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情况,以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以市场中货币流动性的适时调节来维护实体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调控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相应的经济数据和部分学者的理论,以实例阐述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又通过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介绍,提出货币政策机制对货币流动性的改变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最后以实例分析得出货币流动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货币流动性;流动性过剩;货币供应量
Abstract: facing the real economy weak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not stable, with market liquidity adjustment to the currency timely mainten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ity has is the current control policies of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relevant economic data and some scholars theory and examples of money flow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pass to our count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to the change in the role of monetary liquidity to the real economy effect. Finally, examples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economic entity that money flow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ages in a diff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Keywords: entity economy; Virtual economy; Money flow; Liquidity surplus; Money supply
一、貨币流动性的概述
1.1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市场中的意义
货币流动性已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在过去多年中,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流动性的含义也在进一步深化,最初的基本含义是指一项资产能够迅速转化成为现金的能力。凯恩斯在流动性偏好中提到“一个人的流动性偏好系此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资产的价值”,其中表明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而流动偏好即是货币需求,由是可以看出,流动性是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求关系发生失衡,则就会产生出流动性过剩或短缺的现象。在近些年,人们又不断寻求对流动性更加适合的定义,其中,Frank Hahn(2002)指出流动性是指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和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时的难易程度。欧洲央行在2006年12月的经济大会中将其流动性定义为流通中的货币及货币资产。IMF在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流动性的定义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
在众多对流动性的定义中,本文中所采用的流动性是凯恩斯所提到的货币供求关系中所采用的含义,即特指流通中的货币,这一含义能够更加概括性的表明其所代表的含义,而且可以在货币供求这一基本层面,对流动性进行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描述,然后将其引入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对现行经济发展作出相应分析。
1.2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整体进入缓慢发展态势,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停滞和倒退的情况。在复杂的经济运转机制下,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以缓解或抵御危机的蔓延。在上世界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坚信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是最适合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但这一信念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彻底破灭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理念与经济发展规律,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失去其作用的时候,提出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以拯救失去方向的市场,这次提议果然在不久后便见到了成果,各国的经济又一次在低谷中挣扎出来。政府干预无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流动性则必然与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实施行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经济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可看出1994-2004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年增长率分别是:34.5%,29.5%,25.4%,19.6%,14.8%,14.7%,12.3%,17.5%,16.8%,19.6%,14.6%,可看出在1994-1997年货币供应量达到最高,且11年中平均增速达到19.94%,这也使我国在此11年中的经济达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据央行数据库的显示,我国CPI在2004年同比增长3.9,达到同期最高,同时GDP也达到10.10%的增速,在2005-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速分别是:12.20%,14.10%,16.00%,10.40%,9.6%,9.6%,这期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分别是:16.08%,18.10%,17.53%,16.68%,26.50%,20.77%,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与整体经济的增长并非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宏观调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整体经济的变化,只是改变了部分流动性的方向,而不能压缩货币流动性的规模。但若将其只是着眼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善中,就发挥出强有力的效应,本文将在下文中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从影响机制逐一进行深入,会将流动性分成两种状态,以达到其对经济的影响,即为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缩。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货币政策改变流动性,以达到经济按目标发展的目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应当有所侧重,当货币流动性过剩时,其会助长经济本身的过热发展,如许涤龙与叶少波(2008)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的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且设计出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来衡量流动性过剩。在2009-2010我国提出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M2的增速超过预期的16%,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我国市场难以消化如此增速带来的货币,当时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M2增长16%以上,贷款规模7.5万亿的货币政策目标仍过于宽松,他建议M2的增速在14%,由此可见2009年M2增速最终在26.50%的高位,是多么不可思议,到2010年虽然有所减退,但由于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前期中长期贷款的延续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提高,这种流动性直接成为中国各类价格攀升的核心原因,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出现双升的局面,这样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央行表示,针对当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信贷增加较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控货币供应量,有事就拉开了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大力调控货币流动性的大幕,存款准备金率自2010至2011年6月,连续12次上调,最后一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在连续12次上调后,累计冻结银行资金4万亿元左右,这样力度的调控在各国实属罕见,可见当时我过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严重程度。货币流动性的另一个经济表现为流动性紧缩。较为代表的实例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保持了40年的高增长,但在90年代,日本经济却始终难以走出萧条。90年代初,日本出现的经济泡沫不得不使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通过降低货币流动性来抑制泡沫,但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其经济有所改善,为了维持经济的继续发展,从1994年开始,日本转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每年增长4%-10%,然而货币的增长速度(M2)远大于GDP增速,这又使日本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滑,出现流动性紧缩,这不仅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而且还让经济发展又陷入泥沼当中。这样看来,流动性的控制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必须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相应的政策,调节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流动性程度,才能使经济趋向较平稳的发展,也体现出货币流动性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前瞻作用。流动性对于经济的总体有较为宏观且广泛的意义,暂且不能定义两者的发展关系,但若仅将货币流动性的视野聚焦在实体经济,或许会有更加明朗和实际的意义。
