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宁可做太平时代的狗,也不要做战乱时代的人,一语道破人们生逢乱世的痛苦。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不会懂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电影《浴血华沙》能让人一窥战争的血淋淋:街头,惶恐的平民被驱赶,一对母子站在那儿,孩子偎依在母亲怀里瑟瑟发抖。一个纳粹军官举起手枪,孩子应声倒地。母亲眼神悲伤绝望,无声无助,最后望一眼大儿子藏身的地方,枪响人倒……战争就这样残酷,没有浪漫,只有伤痛。
  《血战钢锯岭》:再救一个
  日本兵要来了,多斯立即把战友埋好,用一具尸体盖住自己。日本兵一个个经过,最后一个突然停下来,举枪刺向尸体。幸好刺偏了,多斯才活了下来。等日本兵一走,他就挖出同伴。同一个战场,一边是日本兵在一个个地屠杀幸存者,另一边是多斯在一个个地救人。他被发现了,情急之下钻进地道躲避追杀。他在那里撞见一个受了重伤的日本兵,他为对方包扎,还注射了吗啡。日本伤兵望着他,难以置信。深夜,多斯继续爬出来救人。他已经很累了,每救下一个人他就默念:上帝,请帮我再救一个。救了下一个,他又会说,请帮我再救一个。他累得已经站不稳了,双手被绳子磨得鲜血淋漓。每当他要倒下昏过去,“再救一个”的信念撑着他一次次站起来。夜里,军营里的人们口口相传着,钢锯岭上有一个神秘的英雄,一个一个送伤者下来,其中还有几个日本人。第二天上尉走进医疗帐篷,看见到处都是伤者,他惊呆了,昨天不是只下来32个人吗,怎么多了这么多?他一个个问询,每一个人都说是多斯救了自己。与此同时,钢锯岭上多斯找到了训练营的长官,长官第一次称赞他:“你真的很夸张。”
  就这样,多斯一夜之间救下了75个人。第二天进攻前,多斯为战士们祷告。如今多斯已经成为他们的信仰,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再次爬上钢锯岭,斗志昂扬,势如破竹,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从头到尾多斯的信仰都固执得让人无可奈何——不用枪杀人,甚至在战壕中饥肠辘辘生死未卜,他也不愿意吃有肉的罐头。结果谁也奈何不了他,就连战争也不能。一个人真的会被信仰保护,只要你够虔诚。
  【多维解读】
  1.信仰力量。多斯凭着自己的信仰救死扶伤,硝烟炮火中创造了奇迹。他的壮举使他成为士兵们的信仰、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最终借助这份力量,取得了胜利。
  2.人道精神。在多斯的眼里,生命没有国界。每一个停止杀戮、身负重伤的人他都施以人道主义援助。他甚至不吃有肉的罐头,对生命的怜悯情怀浩瀚无边。
  【适用话题】信仰;博爱;坚持自我;榜样……
  《女狙击手》:再打一个
  战火中,苏联军人米拉和上尉正
  走着,上尉踩中了一颗炮兵指引信号弹,紧接着大量的炮火来袭。少尉为了保护米拉,把她扑倒在身下。炮火轰炸结束后,少尉已经停止了呼吸。米拉也身负重伤,再次醒来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直爱着她的军医波利斯。米拉逐渐康复后,德国人派出了王牌狙击手要干掉她。米拉为了复仇,更为了整个军队的荣誉,再次奔赴战场,埋伏在敌人经常出没的地点。而德军狙击手同样藏在对面,他们比拼的更多的是耐力,谁先出一点动静,就有可能被对手打到。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米拉的旧伤复发。她站起身来,果真,德军狙击手瞄准完毕。米拉丝毫没有犹豫,双方同时扣动扳机。德军狙击手被击毙,米拉也被打伤。
  她来到敌人尸体旁边,翻看对手的文件,里面还有几张军人结婚时的照片。也许就在这一刻,米拉从冷酷的杀手变成了有感情的人。苏联在战场上處于劣势,开始大撤退。波利斯把自己唯一的通行证交给米拉,目送她离开,自己却永远留下。过后米拉才意识到将要失去最爱她的人,因为潜艇离开不久,这里就遭到了敌人的血洗,众多平民和军人要么在战斗中死去,要么成为战俘。波利斯的那张通行证让米拉活了下来。
  本片根据历史真实人物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故事改编,真人在1943年获得苏联英雄勋章,后进入黑海舰队工作并晋升为海军少将,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女”。她狙杀309名敌人的经历震惊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她的努力最终帮苏联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多维解读】
  1.爱的奉献。两个爱米拉的人,上尉用身体为她挡住炮弹的袭击,波利斯把唯一的通行证送给她,让自己深爱的人好好活下去。爱,还有什么比以命换命更壮美的表达?
