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旅游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旅游的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本文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探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广西;宾阳炮龙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21-0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近年来,广西宾阳炮龙节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宾阳,并且参与炮龙节,促进了宾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广西宾阳炮龙节的开发是成功的,但是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政府的参与和地方性组织权力的分配需要合理协商
政府的职能应是一种指导与协调,过多的介人民间文化活动,只会阻碍其发展,还会导致文化的失真。宾阳在没有把炮龙节当做旅游资源前,一直是地方性民间组织起主导作用,炮龙节的一切事项都由地方性组织自行安排,政府只在安全及保卫问题上起协调作用,炮龙节成为旅游资源及招商引资的手段后,政府介人民间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其主导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虽然在政府的包装下,炮龙节及地方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发掘地方性文化及保持地方性文化方面没有做到位,如在进行文艺晚会的文化展示中,当地政府没能深人的挖掘当地的文化进行文化表演。只有政府和地方性组织两者协调起来,宾阳炮龙节才能更好的承载传统文化。
1.2 主题不定位不够准确,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宾阳对外宣传,炮龙节为“中国唯一的狂欢节,这在一走的程度上使游客产生了误解,到当地来最吸引人的是能尽情的燃放鞭炮,致使游客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了“炮”上而不是“龙”上。旅游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当地文化的文化内涵,造成文化失真,当地政府在旅游的面前也出现了“文化准备不足,对民族文化资源认识不够,理解不深的现象,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肤浅化和庸俗化”[1]此外,“旅游接待地的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的问题也越来越侵蚀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2]。
1.3 思维狭隘制约着宾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很多人受传统旅游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才是旅游资源,而将民间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和对歌求爱等民俗活动视为封建迷信和伤风败俗的糟粕而加以抵制,导致许多具有原生态风味的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主要有
2.1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保持其真实性
“由于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社会影响远大于他们接受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使得旅游文化尤其民俗文化易遭受异地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导致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被削弱、淡化甚至被扭曲。”[3]在炮龙节中,宾阳政府为了扩大影响,举行了炮龙节的开幕晚会,其本意要宣传当地的炮龍文化,但是由于受邀演出的均是外地的表演团体,对当地的炮龙文化的内涵没有很深的了解,使得晚会在整体的设计和表演上缺乏地方特色,当地的文化因子没能在晚会上进行适时的展示,当地的文化在“舞台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真实性。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就地取材,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面貌,体现其原始特色, 勿跟风模仿。
2.2 确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当地居民为中心
真正的民俗文化主体应是当地居民,因为当地居民是与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民俗旅游的核心成员。应使他们自觉的加人到民俗文化保护和管理的行列。当地居民应该主动、热情、积极引导游客,主动展示和表现本民族特色和优势,感染和吸引游客。而不是以游客为中心,一味满足游客的猎新猎气心理。
2.3 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在民族文化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更要注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抢救和保护,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有长远眼光,保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度增长的势头,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风俗习惯和古民居、古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因此,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旅游开发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辙。总之,通过对广西宾阳炮龙节开发所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我们要在对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下,对它们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晓萍‘民族派游的人类学透视[c] .死明:云南大李出版社,2005.
[2] 张波.派游对接待地社会丈化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的4(2).
[3]王晓斐.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及解决对策[J] .潍坊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广西;宾阳炮龙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21-01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近年来,广西宾阳炮龙节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宾阳,并且参与炮龙节,促进了宾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广西宾阳炮龙节的开发是成功的,但是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政府的参与和地方性组织权力的分配需要合理协商
政府的职能应是一种指导与协调,过多的介人民间文化活动,只会阻碍其发展,还会导致文化的失真。宾阳在没有把炮龙节当做旅游资源前,一直是地方性民间组织起主导作用,炮龙节的一切事项都由地方性组织自行安排,政府只在安全及保卫问题上起协调作用,炮龙节成为旅游资源及招商引资的手段后,政府介人民间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其主导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虽然在政府的包装下,炮龙节及地方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发掘地方性文化及保持地方性文化方面没有做到位,如在进行文艺晚会的文化展示中,当地政府没能深人的挖掘当地的文化进行文化表演。只有政府和地方性组织两者协调起来,宾阳炮龙节才能更好的承载传统文化。
1.2 主题不定位不够准确,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宾阳对外宣传,炮龙节为“中国唯一的狂欢节,这在一走的程度上使游客产生了误解,到当地来最吸引人的是能尽情的燃放鞭炮,致使游客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了“炮”上而不是“龙”上。旅游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当地文化的文化内涵,造成文化失真,当地政府在旅游的面前也出现了“文化准备不足,对民族文化资源认识不够,理解不深的现象,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肤浅化和庸俗化”[1]此外,“旅游接待地的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的问题也越来越侵蚀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2]。
1.3 思维狭隘制约着宾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很多人受传统旅游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才是旅游资源,而将民间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和对歌求爱等民俗活动视为封建迷信和伤风败俗的糟粕而加以抵制,导致许多具有原生态风味的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主要有
2.1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保持其真实性
“由于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社会影响远大于他们接受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使得旅游文化尤其民俗文化易遭受异地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导致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被削弱、淡化甚至被扭曲。”[3]在炮龙节中,宾阳政府为了扩大影响,举行了炮龙节的开幕晚会,其本意要宣传当地的炮龍文化,但是由于受邀演出的均是外地的表演团体,对当地的炮龙文化的内涵没有很深的了解,使得晚会在整体的设计和表演上缺乏地方特色,当地的文化因子没能在晚会上进行适时的展示,当地的文化在“舞台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真实性。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就地取材,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面貌,体现其原始特色, 勿跟风模仿。
2.2 确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当地居民为中心
真正的民俗文化主体应是当地居民,因为当地居民是与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民俗旅游的核心成员。应使他们自觉的加人到民俗文化保护和管理的行列。当地居民应该主动、热情、积极引导游客,主动展示和表现本民族特色和优势,感染和吸引游客。而不是以游客为中心,一味满足游客的猎新猎气心理。
2.3 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在民族文化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更要注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抢救和保护,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有长远眼光,保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度增长的势头,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风俗习惯和古民居、古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因此,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旅游开发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辙。总之,通过对广西宾阳炮龙节开发所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我们要在对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下,对它们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晓萍‘民族派游的人类学透视[c] .死明:云南大李出版社,2005.
[2] 张波.派游对接待地社会丈化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的4(2).
[3]王晓斐.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及解决对策[J] .潍坊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