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定性研究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生偷换试管精子是指在运用人工授精技术的过程中,违规操作,用另外人的精子代替他人精子的行为。关于偷换他人精子行为的定性一直存在罪名争议,本文认为应完善非法行医罪,将医师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定性为修正的非法行医罪较为妥当。
  【关键词】非法行医罪;偷换他人精子;侵犯客体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智能时代的到来,医疗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在当代社会亦引发了一场基因伦理与法律的冲突和较量。2020年,王某、李某夫妇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一子,但经过DNA技术鉴定,婴儿与王某并不存在血缘关系,经查明,医生在进行人工育儿手术过程中,出于个人情绪发泄,将王某的精子替换成自己的精子,导致李某生下非王某之子,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单以民事赔偿或者行政处罚,不足以惩治此类行为。
  1.医生“偷换他人精子”行为的实践争议
  目前,实践中关于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主要存在以下争议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医生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替换他人的精子,将自己的精子输入妇女体内,可参照强奸罪处理。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类似于未征得妇女同意,以妇女无法抗拒之方法,借医术行为之名,对妇女进行了奸淫行为,故应定以欺骗的手段实施的强奸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属于秘密盗取他人精子,据百度百科所供资料,捐精一次的补助约3000-4000元。由此可见,精子是具有一定财产价值的物品,可以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医师偷换精子,属于盗窃他人财物,故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三种观点认为,故意伤害罪的保护法益是他人的健康权,即他人肢体、器官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权,人工强制授精会引起女性生理的变化,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的生理结果和功能活动,本质上是伤害行为。医生,未经受孕女性同意,致使妇女怀孕,导致女性生理机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影响女性本来之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活动,严重伤害了妇女的生命健康,故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四种观点认为,医生违背他人意愿暗自替换精子,隐瞒真相,使得被害人陷入辅助生育技术已经按照原本的疗程进行完毕,进而支付了相应的医疗费用,医师采取隐瞒事实的方法收受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故应以诈骗罪处理。
  第五种观点认为,医生在实施试管婴儿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应该按照与当事人的事先约定,在被授权的范围内实施手术,医生违反事前约定,在未告知被害人的情况下私自更换精子进行授精活动,违反了医疗规定,构成非法行医罪。
  第六种观点认为,认为不构成犯罪,理由在于:当下我国《刑法》对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即便某一行为社会危害性再大,也不应该进行刑事处罚,对于医生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可用民事违约和行政处罚规制。
  2.医生“偷换他人精子”行为之诸观点评析
  滥用辅助生育技术所造成的社会管理秩序混乱以及伦理冲突是难以挽回的,运用其他手段不足以制裁某类行为,只有运用刑法才可抑制某类行为,便可运用刑事制裁。分析辨清各个罪名在适用该案所出现的问题,便于发现最佳解决路径。
  第一,以盗窃罪处理,和盗窃罪的主客观要件皆不符合。仅以盗窃罪论处,并没有保护妇女的生命健康权和社会管理秩序。此外,盗窃应以行为人所享有的财物或者是财产性利益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为前提。医生换精行为仅仅是出于报复,没有非法占有他人精子的目的,所以不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第二,诈骗罪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医生隐瞒事实真相,骗取了医药费。医生的行为主要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诈骗罪所保护的主要是财产利益,将医师换精行为认定为诈骗罪与构成要件不符。
  第三,张明楷教授指出:“人的生理机能的健全是伤害罪的法益,只有伤害了人的生理机能,才可以构成伤害。”刘明祥教授指出:“生理机能的伤害是指使正常的生理机能受损,引起人的健康状态的恶化。”医生将自己的精子输入女性体内,未引起女性生理机能产生障碍,所以不足以认定为伤害行为。
  第四,强奸罪有类推解释之嫌,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强奸罪以性插入说为主流观点,医生拿自己的精子植入被害妇女体内,其行为并非奸淫行为。传统观念认为,“性插入”是指男性生殖器官插入女性阴道的行为。医师使用医疗手段将自己的精子植入女性体内的行为,难以评价为强奸罪。
  第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医师偷换他人精子的行为,因医生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且医生换精行为不符合司法解释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五项条款的任意一项,故不宜将该种行为定性为非法行医罪。
  3.本文观点:修正的非法行医罪
  3.1犯罪主体的扩大
  非法行医罪最初在我国第一部刑法典中并未出现,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对无证行医的现象甚至是鼓励的态度,因为当时医疗水平低下。随着改革开放,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之后,医疗卫生秩序开始走上法制轨道,1997年修订刑法时,增设这一罪名。时移事易,当下面临新的社会状况,非法行医罪需要做出新的改变——取消对其犯罪主体资格的限制时当下的社会需求。有观点提出:“针对医师的不规范行为增设不良行医罪。”笔者认为增设罪名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原有刑法条文稍加修正便足以应对新的社会现象,就没必要增添新条文。
  3.2“情节严重”的合理界定
  现行非法行医罪的入罪标准是严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是情节严重,什么可以界定为非法行医罪的情节严重最高法出台了司法解释,规定了五项条款,但最后一项“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较为模糊。非法行医罪设置了两档刑罚,基本犯要求情节严重;加重犯要求严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医生换精案中,虽未损造成妇女身体的损伤,但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情节严重,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可以将凡是引起社会医疗卫生秩序严重混乱或者社会伦理秩序混乱的,都纳入情节严重的情形。
  4.结语
  刑事立法必须响应时代要求,新出现的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刑法必须积极适應新问题的产生,取消对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限制,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未违反刑法的谦抑性。法律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正如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犯罪对象由妇女变为一般人,非法行医罪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避免了增添新的罪名所带来的刑法条文冗杂的局面。
  参考文献
  [1]360百科,捐精[EB/OL].[2020-8-20].https://baike.so.com/doc/5389713-5626307.html
  [2]李坤.非法人工授精行为之社会危害及其防范[J].犯罪研究,2010(06):57-63.