  2.舍生忘死。米拉以身为靶引敌暴露,最终将对手打倒。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米拉是众多军人的一个典型,以舍生忘死的精神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侵略者,赢得和平。
  【适用话题】勇敢一点;保卫祖国;爱的付出……
  《炮兵熊下士》:再抱一个
  苏联安德斯秘密军团旗下有个22炮兵连,驻扎在伊朗的哈马丹火车站里。一天,一个小男孩儿抱来一只妈妈倒在了猎人枪下的小熊。当时这批士兵都是俄国的战俘,他们看到同样被遗弃的小熊,心生怜悯,就收留了它。军营里没有奶瓶,就把炼乳倒进伏特加的瓶子里喂熊宝宝。一天清晨,士兵们紧急集合,小熊宝宝爬出帐篷,被来检查的长官发现了。士兵们都屏住呼吸,长官却抱起了熊孩子:“就叫它沃铁吧。”波兰语“沃铁”意思是微笑的战士。从此沃铁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和生活,它很快就学会捡橘子伪装的手榴弹,和士兵们一起训练摔跤。沃铁给军营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快乐。
  一天下午,沃铁在浴室发现一个陌生人,直接把那人压在身下,然后呼唤那群大男孩儿士兵。这个陌生人是名间谍,沃铁化解了敌军偷袭计划,挽救了整个22连。然而,即便遇到陌生人它也没有爆发兽性,沃铁对人类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善意。22炮兵连要从埃及紧急赶往意大利前线,负责运输的英军第八集团却不同意沃铁随队上船:战争不是过家家,禁止携带宠物。22连连长站出来说道:“沃铁不是宠物,它是我们的家人和战友。”他当场授予沃铁二等兵军衔,破例紧急编入战斗序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许多新兵都已经吓破胆,但沃铁巨大的身影始终不分昼夜穿梭在枪林弹雨中运送弹药,一个顶四个兵。没人知晓爆炸会不会让沃铁害怕,它只是抱一个再抱一个,把一箱一箱弹药抱到了前线,让士兵们士气大涨,最终盟军获得了胜利。沃铁从二等兵直接升级为下士,22连炮兵连也被改为运输连,用沃铁形象锻造的logo也变成了连队的徽章,一直沿用至今。   1963年12月,22岁的沃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2011年11月,波兰联合爱丁堡铸造了一座沃铁的铜像,纪念这个早已融入人类且拥有军衔的熊下士。
  【多维解读】
  1.最大的善意。人类无法准确地理解动物,除非能像小孩子那样以赤子之心跟动物相处。再凶猛的动物,内心都有柔软的一面来存放对人类的善意,这样的例子何止于沃铁呢?