二、实体经济的现阶段发展
在经济主体的发展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实体经济是人类创造价值,真正付出劳动而有所获得并以之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经济主导。虚拟经济是人类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是基于实体经济之上的,在世界经济多元化的今天,经济中有越多的虚拟资本加入,也逐渐改变经济中两种形态的占比,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虚拟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其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投资与生存的关系。
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提出经济“倒金字塔”(如图1),很好的展示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现今经济体中的占比,他將虚拟经济归在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两层,分别是第一层:金融衍生品和纯空头资本交易;第二层:股票、债券和期货商品交易。实体经济则在下面两层,分别是第三层: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第四层:物质生产。很能直观的看到虚拟经济已占了绝大比例。但在虚拟经济井喷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实体经济在经济体重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且现在有很多因素也在进一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的宏观政策目标是“稳增长、扩内需、控物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快速的发展注定不能走稳每一步,很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整体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漏洞,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还没有有效解决策略的外部环境下,我过经济也在虚拟经济的低谷中折射出实体经济的乏力,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我国在2010年开始的收紧的货币政策使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2011年前10个月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存款负增长,银行存款流出必然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捉襟见肘,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企业为不能及时获得贷款而踌躇。
三、货币流动性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论证结论
在本文上述中有对流动性的存在状态与整体经济影响进行阐述,对于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本文论证结论将在本小节进行论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前不久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说道:“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开始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具体表现为多次加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对控制通货膨胀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上CPI也最终降了下来。但但收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抑制住产业资本的空心化现象,反而让银行的信贷更加远离企业的贷款,更加催生了灰色金融体系虚假的繁荣”。孙立坚所谓的灰色金融体系即是虚拟经济,由于此前我国相对稳健的政策,致使市场中的通货量迅速减少,随之伴随的低流动性也致使市场中本有的大量通货稳固在虚拟市场中,使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空心化。据央行数据库所知,我国商行的存款活期化比较明显,自2010年以来,活期存款占比保持在43%-47%的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匮乏,并且实体经济所需的都是中长期贷款,近期这种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的情况有所减缓,央行在《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9.3%,比上年回落了7.1个百分点,但央行表示,数据的回落可能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在上一年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抵挡住国内与国外经济低迷的冲击而倒闭。内需拉动的力度不够大,欧债危机和美国高失业率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国外贸自2011年8月以来,净出口差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在种种压力下,央行在去年年末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相继在2012年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201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央行的政策调整,释放资金的力度来看,确实是要通过加强市场中的货币流动性来缓解和支持实体经济筹资困难的问题,让市场中的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有所回流,只有实体经济得到坚实发展,整体经济才能更加稳定的发展,才能减少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这也就证实了前文中提到的整体经济发展数据与货币供应量不密切,但其对于稳定实体经济,将实体经济拉出谷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热时,对货币流动性的适时调节,也对实体经济有较强的保护效用。在前文中我提到的经济比重中,虚拟经济的比重要远大于实体经济,在过去10年中,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促使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在国外汇占款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以及国外为刺激经济复苏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迅速提升,股市、房地产都被大肆炒作,国内的CPI指数一度上扬(如图1)。
图1
在08年初和11年中期都达到一个峰值,严重激化了国内通胀压力,股市和房地产不同程度失去其发展规律,虚拟经济的通胀让人们将资金都投入到受热钱操纵的虚拟经济中,而实体经济却受到冷待,国家为了进一步控制市场的泡沫化,在10-11年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达到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控制,为过热的经济降温,同时也是不让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对作为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受到更大的冲击。
经上述的总体分析,可看到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充分而深刻的,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归纳如下:
1、在经济疲软时,适度增强货币流动性。短期:对实体经济有推动与再次激活作用;长期:可使实体经济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得到一时的喘息机会,能增加企业的承受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在经济过热时,适度收紧流动性。短期:能够在紧缩的流动性下抑制经济过热对经济带来的泡沫,使实体经济的发展稳步前进,降低其经营风险;长期:在紧缩流动性时,降低虚拟经济对市场资金的吸收,使更多的资金回归到实体经济中,加之紧缩流动性状态下,资金会更加长期的停驻于实体经济下,增加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解析。上海管理科学,2007。
[2] 张新泽,关于流动性几个问题的研究。金融研究,2008。
[3] 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科学报,1999。
[4] 李宝伟,经济虚拟化与政府的金融稳定策略选择。社会科学,2009。
参考网站:
[1]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2]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3]中国财经报http://www.cfen.com.cn/。
