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书看到找书看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小学生到底要读多少课外书,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是百卷、千卷,还是万卷?这很难考证。目前,家长们也和老师们一样重视起孩子的课外阅读来了,于是见书就买,不管孩子乐不乐意读,更不在乎这本书有多贵。孩子书柜上的书渐渐增多,书包也越塞越满,而真正去认真读的孩子却不多。
  我教小学语文十多年了,家长们常向我反映“有书不读”的现象。我陷入沉思:以前我们是想读点课外书没钱买,现在的孩子是买来了书却不去读。两年前我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借书看”的实践活动,结果这“有书不读”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如今我班的孩子两周不借书心里就憋得慌,并且还出现自己到处“找书看”的喜人现象。
  
  首先,我让孩子们捐书。
  
  三年级的孩子疑惑不解地问:“老师,这书捐给谁呀?”
  我说:“捐给我呀!”
  孩子们好奇心更大了,“老师,您这么大的人了还看我们这些小人书吗?”
  “是啊,我小时候爱看连环画,虽然才一角多两角多—本,可还是买不起。常常做梦捡到硬币去买书,老师还想再看一些,你们肯捐出已经看过的书吗?”
  “当然肯捐给您了,不过看完了还给我们吗?”
  “还啊,就算是借吧,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啊!最迟到你们小学毕业,我一定奉还!”我郑重其事地说。
  “好,我们家里多着呢!我们明天一定带来!”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每个孩子最好至少带上—本哦!家里—本都没的话那就买本新的来,自己先看过了再给老师看好吗?”我给孩子们下了个任务。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带了好些书。有《小红帽》《喜羊羊与灰太狼》《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作文大全》《故事会》等等,还有孩子带四大名著呢,少则一两本,多则六七本,最多的一位孩子带了二十二本。我一本一本地登记注册,然后分门别类,在扉页上写上捐书孩子的大名,从zx31001开始编书号,并告诉孩子zx是学校头两字的开头字母,31是我们的班级,001表示第一本书。放学后我自己钉了个木箱子,共三层,我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柜里,另外加了一把别致的小锁。
  有孩子问:“老师,大家捐给您的书,您怎么锁在柜子里,不拿回家慢慢看啊?”
  我笑了笑说:“老师—下子哪看得完那么多书啊?捐书的小主人一定看过了,其他伙伴捐来的书你们看过了吗?”
  “有些看过,有些没看过,有些正想去买来看呢。”
  “你们想看吗?”
  “老师您肯借给我们?”
  “当然肯啊,到底想不想看啊?”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就这样,在我的精心策划下我们班成立了个师生可以共享的小图书柜。
  
  其次,我让孩子们借书。
  
  为了让我们班的“公有财产”不受损失,我为每个孩子做了本“借书证”。我把算术本一分为二,一本剪成了两本,左半边原有线装订好的,右半边我打了三个钉书钉。孩子们人手一本,工整地在封面上写上“借书证”仨字,并由副班长兼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管理班级图书。我们制定了“班级图书借书制度”——第一条:借书人必须先从管理员那里找到自己的借书证,填好书名、编号、价格、借书日期、归还日期;第二条:必须在归还日期前看完这本书,及时归还;第三条:借去后同桌或同学问可以相互传阅,但必须自己先看完,并在自己的本子上摘录下书名和精彩的片段及好词好句;第四条:书有遗失或破损严重要按价格赔偿,故意损坏图书的,按两倍价格赔偿;第五条:借书证可以续用,如有遗失立即报管理员补办。制度出台后,孩子们可遵守规章了,不但书完好无损,还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本上有了新内容。我做了个初步统计,每两周借阅一本,一学期下来课外书看得最少的也有十本,一年就有二十本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每个学期都捐书,捐出的书的厚度增加了,小人书逐渐减少,大部头书逐渐增多。
  
  最后,我让孩子们学会品书。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大,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因为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找书看”时,就要注重书的品位,它是“香茶”还是“树叶”?先让孩子“闻”一“闻”,“品”一“品”,然后决定取舍。
  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的具体要求是:小学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近几年,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作了一些探索,我认为只要我们在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得法,这个课外阅读量看似很大,实际上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且许多学生能突破此下限,甚至会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总结出来的经典之言。他在《黄生借书说》中写道:“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之者无论焉……”我把它译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觉得入情入理,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捐书的真正目的和我的良苦用心了。
  我想,孩子到了高年级,班级小图书柜是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胃口”了,伸手向同学朋友借,伸手向学校图书室借呗。目前,有部分农村学校图书藏量不少,品种繁多,可是却让这些图书搁在书架上睡大觉、积灰尘,很少向孩子们开放,有些好书被部分老师“收藏”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何不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让孩子们饱读诗书呢?孩子们主动“借书看”的习惯养成了,就会主动地“找书看”。双休日不是光想着玩电脑游戏和看动画片,而是对书爱不释手了,这种兴趣的转移就是因为书有电视电影无法替代的想象空间和文字魅力。
  两年多的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完全靠自己”(杨贤江),“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要想孩子多看课外书,别先急于买,先从借开始吧!
其他文献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78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产生9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0.89个等位位点,多态性带为794条,共产生42个特异性位点,
摘要:“跨文化学习”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常说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学习的过程,而学习外语的学生是否具备跨文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汉语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本论文通过从汉语学习的跨文化性来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  关键字: 跨文化学习 跨文化能力 汉语教师跨文化  “跨文化学习”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已经成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首先来
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显得越发重要。从业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促进继续
摘要: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给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更加注重从文学素养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名言进行教育,建立起学生和文学人物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职业院校 德育教育 文学素养  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人们的德育教育和礼仪涵养,在古代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进行句法分析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就是主语。我国传统的汉语语法分析中并没有形成符合汉语实施和具有一定规律特点的主语的概念。虽然主语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西方的语法体系中,在被我国的语言学家借鉴过来,但是并不能完全适应我们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本文将力图对现代汉语中主语的语法意义进行探讨和研究,揭示汉语中主语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法 主语 意义  一、引言  在现代
我的老师陈琳,在我读大二时教了我们一个学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她是我大学四年来遇到的最赏识我的一位老师,我对她也印象深刻。  两年前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她第一次来给我们上课时,我们便被她镇住了。倒不是因为她的严厉,而是因为她喜欢点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不敢随心所欲了,而只能硬逼着自己认真地听她讲课。大家都明白,倘若被她抽到回答问题而又答不上来,那场面是很难堪的。  老师喜欢点学生回答问
对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氮素含量及氮素释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橡胶林枯枝、枯叶分解后年失重率分别为47-37%、94.44%,枯叶失重最多在1-6月,枯枝失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