  2.目标的唯一。人们总觉得炮兵熊创造了奇迹,其实它只是盯着唯一的目标拼尽全力。或许搬运弹药于它而言只是一个游戏,不像人那样心怀杂念,在意升迁。所以,至纯者无敌。
  【适用话题】传奇;敬畏生命;赤子之心;朋友……
  《大兵小将》:活下一个
  幽幽山涧,一条小船。大兵一边划船一边和小将聊着:“挺好的,我们还活着。说实话,看见你们兄弟俩,就想起我的兄弟。”小将瞧不起眼前这个贪生怕死的大兵:“他们可都是好兵。”“其实我也想当个好兵啊。当初我们兄弟三个是一起被抓去当兵的,第一次出征就是三年,一回来村子和地都烧了,没家了。我爹临死跟我们说,咱家也算报效国家了,可这种仗打来打去,什么时候才是头啊?孩子们听着,你们哥三个得活一个,为咱家传宗接代。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了。”大兵哽咽着,抹一把眼泪,很快他又开心起来,“你知道吗,转过弯就到我们梁国了。”船到岸边,坐在木头台阶上,开心地舒一口气。身后人声嘈杂,大兵笑了:“我们梁国总是这么热闹。”他解下腰上缠着的东西,展开,那是一面残破不堪的“梁”国战旗。小将感叹道:“我小看你了。没想到你真的能把我抓到梁国,我现在是你的俘虏,还是你的敌人?”大兵抓起宝剑,割断捆绑小将双手的绳索说:“什么都不是,走吧。”又把船桨递过去,“快走吧,趁我还没有后悔。”小将不解地问为什么,大兵回答:“你们兄弟俩必须得活一个。”
  小将离开了,他又纠结得直拍大腿:“哎,你说话算数吗?”“(卫国和梁国)十年之内,秋毫无犯,当然算数。”大兵拄着旗杆,拎着宝剑,一瘸一拐地走上台阶,定睛一看,人喊叫马嘶鸣,旌旗飘展,满眼都是秦国的士兵。秦军喊话:“梁国已亡,跪下投降。你们全军覆没,跪下饶你不死!”城头上“秦”的战旗已经冉冉升起。大兵愣在那里:“梁国亡了?家没了……”“嗖”一声,他的腿上挨了一箭,他身子抖了一下,仍然没有跪下。“把旗放下!你们已经全军覆没了!”“没有全军覆没,还有我,来呀!”他视死如归地吼着。身中数箭,大兵最终倒下,他拔掉身上那只用来装死的假箭,因为他真的要死了,“我没给梁国丢脸吧……”人虽亡,旗未倒。
  【多维解读】
  1.爱家爱国。对家的爱让大兵一路上走来显得贪生怕死,只为留条性命为家族传承烟火;对国家的爱让他面对秦军咄咄逼人的命令慷慨赴死,不辱国家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
  2.维护尊严。一名在战场上微不足道的小兵,苟且偷生的小伎俩让小将侧目。国破家亡生无可恋时,他不再偷生,以生命捍卫尊严,守护梁国的战旗,身亡成仁。
  【适用话题】报效祖国;捍卫尊严;我心中的英雄……
  《斗牛》:只守一个
  一口标准大黄牙,一双惊恐的眼睛。牛二惊魂未定,预感村里发生了极为恐怖的事情。他在村里呼喊了一圈儿,没有一个人回应。他跟着一条野狗往村口方向跑去,才看到干涸的河道里全是已经被烧得变形的尸体,牛二一个没站稳,翻滚着扎进了尸体堆儿里。他惊慌地大声喊叫着,一只戴着银镯子的手走入了他的视线。这不是他送给九儿的定情信物吗?九儿死了。牛儿哭着喊着,崩溃地逃离了这人间炼狱。
  一路逃到了村口的哨岗,他朝着空旷的村子喊:“哎,村里还有没有活的啦?”真有,躲在石房里的奶牛还活着。这奶牛可有来头。牛家村是有名的抗日堡垒,经常有抗日队伍驻扎。一支八路军队伍来了,还有一头国际友人捐赠的奶牛。这头奶牛个头大,奶量足,伤员的营养就全靠它了。鬼子要来扫荡了,八路军得緊急撤离,八路军苏队长跟村里的十三叔交代,奶牛就留在村里养着,等部队打回来再带走。苏队长写好字据,还放上了几块大洋。村民抓阄,谁抓到红豆谁养牛。九儿替牛二抓到了红豆,牛二死活都不肯,直到听说十三叔允诺把九儿嫁给他才算了事。九儿指定了牛二手上的银镯子做信物,没想到转眼却物是人非。
  鬼子提前来了,牛二因为去山上挖洞藏牛躲过了一劫。此后,鬼子的伤兵来过,难民来过,土匪来过,牛二都侥幸活下来,一人一牛在后山相依为命。他把银镯子挂在牛的鼻子上,叫它九儿。六七年过后,蓬头垢面的牛二发现从山下路过的解放军。常年没有与人接触,他连话都说不溜了,口齿不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要把奶牛还给军队。可这是支作战部队不能带牛,解放军就决定把奶牛送给他。牛二说自己准备和牛一辈子待在山上不下来,求解放军写个碑字。最后他拿着碑字“牛二之墓”回到山上,不料被风吹散,捡回胡乱一拼成了“二牛之墓”。牛望向他,他望着牛,笑了……
  【多维解读】
  1.信守承诺。牛二的外貌形象不咋地,但就像一件破棉袄裹着的珠宝,他内心坚守着一个承诺,时光不能改变,困苦不会动摇,一山一牛一人一承诺一辈子。
  2.至死不渝。“牛二之墓”被风打乱,“二牛之墓”恰巧为他的精神画龙点睛——至死不渝。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牛二以痴情供养心中的和身边的“九儿”,生相伴,死相随。
  【适用话题】遵守承诺;守望;爱的供养……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题目:这事,真带劲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这事,真带劲”,延续了上海中考作文近几年的全命题作文形式,近十年的注重叙事(写记叙文)与近二十年的情感倾向。2019年的作文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不至于让考生们拿到题目时一头雾水,审题不清,写作偏题。但是,越是简单质朴,可一眼看透的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开成都去往重庆途中。全诗流露出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夜泊牛渚①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
