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国内现阶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认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大体包括:课程设置、能力培养、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步进行,以及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适应培养目标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 现状 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70-03
  近年来,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在不断的进行着,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势必在新形势下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从事文科类专业基础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分析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目前,一般普通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仍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二是计算机文化基础;三是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确切地说,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技能,并通过常用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具体来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病毒等)、Windows-XP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功能、种类及发展;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使用等)、Office 2003办公集成软件的使用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发展、概念、分类、体系结构、基本组成;Internet基本概念、地址、表示;Internet信息服务;典型信息服务的使用等)以及Visual Foxpro 6.0或Visual B asic程序设计。
  与这门课程的特点相适应,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多采用的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课程的期末考核大多采用的是上机考试的方法。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在校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这门课对于高职学生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我们认为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得到普及,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地域经济条件、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不同的影响,高中毕业生中的多数同学还不能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仍有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处于零起点。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果一味地按照原有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势必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会较吃力;二是对于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因在重复教学,必然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即,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发生。这种忽视了学生不同特点的统一教学模式,必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相悖。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系统基本操作(基本上为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应用(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本应用,但是这些内容的选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据了解,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能熟练应用电脑进行办公,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能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一些基本维护和系统安全性、信息综合处理方面的能力。同时,很多高职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没有考虑各个专业的特点,缺乏专业关联和专业倾向性。不管是对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材,由专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部门对全校所有专业实施统一的教学,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离,甚至脱节。特别是在授课的具体安排上,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这就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积极性。
  3.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实际要求,现有计算机课程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投影仪将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过程投射到大屏幕上,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遗憾的是教师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全都教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学会所有的知识。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即,尽管高职毕业生从一进校门就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但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仍然不是很强。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个人简历的完成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维护以及系统安全性的操作了。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1.分层教学,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入学时实际的计算机水平,划分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亦即,在每个学期开课前,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摸底——“计算机水平考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零起点的学生则必须认真上满学校安排的课时,而另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表有选择地上课,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些专业及兴趣学习,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使计算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改革思路,它可以使高起点的学生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可以节约教学资源。
  目前的分层教学,第一步应该做到的是区分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等。根据各大类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逐步以各系专业独立开课来代替全校统一性开课,课程内容应有必要的专业差异性,成为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课,突出各个专业的特色。同时,课程内容应引入新的使用技术、新的科研成果,或者介绍一些新的计算机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信息处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提升一个层次。此外,还应注意减少授课内容与中学内容的重复性,可将一些内容列为学生自学项目,逐步减少Office办公软件和Internet应用等技能操作练习在教学中的比重。
  2.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高职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应该面向就业岗位,面向应用,以培养各个专业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从岗位工作、职业实际应用需要、就业环境对职业工作期望的角度出发,把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把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实际工作对毕业生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开发应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结合,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企业专家通常都来自生产、管理一线,对于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较了解,更清楚学生应该学什么、会什么,往往能为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学设计也应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以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电子课件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课堂的感染力。同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以及上机操作、作业和答疑等各个环节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让学生制作一些专业的课件以及制定个性化的个人简历等,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的现代社会,对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掌握一些软件和一些简单的编程语言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设计思想和设计习惯,具备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研究及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打下基础。
  再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课堂内所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更是一门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的课程。因此要逐渐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基础理论探索性的调查研究,通过书籍、网络以及实践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总结、汇总,将新知识应用到具体解决新问题中去的能力。在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同一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步进行
  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员工时,希望能录用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人才,但受限于时间等客观因素,不能对应聘者的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检验,往往只能采用“认证”的方法。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就业,他们在大学期间都参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等级考试,如参加每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由于受学历教育和实际考核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往往只是以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在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毕业证书上,还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可以走证书教育和学历教育并行的路子,并且等级考试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采用三年不间断的学习方式。目前,大部分的高职的学习期为三年,因此在这三年中,要对学习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和知识的温故知新。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一部分学生,大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到了毕业时,基本上都忘掉了。因此,在校的三年中,可以分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来不断的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专业领域。同时,可根据将来的就业需要,进行一些职业计算机技能比赛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和在课堂上有限的实践很难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要,应在课余时间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工作,让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相对自由地安排上机时间,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必要时要主动关心、组织好学生课外上机。
  再次,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上。信息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必备和终生学习的需要。所谓信息素养与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和素质。换言之,就是要求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收集和吸取有用的信息,并经过自己的深入分析和处理,使这些信息在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作用。此外,信息素养还包含自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道德和法律法规。在课堂的教学中,要逐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及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就目前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是最快、最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的最佳渠道。   4.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适应培养目标的需求。
  实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现实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高职毕业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计算机基础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也必将频繁,若教师对新的知识掌握不够,则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要像一条奔流不止的河,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要有持续充电、不断学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课后讨论等方式来提高执教能力。在课堂的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行的方法,如采用问题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同时进行,问题模式可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任务驱动模式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职毕业生具备应有的计算机能力,达到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应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面向企业为宗旨,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把教学改革不断地推向深入,才能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薛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8(4)
  2 佘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5)
  3 曾煌兴、温晓军.国内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0(5):10~18
  5 杨柏楠.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内江科技,2007(6)
  6 王永梅、王冬平.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2005
  7 尤国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
  8 樊持杰.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其他文献
“春江水暖鸭先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角,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来的实践,让张江大地沸腾,企业集聚,人才集聚,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可对工程施工作业形成有效约束,并保障工程施工作业项目实际效益,继而推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将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
水利渠道建设是我国的水利工程中一项重点建设工作,水利工程属于造福城市与农村多个区域的民众的公共性工程项目,一旦水利工程可以保持完善的施工程度,就可以保证其覆盖的范
【摘要】室内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供热前的注水打压、冷态运行、供热初期的调节、系统故障的处理等幾方面的内容。运行管理工作的好坏将影响用户室内供热的效果,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供热的目的。  【关键词】室内供暖系统;运行调试;系统故障处理  室内供热系统运行的好坏,关系到供暖热用户的利益,也是考核供热单位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准。室内供暖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和停热检修工作是十分
【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聘请专业的造价顾问单位参与进行造价控制管理工作,随着项目的开展,出现一些造成工程投资增加的因素,使最终的结算审价的数值远超过合同金额,甚至超过前期批复的概算金额。作为一名投资顾问,通过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或结算审价等工作,根据案例分析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招标;工程量;合同;结算  1、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我国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取得极大成就,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发展不断加快.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施工质量不仅是施工竞争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描绘了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路线图,全国关注,举世瞩目。  “十二五”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最广泛的认同、拥护和支持,获得最持久、最深厚的动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顺利度过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实
基金项目:2016年山东省行政学院系统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临沂商城融入“一带一路” 战略对策建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SHZKT201655  【摘 要】临沂商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发挥临沂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和竞争力。但是,目前临沂商城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尚缺乏主动融入的政策支持、深度融入的合作基础和支撑融入的承载能力。在融入过程中,应当科学做好融入规划,全力推进
期刊
艺术作品有“有我”之境,也有“无我”之境。风格即“我”。艺术家各种主观条件的差异也导致艺术风格的差异。艺术家必须不断加强自我设计与修养,这对于丰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