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幸福愉悦地成长,放飞孩子们多彩的梦,打造他们梦的乐园,使之成为精神丰富和创造力巨大的人。
关键词 营造;情境;放飞;人文环境;价值取向;追梦;拓展;引领;聆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239-01
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着急地找着妈妈,多希望恐龙能来到我们中间……多少方块字连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教人奇思,让人妙想、学生在这片美丽的原野上扑棱着翻飞的诗性,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祖国语言,对民族的感情开始了美好的体验。
一、营造梦的情境,召唤梦的生成
美丽的彩虹挂在天上,轻缓的音乐在室内流淌,“这美丽的彩虹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像一座美丽的七彩桥。慢慢地闭起你的眼睛,看到了吗?你是不是已经走上了这座七彩桥——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诵读着。营造的与儿童心灵想通的情境,有利于儿童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诱发和促成孩子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课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课文之间产生某种碰撞,课文才会展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这两者的中介。这种充满美感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里会发生共鸣,内心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外部催化剂。当情境这一儿童乐于亲近的教材特点呈现于面前时,他们的内心的潮沙开始涌动了。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有了会心的微笑,有了富有灵性的想象。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思想面主体意识就在期间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二、创造人文环境,给孩子一片追梦的天空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通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活泼的童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提倡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体验。
《坐井观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学生想象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知道自己错了,脸红了。这种想法与本课寓意相符也与老师的期待相合,可是有学生偏偏认为“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对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学生,老师当然表示肯定,然后请学生说明原因。原来他想象中的青蛙从井口跳出来,发现周围的河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河面上漂着不少死鱼,而且自己的很多同伴惨遭毒手,被活生生地捉到菜市场上,或变成美味放在饭桌上。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哪!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会被这种“精品标准化教育”淹没。而现在课堂上允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孩子童年天然的丰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被珍惜和保护。让我们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欣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体验。
三、拓展时空限制,为课堂注入无限张力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语文的世界也是广远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小小的船》一课学完课文,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中融入了情境的基础上,如何将学生的激情再次升华。“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唱一唱《小小的船》。再引导学生:“夜空多美呀!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画一画。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梦”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画下来:飞船、太空小轿车、织女星等,把语言美融入了画面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进行了美的创新。上述语文实践活动,冲破了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的限制,实现了“课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四、利用教材的未知领域,引领孩子追梦
《苹果落地》一课学完后,很多学生对牛顿以及他的科学发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了很多自己很想弄懂的问题,如牛顿是怎样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地球为什么有吸引力,牛顿还有哪些发现?语言文字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热情却从现在刚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结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并能进行取舍和归类。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而又一时弄不明白的问题,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搜集信息,获取知识。
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和精灵,让我们在语文课童放飞孩子們的五彩梦,充实睿智的感情,激发豪迈的胸襟,提升超凡的精神层面。
关键词 营造;情境;放飞;人文环境;价值取向;追梦;拓展;引领;聆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239-01
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着急地找着妈妈,多希望恐龙能来到我们中间……多少方块字连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教人奇思,让人妙想、学生在这片美丽的原野上扑棱着翻飞的诗性,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祖国语言,对民族的感情开始了美好的体验。
一、营造梦的情境,召唤梦的生成
美丽的彩虹挂在天上,轻缓的音乐在室内流淌,“这美丽的彩虹有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像一座美丽的七彩桥。慢慢地闭起你的眼睛,看到了吗?你是不是已经走上了这座七彩桥——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诵读着。营造的与儿童心灵想通的情境,有利于儿童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诱发和促成孩子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课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课文之间产生某种碰撞,课文才会展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这两者的中介。这种充满美感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里会发生共鸣,内心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外部催化剂。当情境这一儿童乐于亲近的教材特点呈现于面前时,他们的内心的潮沙开始涌动了。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有了会心的微笑,有了富有灵性的想象。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思想面主体意识就在期间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二、创造人文环境,给孩子一片追梦的天空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通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活泼的童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要求。提倡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体验。
《坐井观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学生想象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知道自己错了,脸红了。这种想法与本课寓意相符也与老师的期待相合,可是有学生偏偏认为“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对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学生,老师当然表示肯定,然后请学生说明原因。原来他想象中的青蛙从井口跳出来,发现周围的河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河面上漂着不少死鱼,而且自己的很多同伴惨遭毒手,被活生生地捉到菜市场上,或变成美味放在饭桌上。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哪!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会被这种“精品标准化教育”淹没。而现在课堂上允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孩子童年天然的丰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被珍惜和保护。让我们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欣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体验。
三、拓展时空限制,为课堂注入无限张力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语文的世界也是广远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小小的船》一课学完课文,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中融入了情境的基础上,如何将学生的激情再次升华。“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唱一唱《小小的船》。再引导学生:“夜空多美呀!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画一画。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梦”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画下来:飞船、太空小轿车、织女星等,把语言美融入了画面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进行了美的创新。上述语文实践活动,冲破了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的限制,实现了“课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四、利用教材的未知领域,引领孩子追梦
《苹果落地》一课学完后,很多学生对牛顿以及他的科学发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了很多自己很想弄懂的问题,如牛顿是怎样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地球为什么有吸引力,牛顿还有哪些发现?语言文字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热情却从现在刚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结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并能进行取舍和归类。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而又一时弄不明白的问题,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搜集信息,获取知识。
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和精灵,让我们在语文课童放飞孩子們的五彩梦,充实睿智的感情,激发豪迈的胸襟,提升超凡的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