  [3]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04):55-62.
  [4]张明楷.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中外法学,2016,28(06):1405-1442.
  [5]张明楷.故意伤害罪探疑[J].中国法学,2001(03):115-129.
  [6]刘明祥.伤害罪若干问题探究[J].江海学刊,2007(03):117-123.
  [7]杜江.中英刑法上强奸罪之比较[J].现代法学,2007(03):158-168.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机构改革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党政机构职能的发挥,影响着党政改革、发展和稳定局面,影响着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认同感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机构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着重要意义。基于双因素理论,既使保健因素得到基本满足,又尽量增加激励因素,进而在机构改革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期刊
【摘 要】思维品质的培养已经提升为小学英语教学的热门词汇。应用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笔者以本学期的“Mother’s Day”项目为例,初步探索以应用化项目设计与实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创新、批判等高阶思维品质和能力。  【关键词】应用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思维品质;“Mother’s Day”项目  1.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
期刊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成本质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是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探索,对马克思理论进行创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形成。其实社会主义就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社会主义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和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以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
期刊
【摘 要】从工艺制造走向艺术营造,从技艺传承走向文化塑造,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活性发展”为理念和宗旨,一种以“跨界创新融合模式”和“跨界创新生态圈圏”来促成从传统非遗手工艺到当代都市手工艺的转型。  【关键词】都市手工艺;跨界创新生态圈;融入当代;反哺原生地  “都市手工艺”是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活性发展”为理念和宗旨,对非遗项目和人才的深度研培体系。是立足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舞台,打造与城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博物馆自由开放的政策,博物馆行业在过去十年里刮了胡子。随着小社会阶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想去博物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是信息的多元文化混合物,如。b .历史文化、古物等,而且除了一些专业团体之外,很大一部分游客很难了解文物的全部内容,博物馆的游说工作起着重要作用。b .语音导航、微扫描导航和人工口译,人工口译仍然是目标受众常用的工具。因此,研究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综合素养的提
期刊
【摘 要】“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紧密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发展。其中,社区是平台,社会组织是载体,社会工作者是依托,三者相互合同、共同发力。在实践中,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西方概念,始终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大众认可度、接受度还不够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不够深,成为了“三社联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何推动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就
期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荟萃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并使之深度融合、交相辉映,体现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人文修养、价值取向、处事方式、道德规范、精神观念,也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和最根本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创造着独特的中华文明,也促进着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广泛复杂,深邃圆融,各种思想彼此相异相依,内在关联;既共同根植于中华文明,又千差万别、形式多样,
期刊
王若飞,“四八”烈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少年时期即投身革命,曾先后赴日本、法国、苏联留学,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之一,在党的七大当选中央委员。他领导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从事过统战、组织、宣传、少数民族、军事等多种工作,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甚至面对生死考验,王若飞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若磐石,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是一位忠诚干净担当的革命家,堪称党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一直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因此,当今中国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为了满足培养双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时代需求,进一步为祖国“一带一路”的建设添砖加瓦,“小语种”课程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普遍。大部分国内高校顺应潮流,在本科阶段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大多数学习二外的学生选择的都是法语或是日语。  【关键词】大学
期刊
【摘 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苏联曾经在人类社会和平的斗争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的证实了一个问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化,是社会的发展规律。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划;现状与展望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