[4]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
作者简介:铁鑫涛(1990- ),男,汉族,本科,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专业:金融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货币流动性;流动性过剩;货币供应量
Abstract: facing the real economy weak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not stable, with market liquidity adjustment to the currency timely mainten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ity has is the current control policies of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relevant economic data and some scholars theory and examples of money flow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pass to our count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to the change in the role of monetary liquidity to the real economy effect. Finally, examples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economic entity that money flow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ages in a diff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Keywords: entity economy; Virtual economy; Money flow; Liquidity surplus; Money supply
一、貨币流动性的概述
1.1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市场中的意义
货币流动性已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在过去多年中,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流动性的含义也在进一步深化,最初的基本含义是指一项资产能够迅速转化成为现金的能力。凯恩斯在流动性偏好中提到“一个人的流动性偏好系此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资产的价值”,其中表明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而流动偏好即是货币需求,由是可以看出,流动性是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求关系发生失衡,则就会产生出流动性过剩或短缺的现象。在近些年,人们又不断寻求对流动性更加适合的定义,其中,Frank Hahn(2002)指出流动性是指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和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时的难易程度。欧洲央行在2006年12月的经济大会中将其流动性定义为流通中的货币及货币资产。IMF在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流动性的定义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
在众多对流动性的定义中,本文中所采用的流动性是凯恩斯所提到的货币供求关系中所采用的含义,即特指流通中的货币,这一含义能够更加概括性的表明其所代表的含义,而且可以在货币供求这一基本层面,对流动性进行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描述,然后将其引入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对现行经济发展作出相应分析。
1.2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整体进入缓慢发展态势,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停滞和倒退的情况。在复杂的经济运转机制下,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以缓解或抵御危机的蔓延。在上世界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坚信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是最适合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但这一信念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彻底破灭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理念与经济发展规律,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失去其作用的时候,提出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以拯救失去方向的市场,这次提议果然在不久后便见到了成果,各国的经济又一次在低谷中挣扎出来。政府干预无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流动性则必然与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实施行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经济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可看出1994-2004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年增长率分别是:34.5%,29.5%,25.4%,19.6%,14.8%,14.7%,12.3%,17.5%,16.8%,19.6%,14.6%,可看出在1994-1997年货币供应量达到最高,且11年中平均增速达到19.94%,这也使我国在此11年中的经济达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据央行数据库的显示,我国CPI在2004年同比增长3.9,达到同期最高,同时GDP也达到10.10%的增速,在2005-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速分别是:12.20%,14.10%,16.00%,10.40%,9.6%,9.6%,这期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分别是:16.08%,18.10%,17.53%,16.68%,26.50%,20.77%,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与整体经济的增长并非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宏观调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整体经济的变化,只是改变了部分流动性的方向,而不能压缩货币流动性的规模。但若将其只是着眼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善中,就发挥出强有力的效应,本文将在下文中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从影响机制逐一进行深入,会将流动性分成两种状态,以达到其对经济的影响,即为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缩。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货币政策改变流动性,以达到经济按目标发展的目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应当有所侧重,当货币流动性过剩时,其会助长经济本身的过热发展,如许涤龙与叶少波(2008)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的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且设计出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来衡量流动性过剩。在2009-2010我国提出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M2的增速超过预期的16%,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我国市场难以消化如此增速带来的货币,当时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M2增长16%以上,贷款规模7.5万亿的货币政策目标仍过于宽松,他建议M2的增速在14%,由此可见2009年M2增速最终在26.50%的高位,是多么不可思议,到2010年虽然有所减退,但由于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前期中长期贷款的延续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提高,这种流动性直接成为中国各类价格攀升的核心原因,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出现双升的局面,这样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央行表示,针对当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信贷增加较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控货币供应量,有事就拉开了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大力调控货币流动性的大幕,存款准备金率自2010至2011年6月,连续12次上调,最后一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在连续12次上调后,累计冻结银行资金4万亿元左右,这样力度的调控在各国实属罕见,可见当时我过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严重程度。货币流动性的另一个经济表现为流动性紧缩。较为代表的实例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保持了40年的高增长,但在90年代,日本经济却始终难以走出萧条。90年代初,日本出现的经济泡沫不得不使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通过降低货币流动性来抑制泡沫,但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其经济有所改善,为了维持经济的继续发展,从1994年开始,日本转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每年增长4%-10%,然而货币的增长速度(M2)远大于GDP增速,这又使日本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滑,出现流动性紧缩,这不仅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而且还让经济发展又陷入泥沼当中。这样看来,流动性的控制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必须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相应的政策,调节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流动性程度,才能使经济趋向较平稳的发展,也体现出货币流动性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前瞻作用。流动性对于经济的总体有较为宏观且广泛的意义,暂且不能定义两者的发展关系,但若仅将货币流动性的视野聚焦在实体经济,或许会有更加明朗和实际的意义。