编者按: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水准大有裨益。在不少幼儿园,教师组成了学习共同体,还有许多幼儿园跨国组织了学习共同体,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以下节选了江苏省张家港市“和谐发展”共同体的一次沙龙实录。让大家了解他们在组织教育沙龙上的一些有趣和有益的做法。    2009年4月27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幼儿园“和谐发展共同体”在南丰中心幼儿园进行了一次教育沙龙活动。  主持人
2019年11月13日,一个消息让中国文物爱好者百感交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捐赠者是澳门的何鸿燊先生。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圆明园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
你是否注意过那些默默无闻的苔藓?你是否留意过那些一声不吭的小精灵?你是否关照过那些坚强不屈的小生命?  你说它们太过渺小?太不引人注目?太微不足道?不,不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多去留意留意苔藓的绿吧。它们的绿,永远那样朴实低调,毫不奢华。初春,它们的绿比嫩芽的黄绿更深沉;暮夏,它们的绿比疯狂生长的树叶的绿更成熟;深秋,它们的绿比小草沧桑的绿更永恒;隆冬,它
再过数月,张忠杰就迎来百岁生日。问他百岁生日的愿望是什么?这名老党员有着不变的理想与愿望,就是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张忠杰出生在江苏扬州。上世纪四十年代,战火纷飞的年代,刚满20岁的张忠杰在上海滩跑码头,他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张忠杰走上了街头,成为了在法租界内开展抗日宣传的一份子。1941年,他成为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和联络员,先后参加了上海电车工
最近,一条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视频里,从青春活泼的孩子到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四代人在一声声“妈”的叫唤声中,依次出场。最后,一身花棉袄的老奶奶笑盈盈走出来,她可能不明白孩子们的游戏,但还是开心地应了声“哎”。四世同堂,这温暖幸福的场面让人羡慕不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股来自中国的亲情暖流感动世界网友的同时,也引来外媒争相报道,大赞“四世同堂”视频挑战传递的积极意义。澳大利亚ABC News广播
送拥抱  余 燕    离园时,我和孩子们对大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我们通过“送拥抱”的形式,让承载着孩子们进步的拥抱在他们中间快乐地传递着,试图发挥拥抱在评价活动中的功效。  我首先发言:“我觉得今天晨晨表现有进步!”并引导孩子们反问我:“为什么呀?”我说明原因:“晨晨以前总是很难入睡,今天她睡觉特别好。根据你们的观察,你们同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于是,我神秘地说
孩子,今天是你从幼儿园毕业的日子,  无忧的孩童就要成为勤奋的读书郎。  我为你高兴,为你祝福,  可心里不舍的思绪在缓缓流淌……  三年前,你拼命挣脱我的怀抱,  委屈的泪流满了脸庞。  三年后,你牵着我的手,  离别的泪模糊了眼眶……  你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铭刻在了幼儿园那些熟悉的地方,  教室墙上有你的涂画装点着时光,  课堂上有你快乐的歌声在回响,  操场上有你成长的脚步在“嘣、嘣”地响……
总有花开的欣喜和花落的惆怅,银杏花开的日子,蝴蝶飞满草坪,讓我们用青春来吟读这个季节的美丽。把菊花似的微笑捧给寂寞,把明月似的真诚献给求索。走过春天的朋友,不要埋怨秋天给我们的只是无法挽回的落叶。如果花开意味着新的起点,花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思索着。海子一生都在追求光明,“幸福不是灯火,幸福不能照亮大地”,这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感叹。因此他用一种极度释放的方式,结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