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要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喜学。本文主要从课堂导入、教师行为艺术和教学方法三方面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关键词】数学 趣味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47-0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也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似乎遗忘了这一点,许多教师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從中寻得趣味,更不用说是以学为乐。应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才能爱学、乐学、喜学。[1]
一、巧妙引入,增加趣味
课堂导入是教师讲授每节课时给学生的第一感知。精彩的导入具有趣味性、鼓动性、情感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能引导学习登堂入室,循“故”而知新。初中數学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的学情实际设计。
1.生活情境创设
所谓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导入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地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经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进入教材,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绝对值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下情境:中学生叶子去同学家参加生日聚会,到了晚上八点,叶子打电话妈妈,说:“妈妈,我是叶子,我九点钟回家,你和爸爸到离我们家3公里的公路旁接我。”(注:叶子家在公路旁,公路是东西朝向的)。到了九点钟,叶子爸妈走出家门正准备打的时他们犹豫了…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叶子的爸妈会犹豫?这时就让学生动手画数轴,标出叶子可能在的位置。接着继续用多媒体展示为了尽快接到叶子,叶子爸妈决定分头向东西两个方向打的,他们到达后各自所付的车费一样吗?为什么?由此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如此引入既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学习目的。
2.音乐融入,耳目一新
歌曲几乎是所以学生都乐于学习的形式。在数学学习时,也可以将音乐旋律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这也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记忆与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可以用小时候学的青蛙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填空,最后老师提问:当青蛙个数比较多时,这首歌又该怎么唱呢?由此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妙处。在学习抽象而又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若能加入这些欢快的歌曲元素,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很轻松愉快,没有压力。
3.趣味游戏,共同参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的内容时,可以请四名同学上台做一个传数字的游戏。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代数式的知识表示台上四位同学的数,并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又比如在讲授概率这块知识时也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概率本身就带有游戏性,更易于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几乎是时刻围着老师的,老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其乐学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有人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学生的那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一个数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另外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对于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加上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比较差,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极为重要。[3]
首先,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且精练。要求抓住重点,简洁概括,尤其是在讲述概念、定理、公理等知识时一定要准确严谨,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
其次,数学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教师应该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清晰化。例如,我们在介绍几何图形时,可以说世界上得图形千千万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上窄下宽是梯形,扭腰变形是平行四边形,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最最稳固是三角形。这样就放松学生紧绷的思维,也有利于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锦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的趣味性[J].教师.2011,27:63.
[2]郭晶晶.巧增数学课的趣味性[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Z5:44-47.
[3]朱福洋.以趣激情提升效能——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62.
【关键词】数学 趣味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47-0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也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似乎遗忘了这一点,许多教师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從中寻得趣味,更不用说是以学为乐。应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才能爱学、乐学、喜学。[1]
一、巧妙引入,增加趣味
课堂导入是教师讲授每节课时给学生的第一感知。精彩的导入具有趣味性、鼓动性、情感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能引导学习登堂入室,循“故”而知新。初中數学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的学情实际设计。
1.生活情境创设
所谓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导入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地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经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进入教材,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绝对值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下情境:中学生叶子去同学家参加生日聚会,到了晚上八点,叶子打电话妈妈,说:“妈妈,我是叶子,我九点钟回家,你和爸爸到离我们家3公里的公路旁接我。”(注:叶子家在公路旁,公路是东西朝向的)。到了九点钟,叶子爸妈走出家门正准备打的时他们犹豫了…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叶子的爸妈会犹豫?这时就让学生动手画数轴,标出叶子可能在的位置。接着继续用多媒体展示为了尽快接到叶子,叶子爸妈决定分头向东西两个方向打的,他们到达后各自所付的车费一样吗?为什么?由此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如此引入既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学习目的。
2.音乐融入,耳目一新
歌曲几乎是所以学生都乐于学习的形式。在数学学习时,也可以将音乐旋律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这也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记忆与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可以用小时候学的青蛙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填空,最后老师提问:当青蛙个数比较多时,这首歌又该怎么唱呢?由此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妙处。在学习抽象而又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若能加入这些欢快的歌曲元素,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很轻松愉快,没有压力。
3.趣味游戏,共同参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的内容时,可以请四名同学上台做一个传数字的游戏。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代数式的知识表示台上四位同学的数,并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又比如在讲授概率这块知识时也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概率本身就带有游戏性,更易于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几乎是时刻围着老师的,老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其乐学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有人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学生的那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一个数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另外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对于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加上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比较差,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极为重要。[3]
首先,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且精练。要求抓住重点,简洁概括,尤其是在讲述概念、定理、公理等知识时一定要准确严谨,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
其次,数学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教师应该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清晰化。例如,我们在介绍几何图形时,可以说世界上得图形千千万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上窄下宽是梯形,扭腰变形是平行四边形,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最最稳固是三角形。这样就放松学生紧绷的思维,也有利于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锦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的趣味性[J].教师.2011,27:63.
[2]郭晶晶.巧增数学课的趣味性[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Z5:44-47.
[3]朱福洋.以趣激情提升效能——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