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世敏
笔名黄钺,1957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常务理事,成都现代工笔画会会员。
八十年代初拜蜀中名宿,陈子庄、伍瘦梅先生门人林旭中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后又问道于著名画家秦天柱老师,受益匪浅。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各级的展览,作品多被各界朋友及外国友人收藏。
比文字更厉害的,莫过于绘画艺术。寸尺之间,简单的构图,挥洒的勾勒,一幅写意的作品便可将情、景、物、事乃至精神都囊括其间。之所以画更胜于文字,是因为文字总有表达的立场,人一读,就进人到文字所预设的概念范围之内。而画作,却是千人所见皆不同,它没有立场的表达,却通过画面,让任何人都有去衍生思想的空间。
我们可以这样说:画有灵性。中国的山水花鸟画更是作为中国的瑰宝,始终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和韵味。而黄世敏先生在其间,更是不得不说的艺术大师。他在山水花鸟画上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根系十分丰厚和博大,他充满灵性的书画为中国传统书画注人了一股活力,也因其灵性的演绎成就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在黄世敏先生看来,中国山水花乌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他不是为了写山描花绘鸟而落笔,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山水、动植物与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加以强化的表现。黄世敏笔下的花鸟画,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当然,黄世敏先生也出色地传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将他个人的感悟和时代的气息融入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山水”两个字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其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比如山是阳、水是阴,象征了阴阳互补;山是刚、水是柔,体现了刚柔相济;而山是实、水是虚,又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概念。这一切无不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和意境,阐述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的和谐关系。
而国画花鸟画不仅是文人墨客“抒胸中逸气”的艺术形式,更折射着艺术家的人文修养、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他们除了继承古人、前人的艺术技巧与风格之外,还博览群书,国学造诣不浅,吸收了当代社会的内涵与气質,逐渐成长为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大家。而这一切又给了黄世敏极大的触动和鼓舞。在花鸟画的创作里,他不遗余力、锲而不舍地耕耘,创造了众多绘画精品,也积累了精妙而独特的表现技法,无愧为中国国画花鸟画再增一笔韵味。
黄世敏先生说:“画画是一种从心里面往外的喜爱,小时候6、7岁就喜欢画画,当时拿着铅笔东画西画,连课本作业本上都画的是飞机大炮和小人。稍大一点受人指点,知道有国画和油画。自己喜欢国画,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老师,没有范本还是盲目地在画。有一次偶尔在一位长辈家里看到一册《马骀画宝》,如获至宝,深深地被里面山水画的内容吸引,可是人家不外借,软磨硬泡,终于人家同意借给我,回家后让父亲在单位上找了很多描图用的硫酸纸(透明的)用细毛笔把整本的画册全部描摹下来了。八十年代初,单位上住在城里的一位朋友跟我说有个学画画的地方在招生,问我去不去,这就是后来被记载到四川省志里的《蜀江国画班》。当时办在成都金玉街小学里,在那里认识了学习班的筹办者并引导我走上了正式画国画的林旭中先生。在走上了职业画家的路后我一直都在思索“雅”与“俗”的关系,我认为做为职业画家,我的作品必须雅俗共赏,所以我画花鸟画,追求细腻,写实,色彩温婉艳丽。我的山水画一开始是非常注重传统的,尤其是我很喜欢宋元的画,曾花了很多时间去揣摩临写。人到中年后,反而工笔画还画的多些,因为我觉得工笔画适合我的性格。”
黄世敏先生如今坚持深研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人,吸收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扩展材料、技法的新领域,把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平面表现的装饰性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和梦幻般的意境都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且富有诗意,设色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和审美意趣。黄世敏先生倾心注力,以一方画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愿,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美的情操,颇富艺术魅力。
笔名黄钺,1957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常务理事,成都现代工笔画会会员。
八十年代初拜蜀中名宿,陈子庄、伍瘦梅先生门人林旭中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后又问道于著名画家秦天柱老师,受益匪浅。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各级的展览,作品多被各界朋友及外国友人收藏。
比文字更厉害的,莫过于绘画艺术。寸尺之间,简单的构图,挥洒的勾勒,一幅写意的作品便可将情、景、物、事乃至精神都囊括其间。之所以画更胜于文字,是因为文字总有表达的立场,人一读,就进人到文字所预设的概念范围之内。而画作,却是千人所见皆不同,它没有立场的表达,却通过画面,让任何人都有去衍生思想的空间。
我们可以这样说:画有灵性。中国的山水花鸟画更是作为中国的瑰宝,始终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和韵味。而黄世敏先生在其间,更是不得不说的艺术大师。他在山水花鸟画上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根系十分丰厚和博大,他充满灵性的书画为中国传统书画注人了一股活力,也因其灵性的演绎成就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在黄世敏先生看来,中国山水花乌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他不是为了写山描花绘鸟而落笔,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山水、动植物与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加以强化的表现。黄世敏笔下的花鸟画,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当然,黄世敏先生也出色地传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将他个人的感悟和时代的气息融入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山水”两个字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其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比如山是阳、水是阴,象征了阴阳互补;山是刚、水是柔,体现了刚柔相济;而山是实、水是虚,又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概念。这一切无不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和意境,阐述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的和谐关系。
而国画花鸟画不仅是文人墨客“抒胸中逸气”的艺术形式,更折射着艺术家的人文修养、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他们除了继承古人、前人的艺术技巧与风格之外,还博览群书,国学造诣不浅,吸收了当代社会的内涵与气質,逐渐成长为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大家。而这一切又给了黄世敏极大的触动和鼓舞。在花鸟画的创作里,他不遗余力、锲而不舍地耕耘,创造了众多绘画精品,也积累了精妙而独特的表现技法,无愧为中国国画花鸟画再增一笔韵味。
黄世敏先生说:“画画是一种从心里面往外的喜爱,小时候6、7岁就喜欢画画,当时拿着铅笔东画西画,连课本作业本上都画的是飞机大炮和小人。稍大一点受人指点,知道有国画和油画。自己喜欢国画,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老师,没有范本还是盲目地在画。有一次偶尔在一位长辈家里看到一册《马骀画宝》,如获至宝,深深地被里面山水画的内容吸引,可是人家不外借,软磨硬泡,终于人家同意借给我,回家后让父亲在单位上找了很多描图用的硫酸纸(透明的)用细毛笔把整本的画册全部描摹下来了。八十年代初,单位上住在城里的一位朋友跟我说有个学画画的地方在招生,问我去不去,这就是后来被记载到四川省志里的《蜀江国画班》。当时办在成都金玉街小学里,在那里认识了学习班的筹办者并引导我走上了正式画国画的林旭中先生。在走上了职业画家的路后我一直都在思索“雅”与“俗”的关系,我认为做为职业画家,我的作品必须雅俗共赏,所以我画花鸟画,追求细腻,写实,色彩温婉艳丽。我的山水画一开始是非常注重传统的,尤其是我很喜欢宋元的画,曾花了很多时间去揣摩临写。人到中年后,反而工笔画还画的多些,因为我觉得工笔画适合我的性格。”
黄世敏先生如今坚持深研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人,吸收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扩展材料、技法的新领域,把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平面表现的装饰性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和梦幻般的意境都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且富有诗意,设色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和审美意趣。黄世敏先生倾心注力,以一方画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愿,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美的情操,颇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