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头痛、学生发憷但又必须面对的事情。怎样搞好作文教学?我认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供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之源。但因小学生生活空间有限,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生活信息库存量少,写作材料匮乏,致使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发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它们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学生熟悉的、陌生的、过去的、未来的、现实的、创设的事物或情境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创设一个崭新的作文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源源不断,解决他们“无米下锅”的难题。
如指导学生写《我们学校的中心花园》时,我事先拍摄了中心花园的录像,有整体的、局部的及特写的,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与解说词。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因中心花园就在身边,学生天天在其中嬉戏玩耍,故观察时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初稿完成时,我发现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少细致描写,就抓住这个时机,播放事先拍摄的录像,指导学生逐一观察,使他们对所要表现的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录像中再现的这些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后,再进行补充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丰富了许多。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充分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创作乐趣,从而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以“听音乐作文”教学过程为例,我先让学生静静欣赏经典民乐《春江花月夜》,记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在欣赏时,我们配上表现乐曲内涵的写意画面和欣赏指南文字。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片段一《江鼓钟楼》,体会“夕阳落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情境;欣赏片段二、三《月上东山》《风回曲水》,体会“明月升长空,江水泛涟漪”的情境;欣赏片段四《花影层叠》,体会“熏风弄花影,层叠映水中”的情境;欣赏片段五《水深云际》,体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一个片段。音乐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的极大兴趣,“我要写”成为他们的共同心声。
三、当众评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千遍改。”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经过作者的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才会成功。传统教学中,作文评论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参与,这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我们将作文批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中,由教师改转向师生共改。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先浏览一遍,根据作文要求选择能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实物投影仪将其投在大屏幕上,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此外,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传递信息快捷、方便、便于操作的优势,使学生的习作成为网上的共享资源,再组织全体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习作成果。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习作拥有众多的读者时,就会大大激发写作与评改的热情,进而在愉悦和谐、互学互助的气氛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提供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之源。但因小学生生活空间有限,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生活信息库存量少,写作材料匮乏,致使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发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它们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学生熟悉的、陌生的、过去的、未来的、现实的、创设的事物或情境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创设一个崭新的作文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源源不断,解决他们“无米下锅”的难题。
如指导学生写《我们学校的中心花园》时,我事先拍摄了中心花园的录像,有整体的、局部的及特写的,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与解说词。课前,我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因中心花园就在身边,学生天天在其中嬉戏玩耍,故观察时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初稿完成时,我发现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少细致描写,就抓住这个时机,播放事先拍摄的录像,指导学生逐一观察,使他们对所要表现的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录像中再现的这些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后,再进行补充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丰富了许多。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充分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创作乐趣,从而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以“听音乐作文”教学过程为例,我先让学生静静欣赏经典民乐《春江花月夜》,记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在欣赏时,我们配上表现乐曲内涵的写意画面和欣赏指南文字。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片段一《江鼓钟楼》,体会“夕阳落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情境;欣赏片段二、三《月上东山》《风回曲水》,体会“明月升长空,江水泛涟漪”的情境;欣赏片段四《花影层叠》,体会“熏风弄花影,层叠映水中”的情境;欣赏片段五《水深云际》,体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一个片段。音乐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的极大兴趣,“我要写”成为他们的共同心声。
三、当众评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千遍改。”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经过作者的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才会成功。传统教学中,作文评论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参与,这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我们将作文批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中,由教师改转向师生共改。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先浏览一遍,根据作文要求选择能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实物投影仪将其投在大屏幕上,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此外,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传递信息快捷、方便、便于操作的优势,使学生的习作成为网上的共享资源,再组织全体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习作成果。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习作拥有众多的读者时,就会大大激发写作与评改的热情,进而在愉悦和谐、互学互助的气氛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