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人民不答应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上的第一堂剧作课,是谢飞老师推着他的二八大车,带全班同学去菜市场观察生活。
  老师们骑自行车的时代过去后,对现今的叙事艺术,也越来越不能理解。例如,学艺期受的教育,是“口是心非”方为语言,现今以此原则写就的得意之笔,常遭垢病,要求做出“再直白些”的修改。
  提出反抗,会遭到“看不懂”的回击-这个概念,很像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一词。“看不懂”和“人民不答应”,这一对话语,可以摧毁一切。在我阅读的范围里,还没有看到一个聪明人能想出应对的话。
  在一个“再直白些”的年代,艺术观念发生着巨变,如能变出新东西也好,但百年历史里的巨变,往往只是变没了。
  我这一代人的大学教育严重贬值,甚至是负值,已成型的审美趣味成为生存的障碍。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对于受众,是有要求的,即是有审美素养的人,回想第一次入音乐厅、第一次入画厅,必有忐忑。
  可悲的是,我们的师辈把小说电影设定到绘画音乐的高度。现今,市场的多数操纵者们将读者观众设定为无知无识的人。商业霸权体现在以最低标准办事,最低标准下,无理可讲。
  小学受到的义务教育,大众都是聪慧、有道德、有思想者,所以推翻统治阶级是合理的。而今的读者观众定位,则将大众定位为愚蠢、粗俗、无要求的一群人,没理由推翻任何东西。
  大众的定义变了,叙事的定义也变了。20世纪80年代大陆的电影观念,完成了法国纪实美学和苏联诗电影的融合,从学理上讲,两者是融不到一块去的,而是二者激活了国人原有的审美,借二者说事,在剧作法和影像上皆有创举,格调之高,原本有日本战后电影黄金期的迹象,建立起民族电影语汇、出现众多个人成就者。
  才子无杰作,是文艺之哀。有才华者的探索之路,往往被生硬打断。经济的摧毁性,大于政治。
  日本电影黄金期,基于社会要重建民族自信的心理,寻找民族优质,成为最大的商业元素。日本也有此传统,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忙忙叨叨地伪造了武士道,一路增强,而之前,武士是低级官僚,大众崇拜的是中国人和自称有刘邦血统的日本贵族。
  日本没有武士传统,从他们的武圣-宫本武藏寥寥无几的历史记录,便可看出,那是一个被历史忽略不计的人,小人物。伪造武士道,只为给传统文化找一个向大众传播的载体。总之,他们成功了,确立了民族优质。
  而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电影实践,则是以抹杀民族优质为前提的,一直在学港片、美国片里的商业元素,我们如此热衷于元素,出现了《电影元素》《戏剧元素》等流行书,只顾偷招,总爱找现成便宜,放弃了思索和传统。
  加上我们百年来的习惯动作,不是确立民族优质,而是诋毁民族优质,五四以来的名人,都在做民族批判。几位导演有建立民族优质的自觉,但上上下下都没有这个需求,没有大方向的共识和热情,也就无力了,整体迷失。
  20世纪80年代有一场非常奇怪的文艺论战,文艺片和商业片之争。两个概念,本没什么好争的,也是借二者来说事,从文字记录上看,师辈们之所以热烈欢迎商业片时代到来,是企图借市场势力,为创作争取更大空间,想在“商业原则”下藏身,以“观众不答应”为自己撑腰。
  可惜滚滚而来的商业,如此低端,辜负了纯真善良的师辈们的厚望。
  “人民不答应”的话语权,落在了商家手里,资方和制片方往往具备“比你更懂电影”的姿态,是现今影视圈的常态。好莱坞的电影体系,导演多是执行导演,剧本定型权、剪接权和选角权在制片人手里-创作者受压制,是有雄厚理论依据的,他们喜欢这样。
  但我们整体上还不是好莱坞,美国也非世界唯一标准。清末以来,对国外理论断章取义,是人们为自己谋权谋利的主要手段,比如晚清重臣张之洞就认为,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不是思想自由,而是诸子是故作偏激,他们博名谋利,在错乱学问。
  人人谋私利的时代,是没有学问的。而一个没有学问的时代,不可能有文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商业,只会贪污,算什么商业?
