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入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0、24 h和48 h检测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和TGF-β1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 共入选45例,PS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入院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PS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含量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分别为(71.1±6.1)h、(130.6±20.3)h,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21.4)h、(148.6±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组气漏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2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7,P=0.033).结论 外源性PS治疗MAS通过抑制TGF-β1释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同时应用外源性PS治疗MAS,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氧暴露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其他文献
患儿 男,7个月.因生后双手、双足多指(趾)和外阴发育异常入院.体重21.5 kg,体态肥胖,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心肺和腹部查体(-).阴茎外观短小,深陷于阴囊和耻骨前软组织中,阴茎下弯明显,包皮系带缺如,包皮呈"包头巾"样积聚于阴茎头背侧,尿道外口位于阴囊,两侧阴囊融合不全,中间呈分裂状,位置偏高,位于阴茎上方,双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发育良好.双手、双足外观异常,双手对称性多指,呈六指,双足亦对称性
期刊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ongenitl cytomegalovirus,cCMV)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病毒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子女于出生2~3周内证实有CMV感染,是宫内感染所致,发病率占活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先天性CMV感染能够造成胎儿严重损害。国内外对CMV感染进行了多年研究,取得了缓慢的进展,本文对新生儿和婴儿CM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婴儿对牛奶过敏、发生严重血性腹泻的报道[1]。近年来,儿科医师注意到,因环境污染、抗菌素普遍应用及免疫接种等因素,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