二、实体经济的现阶段发展
在经济主体的发展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实体经济是人类创造价值,真正付出劳动而有所获得并以之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经济主导。虚拟经济是人类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是基于实体经济之上的,在世界经济多元化的今天,经济中有越多的虚拟资本加入,也逐渐改变经济中两种形态的占比,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虚拟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其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投资与生存的关系。
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提出经济“倒金字塔”(如图1),很好的展示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现今经济体中的占比,他將虚拟经济归在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两层,分别是第一层:金融衍生品和纯空头资本交易;第二层:股票、债券和期货商品交易。实体经济则在下面两层,分别是第三层: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第四层:物质生产。很能直观的看到虚拟经济已占了绝大比例。但在虚拟经济井喷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实体经济在经济体重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且现在有很多因素也在进一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的宏观政策目标是“稳增长、扩内需、控物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快速的发展注定不能走稳每一步,很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整体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漏洞,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还没有有效解决策略的外部环境下,我过经济也在虚拟经济的低谷中折射出实体经济的乏力,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我国在2010年开始的收紧的货币政策使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2011年前10个月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存款负增长,银行存款流出必然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捉襟见肘,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企业为不能及时获得贷款而踌躇。
三、货币流动性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论证结论
在本文上述中有对流动性的存在状态与整体经济影响进行阐述,对于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本文论证结论将在本小节进行论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前不久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说道:“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开始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具体表现为多次加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对控制通货膨胀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上CPI也最终降了下来。但但收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抑制住产业资本的空心化现象,反而让银行的信贷更加远离企业的贷款,更加催生了灰色金融体系虚假的繁荣”。孙立坚所谓的灰色金融体系即是虚拟经济,由于此前我国相对稳健的政策,致使市场中的通货量迅速减少,随之伴随的低流动性也致使市场中本有的大量通货稳固在虚拟市场中,使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空心化。据央行数据库所知,我国商行的存款活期化比较明显,自2010年以来,活期存款占比保持在43%-47%的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匮乏,并且实体经济所需的都是中长期贷款,近期这种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的情况有所减缓,央行在《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9.3%,比上年回落了7.1个百分点,但央行表示,数据的回落可能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在上一年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抵挡住国内与国外经济低迷的冲击而倒闭。内需拉动的力度不够大,欧债危机和美国高失业率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国外贸自2011年8月以来,净出口差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在种种压力下,央行在去年年末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相继在2012年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201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央行的政策调整,释放资金的力度来看,确实是要通过加强市场中的货币流动性来缓解和支持实体经济筹资困难的问题,让市场中的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有所回流,只有实体经济得到坚实发展,整体经济才能更加稳定的发展,才能减少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这也就证实了前文中提到的整体经济发展数据与货币供应量不密切,但其对于稳定实体经济,将实体经济拉出谷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热时,对货币流动性的适时调节,也对实体经济有较强的保护效用。在前文中我提到的经济比重中,虚拟经济的比重要远大于实体经济,在过去10年中,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促使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在国外汇占款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以及国外为刺激经济复苏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迅速提升,股市、房地产都被大肆炒作,国内的CPI指数一度上扬(如图1)。
图1
在08年初和11年中期都达到一个峰值,严重激化了国内通胀压力,股市和房地产不同程度失去其发展规律,虚拟经济的通胀让人们将资金都投入到受热钱操纵的虚拟经济中,而实体经济却受到冷待,国家为了进一步控制市场的泡沫化,在10-11年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达到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控制,为过热的经济降温,同时也是不让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对作为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受到更大的冲击。
经上述的总体分析,可看到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充分而深刻的,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归纳如下:
1、在经济疲软时,适度增强货币流动性。短期:对实体经济有推动与再次激活作用;长期:可使实体经济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得到一时的喘息机会,能增加企业的承受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在经济过热时,适度收紧流动性。短期:能够在紧缩的流动性下抑制经济过热对经济带来的泡沫,使实体经济的发展稳步前进,降低其经营风险;长期:在紧缩流动性时,降低虚拟经济对市场资金的吸收,使更多的资金回归到实体经济中,加之紧缩流动性状态下,资金会更加长期的停驻于实体经济下,增加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解析。上海管理科学,2007。
[2] 张新泽,关于流动性几个问题的研究。金融研究,2008。
[3] 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科学报,1999。
[4] 李宝伟,经济虚拟化与政府的金融稳定策略选择。社会科学,2009。
参考网站:
[1]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2]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3]中国财经报http://www.cfen.com.cn/。
[4]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
作者简介:铁鑫涛(1990- ),男,汉族,本科,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专业:金融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