  叙事艺术是个什么东西呢?是文化的最低台阶,二战结束后,巴赞感慨,坏了,才几年时间,法国青年没文化了,赶紧办电影沙龙,视为恢复法国文化的一步棋。
  他高抬电影,是在法国没文化的大前提下。我们不用把电影抬得那么高,但也得明白最低的台阶也是个台阶。叙事艺术里最大的商业元素,是心灵需求,对思想性的追求、对审美形式感的追求-好莱坞的明星理念属于形式感的一部分,大牌明星都以时代新人、新审美代言人的姿态出现,不单是长得漂亮。
  导演和剧作的本质,是形式感的艺术,但我们总是以外行的眼光学好莱坞,以明星多寡、老套桥段的成功率,来诋毁形式感更新。电影是世俗艺术,世俗不等于庸俗,世俗是要自我演进和自我沉淀的,把握住这个脉,才能体现制片人和导演的专业性。
  或许,现今的电影不需要专业?
  我们跟世俗总有一层隔阂,总做内心最不需要的东西,然后称之为商业片。那么,资方制片方"再直白些"的要求,就可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现今的电影不是电影。
  是明星秀、清凉秀、堂会?
  叙事艺术的本质是研讨一个“以何种品相活下去”的问题,重要的是品相,在一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地域,叙事艺术是不存在的,只能写写抒情散文。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二流小说,引起诸方震怒,不知老先生指的是什么。
  十年来,古装大片的答案都是“赖活者称霸世界”,今年的《铜雀台》做出有力总结,连曹操都不耐烦地死了,存活的都是小人。十年,我们没能想出一条活路。
  活,而无方式要求,即为赖活。
  需要解释一下“口是心非,方为台词”,这是从生活经验里提炼出的艺术原则。生活里,人人皆口是心非,即便用意是真实的,用词也经过了伪饰,因为人跟人交往是有分寸感的,毕竟不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台词,即是打折。通过被扣掉的部分,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得以测知人物关系、处境、内心强度,情节演进上,也有了多重层次。
  读小说看电影毕竟不是看犯人供词,半猜半蒙,才是叙事-而这种传统,在现今是不成立的,现今的电影"美学"要求,内心、用意、用词三者高度统一,台词只反映单一的信息,人物跟人之间都呈现撕破脸之后的吵架词汇-直指人心,方为好台词。
  好的标准,是“这下看懂了”。其实剧本审定者,往往没有看剧本的能力,剧本是不完善的文字形式,专供内行人看的,因为内行人有共识,有补充想象的专业能力。毕竟电影的最终形态是视听,不是文字。
  而一个剧本,常人能看懂的信息,就是台词了,外行的剧本审定者,便会要求从台词上看出一切,否则就是表达不清,剧本没水平。要一个局部性的东西,承担起整体,是没法完成的任务。
  但剧本审定者有制片方赋予的权力,剧作家为早点拿到片酬,只好虚以委蛇,写下“直指人心”的台词。一旦以这种台词作为影片拍摄的前提,导演工作会陷入巨大麻烦,每一个合理的修动,都会变成不尊重制片,最终屈服的总是导演。
  明明一个会造成商业后果不良的东西,被说成了商业保障,导演为拯救影片的修改,变成了商业冒险-导演没法负这个责任。
  电影是群体合作的艺术,历史证明,交流的成本过高后,便是一场哄闹。
  西方文学批评习惯,爱说大作家有宗教背景。但丁是天主教,莎士比亚是中古巫术传统,弥尔顿是基督教,博尔赫斯是天主教异端诺斯底教派,乔伊斯是摩尼教,卡夫卡是新犹太教神秘主义……
  那是在他们作品中被减省的。用弗洛伊德理论写小说和拍电影,是六七十年代的流行风气,是直讲的,如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博尔赫斯说:“在弗洛伊德那里,世上的一切都简化成少得可怜的几个童年阴影。”
  直讲了,便少得可怜了。但,人民答应了。
其他文献
医患纠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2002年9月1日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为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更为详实、规范的法律依据。新《条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对患者权益的保护。那么按照新《条例》的规定,解决医疗纠纷时,患者拥有哪些权利呢?   (1)病历复印权。《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病历资料。   (2)知情权。《条
期刊
我国武警部队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百例肝脏移植手术    据新华社北京消息:我国武警部队总医院近年来在著名肝移植专家沈中阳博士的带领下,已成功地完成了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103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6岁,成功率达100%,围手术期(3个月)的存活率达98%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多肝病患者,其中1/3在我国。20世纪临床医学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器官移植,而在所有器官移
