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对机械类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先进制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应明确机械类专业人才定位,并对近几年来的改革成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制造技术;机械工艺;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6-0344-01
机械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机械学科及机械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AD CAM的引入,使设计思想、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机械制造是机械、控制检测和计算机信息的三位一体,数控加工是机械、电控、检测及计算機集成的典型。因此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深化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是机械类专业发展的必然
一、适应现代技术发展,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适应市场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明确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形成专业优势,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近些年来,经过对专业的调访、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结构中,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设计制造一体化、高新技术密集化、生产组织柔性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专业特征,并据此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岗位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近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突出先进技术应用,目标定位准确,学生就业岗位层次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教改方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从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中的应用,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整合重组课程体系遵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指导思想,按模块化结构调整了课程设置。除公共课和人文经济科学课程外,形成了以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控制检测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图1 机械类专业课程模块 设计模块以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充实先进设计技术和方法,形成系列课程。制造模块以工艺为主线,将基本理论和各种成型方法有机结合,大幅度充实先进制造技术,注重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控制与检测模块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的内容。围绕先进技术应用,增开“机械CAD CAM”、“数控加工技术”、“模具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绘图)”、“加工中心操作实习”、“CAD-CAPP-CAM综合训练”等先进技术应用教学环节8个。
2、更新教学内容对各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加强相互配合与联系,注重应用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更新内容。突出先进技术应用,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课程大幅度实施改革、改造《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经过重组由制图基础、微机绘图、精度与配合三部分组成。合理地删减原画法几何的内容,以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为重点,加强曲线曲面结构型腔的表达训练,突出对学生识图能力、测绘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并增加了三维设计初步知识,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就认识三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学生对机械CAD技术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大作业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从而使前期所修程序设计语言与机械技术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为机械设计与CAD综合训练,使用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设计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优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CAD技术的基本内涵,而且对机械CAD软件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机械制造技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涉及的工艺系统内容进行整合。在充分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加强了单件小批生产形势下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注意了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制造手段的结合。(2)专业课程快速吸收企业最新技术《模具失效与防护》是以模具在应用中的各种失效形式为研究对象,对模具设计和制造中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的调访,大量收集各种模具失效的形式实例,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归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了对所学设计、制造、材料等知识的综合消化、吸收与应用,从而进一步上升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改革,课程内容焕然一新。传统课程大幅度更新教学内容,新技术课程进一步强化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焕锋. 深化模具专业改革 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28-31.
引证文献
[1] 曲兴田, 张富, 贾庆祥.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 长春大学学报,2006(10):89-91.
[2] 吴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消费导刊,2007(12):179.
[3] 肖文福. 高工专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80-83.
[4] 胡黄卿. 高职机械工程专业“2+M”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1):52-54.
[5] 韩树强.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163.
[6] 吕硕, 高阳.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4):38-39.
[7] 郭兰申, 曲云霞, 王阳. 本三制造模块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214.
[8] 杨杨.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34):59.
[9] 欧鋆.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法的探索[J]. 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6):23-24.
[10] 邱芳, 刘延霞, 马广勇. 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9):95-96.
[11] 张翼辉, 郭锦玉, 枉菊.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0(6):41-43
[12] 刘国昌. 构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探讨[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3):88-90.
[13] 卢金平. 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成功(教育),2012(06):22.
[14] 胡金星.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73.
[15] 刘国昌.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5(17):50-51.
项目基金: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7067
[关键词]制造技术;机械工艺;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6-0344-01
机械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机械学科及机械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AD CAM的引入,使设计思想、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机械制造是机械、控制检测和计算机信息的三位一体,数控加工是机械、电控、检测及计算機集成的典型。因此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深化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是机械类专业发展的必然
一、适应现代技术发展,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适应市场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明确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形成专业优势,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近些年来,经过对专业的调访、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结构中,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设计制造一体化、高新技术密集化、生产组织柔性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专业特征,并据此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岗位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近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突出先进技术应用,目标定位准确,学生就业岗位层次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教改方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从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中的应用,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整合重组课程体系遵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指导思想,按模块化结构调整了课程设置。除公共课和人文经济科学课程外,形成了以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控制检测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图1 机械类专业课程模块 设计模块以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充实先进设计技术和方法,形成系列课程。制造模块以工艺为主线,将基本理论和各种成型方法有机结合,大幅度充实先进制造技术,注重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控制与检测模块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的内容。围绕先进技术应用,增开“机械CAD CAM”、“数控加工技术”、“模具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绘图)”、“加工中心操作实习”、“CAD-CAPP-CAM综合训练”等先进技术应用教学环节8个。
2、更新教学内容对各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加强相互配合与联系,注重应用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更新内容。突出先进技术应用,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课程大幅度实施改革、改造《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经过重组由制图基础、微机绘图、精度与配合三部分组成。合理地删减原画法几何的内容,以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为重点,加强曲线曲面结构型腔的表达训练,突出对学生识图能力、测绘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并增加了三维设计初步知识,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就认识三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学生对机械CAD技术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大作业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从而使前期所修程序设计语言与机械技术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为机械设计与CAD综合训练,使用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设计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优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CAD技术的基本内涵,而且对机械CAD软件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机械制造技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涉及的工艺系统内容进行整合。在充分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加强了单件小批生产形势下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注意了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制造手段的结合。(2)专业课程快速吸收企业最新技术《模具失效与防护》是以模具在应用中的各种失效形式为研究对象,对模具设计和制造中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的调访,大量收集各种模具失效的形式实例,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归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了对所学设计、制造、材料等知识的综合消化、吸收与应用,从而进一步上升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改革,课程内容焕然一新。传统课程大幅度更新教学内容,新技术课程进一步强化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焕锋. 深化模具专业改革 强化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28-31.
引证文献
[1] 曲兴田, 张富, 贾庆祥.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 长春大学学报,2006(10):89-91.
[2] 吴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消费导刊,2007(12):179.
[3] 肖文福. 高工专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80-83.
[4] 胡黄卿. 高职机械工程专业“2+M”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1):52-54.
[5] 韩树强.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163.
[6] 吕硕, 高阳.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4):38-39.
[7] 郭兰申, 曲云霞, 王阳. 本三制造模块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214.
[8] 杨杨.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34):59.
[9] 欧鋆.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法的探索[J]. 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6):23-24.
[10] 邱芳, 刘延霞, 马广勇. 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9):95-96.
[11] 张翼辉, 郭锦玉, 枉菊.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0(6):41-43
[12] 刘国昌. 构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探讨[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03):88-90.
[13] 卢金平. 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成功(教育),2012(06):22.
[14] 胡金星.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73.
[15] 刘国昌.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5(17):50-51.
项目基金: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