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閱读有益于头脑,好像运动有益于身体”。智慧来源于知识,读书则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一定的写作目的,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针砭什么,都潜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少年儿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为此,就必须从小培养的读书兴趣、能力、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少年儿童;读书;能力;方法;兴趣;培养
智慧来源于知识,读书则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凭着它可以进入气象万千的知识世界,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有一位评论家曾说:“阅读有益于头脑,好象运动有益于身体”。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明天,也是家庭、学校的希望,教师、家长在儿童读书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怎样选择适合儿童的图书和怎样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 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人的非智力因素中占着首要地位,它不但是动机、意志、情绪、理想等非智力因素的渊源,同时又是能力等智力因素赖以生长、发展的“养料”。从这一点看,就必须要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呢?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的材料,插图的线条准确清晰,情景要熟悉、温馨,色彩要鲜明,字体要大些,每页的字数不宜太多,而且要有插图与之相配,因对年幼的儿童来讲,插图能刺激他们的视觉,帮助理解故事并引导他们去猜测不懂的字词,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察觉力及兴趣,令阅读成为文字内容与视觉感受的共同体验。其次,就是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教师要给予外力,对读进行精心指导,从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气、到声调的抑扬,速度的缓急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他们读书时借助眼、口、耳等器官,通过眼看、口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意境,从而获得以美的享受。这样他们才不再把读书看成是教师强加给的负担,便会产生兴趣。读书过程又使学生们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逐步扩大认识范围,促进他们自我发展与完善,读书兴趣将不断受到新的刺激,读书的形成便稳固而持久,直至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就是利用朗读录音,开展朗读比赛等手段,激发读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自选篇目参加朗读比赛,使他们在参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平时不爱读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辅导与鼓励,使他们尽可能地得到集体的赞许,一旦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了希望达到目标后,就会形成兴趣。
二、 让学生读书成为一个愉快的活动
少年儿童学习阅读,需要教师及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赏,使之成为一个愉快的体验。无论用汉语拼音,集中识字,随课文识字,诵诗识字等,都是帮助他们读音和识字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持之以恒,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即使掌握了数百个字,能尝试自己阅读合适读物的孩子还是喜欢听成人讲故事,读书给他们听。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感情沟通,还可以帮他们认识新字。一般展示“真”“善”“美”及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值得推荐,而哪些令孩子敏感或读后受惊,以及会歪曲人与人之间关系,破坏家庭,班级的书籍则应避免。为孩子选择图书,最理想的做法是,由教师或父母先看一遍,不要以为童书都是简单乏味,优秀的儿童读物成人读来也会趣味盎然,令人不肯释卷。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儿童关心什么,他和朋辈间的话题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休闲活动,他认同的偶像事物是什么,从他的兴趣着手,是无往而不胜的。通过不断的读书,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快行动起来吧,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学校书香满园!让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三、 指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
当他们读书兴趣形成之后,教师或家长要因势利导,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如读书时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等一些读书卫生常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阅读知识。如: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准确含义,联系上下句理解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读完一段后认真想一想,一段话概括起来什么意思,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体会文章含义与作者感情,教给他们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等。他们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了准则,读书兴趣便会促使他们朝着老师或家长希望的目标发展。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读书能力,要靠语文教师的讲读去实现。
对学生阅读情感的调动,是形成正确阅读动机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活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动情,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强调讲读要把读作为重点,向读要质量。要体现“读”的训练,明确读的目的,研究读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一般的读到欣赏,一是初读课文、感知整体,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正确,读书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唱读,不顿读。二是细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三是带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后,练习表情朗读,进行欣赏品评。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精彩的语句甚至熟能成诵,这样长此下去学生方能“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展卷自能通解。”
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完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自能读书能力。
作者简介:
李兰花,江西省井冈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
关键词:少年儿童;读书;能力;方法;兴趣;培养
智慧来源于知识,读书则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凭着它可以进入气象万千的知识世界,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有一位评论家曾说:“阅读有益于头脑,好象运动有益于身体”。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明天,也是家庭、学校的希望,教师、家长在儿童读书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怎样选择适合儿童的图书和怎样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 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人的非智力因素中占着首要地位,它不但是动机、意志、情绪、理想等非智力因素的渊源,同时又是能力等智力因素赖以生长、发展的“养料”。从这一点看,就必须要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呢?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的材料,插图的线条准确清晰,情景要熟悉、温馨,色彩要鲜明,字体要大些,每页的字数不宜太多,而且要有插图与之相配,因对年幼的儿童来讲,插图能刺激他们的视觉,帮助理解故事并引导他们去猜测不懂的字词,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察觉力及兴趣,令阅读成为文字内容与视觉感受的共同体验。其次,就是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教师要给予外力,对读进行精心指导,从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气、到声调的抑扬,速度的缓急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他们读书时借助眼、口、耳等器官,通过眼看、口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意境,从而获得以美的享受。这样他们才不再把读书看成是教师强加给的负担,便会产生兴趣。读书过程又使学生们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逐步扩大认识范围,促进他们自我发展与完善,读书兴趣将不断受到新的刺激,读书的形成便稳固而持久,直至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就是利用朗读录音,开展朗读比赛等手段,激发读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自选篇目参加朗读比赛,使他们在参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平时不爱读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辅导与鼓励,使他们尽可能地得到集体的赞许,一旦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了希望达到目标后,就会形成兴趣。
二、 让学生读书成为一个愉快的活动
少年儿童学习阅读,需要教师及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赏,使之成为一个愉快的体验。无论用汉语拼音,集中识字,随课文识字,诵诗识字等,都是帮助他们读音和识字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关键是持之以恒,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即使掌握了数百个字,能尝试自己阅读合适读物的孩子还是喜欢听成人讲故事,读书给他们听。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感情沟通,还可以帮他们认识新字。一般展示“真”“善”“美”及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值得推荐,而哪些令孩子敏感或读后受惊,以及会歪曲人与人之间关系,破坏家庭,班级的书籍则应避免。为孩子选择图书,最理想的做法是,由教师或父母先看一遍,不要以为童书都是简单乏味,优秀的儿童读物成人读来也会趣味盎然,令人不肯释卷。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儿童关心什么,他和朋辈间的话题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休闲活动,他认同的偶像事物是什么,从他的兴趣着手,是无往而不胜的。通过不断的读书,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快行动起来吧,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学校书香满园!让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三、 指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
当他们读书兴趣形成之后,教师或家长要因势利导,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如读书时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等一些读书卫生常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阅读知识。如: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准确含义,联系上下句理解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读完一段后认真想一想,一段话概括起来什么意思,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体会文章含义与作者感情,教给他们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等。他们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了准则,读书兴趣便会促使他们朝着老师或家长希望的目标发展。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读书能力,要靠语文教师的讲读去实现。
对学生阅读情感的调动,是形成正确阅读动机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活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动情,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强调讲读要把读作为重点,向读要质量。要体现“读”的训练,明确读的目的,研究读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一般的读到欣赏,一是初读课文、感知整体,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正确,读书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唱读,不顿读。二是细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三是带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后,练习表情朗读,进行欣赏品评。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精彩的语句甚至熟能成诵,这样长此下去学生方能“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展卷自能通解。”
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完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自能读书能力。
作者简介:
李兰花,江西省井冈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