期刊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效和主治范围,并按照规定的制备工艺加工而成的一定剂型的商品药。那么,“君、臣、佐、使”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往往也较大。臣药有两种作用。一是辅佐君药,来加强君药对主病的治疗效果;二是针对主病外的兼有病症起到治疗作用。佐药有三种作用
期刊
21世纪的艺术不得不从一个噩耗开始,2000年1月1日,年仅四十五岁的张盛泉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寓所里自缢身亡,他的这处寓所自1998年以后就不再允许他人进入,根据一位亲历现场的吊唁者的描述:屋里尘土满积、蛛网遍布、蟑螂遍地,墙上、木板上都画上画或题上格言,两张旧桌子、一张堆满书的铁床,还有一把破旧的椅子,此外就是到处堆积的画、杂物以及十几年没有打扫过的生活垃圾。题在墙上的格言中有一条是:“艺术最后的
期刊
当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热情似火的现场顿时沸腾起来。这场由万达集团于9月22日在青岛举行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园区—东方影都启动仪式上的红毯秀,早在秀场开始前便引发了众多见过世面的娱乐记者的大讨论。许多人认为,列在参会名单上的那些大明星“能来一、两个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全都到场”?  事实上,现场的阵势让记者和观众们都大开眼界:不仅名单上的明星悉数到场,其他未被提名的走秀明
期刊
“十年,我们没能想出一条活路。活,而无方式要求,即为赖活。”作家、电影人徐皓峰在《人民不答应》中写道,我觉得是他在心里一刀一刀刻道,他“控诉”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电影业生态,结果“赖活者称霸世界”成为商业霸权:  “现今,市场的多数操纵者们将读者观众设定为无知无识的人。商业霸权体现在以最低标准办事,最低标准下,无理可讲。”  “‘人民不答应’的话语权,落在了商家手里,资方和制片方往往具备‘
期刊
一个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时业余打工卖报纸,让美国人不适应的是,这位中国青年并不使用计算器,而在找零时习惯抬头望天沉思(其实是在心算),老美顾客大为惊讶,纷纷掏出计算器验证,皆无误,也抬头望天,惊恐问:“云计算?”……  这是一则在圈子内广泛流传的段子,虽然可笑,但却也体现出云计算现今面临的两种实情:它很流行,多数普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同时它又很晦涩,绝大多数普通人不知道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东西,意味着什么
期刊
美国当代摄影师,现居加州。她较为知名的作品是《城郊居民的梦想》系列。她将镜头对准当前的美国中产阶级,在他们熟悉的空间、场景下冷静地记录他们的生活。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钱钟书先生的这句话似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一语成箴。当我们火热地进行着城镇化人们忙着拥进城市的时候,早已完成了美国梦的美国人在地球的另一边梦想着另一场迁徙—离开城市,搬进郊外。  在美国女摄影师Beth Yarne
期刊
对于复杂的人生问题,人们往往发现,只有到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才是最可靠的途径。但是,人生就像一场令人怀疑的实验,时间是如此的不充裕。每个人都像一座深渊,连自己也看不清渊底。早年间,中国人流行去西藏,视那里为有信仰的净土。遥远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感,在陌生和缓慢的状态中,人们似是而非地仿佛得到了心灵的洗涤。  过了些年,图书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类似“遇见未知的自己”这种诉诸个人成长的书籍,现在,人们已经
期刊
在2012年,亚马逊的销售额达到610亿美元,此时该公司已经成立17年,有望成为历史上最快达到100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售商。它集顾客万千宠爱于一身,也被业界同行视为眼中钉,连公司名字都被收进了商业词典,但并非赞美。亚马逊化(Amazone)是指:“我们这些传统企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架来自于西雅图的暴发户网站把所有的顾客和利润抢走。”  亚马逊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公司起步时只是一家网上书店,随后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