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唐德刚先生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唐先生谈到了读书方法。唐先生把“快读”形容为“跳高栏”,把“慢读”形容为“啃骨头”,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我自己的笨经验,有些书——尤其是大部头的古典名著——就不能‘快读’。相反的,对这种著作要去‘啃’,像狗啃骨头一样地去‘啃’。”显然,唐先生想要强调的,就是做学问过程中“笨功夫”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王利器先生著述颇丰且论著以征引浩繁著称。王先生是怎么做到将如此众多的资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呢?原来,他的学术积累,依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做资料卡片。所读过的书,凡有价值的资料,他都工工整整地抄写到卡片上,做好分类。用的时候,按类别进行检索,很快就能找到。他自己曾总结道:“读书要全靠记忆,哪里记得住许多。我全是利用卡片来辅助记忆力之所不及,来处理所搜集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依靠做卡片来从事学术事业的大有人在。学者陈登原先生也是一个善于积累资料卡片的人,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卡片,并凭此写出了多种著作。他在上课之时,曾这样阐述卡片的作用:“一天写卡片十张,三年之后就可以横行霸道!”历史学家漆侠所著的六十余万字的《宋代经济史》,就得益于对资料卡片的积累。为了写作这本书,他检阅史籍千余种,摘录了大量卡片。可惜“文革”期间全部被毁,但他又以坚定的意志重起炉灶,重新积累了大量卡片,并借其完成了《宋代经济史》一书。《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一书的编著者陈玉堂先生,为了编辑此书,竟然记录了三十多万张卡片!为了放置这些卡片,他专门购置了一个中药柜。仔细想来,做资料卡片是一种很笨的学习方法,不如当下流行的“复制”、“粘贴”那样投机取巧。然而,学术事业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笨功夫”。必须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努力,才能做出真學问、成就一番事业。
台湾学者李亦园早年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师从著名学者李济先生。毕业之际,李亦园请求李济为他写几句临别赠言。李济只问了李亦园一个问题:“假如一个网球掉在一大片深草堆里,而你又不知球掉入的方向,你要怎样找到这个球?”李亦园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李济接着说:“只有从草地的一边开始,按部就班地来往搜索,绝不跳跃,也不取巧地找到草地的另一边,才是最有把握而不走冤枉路的办法。做学问也如找网球一样,只有这样不取巧,不信运气地去做一些也许被认为是笨功夫的工作,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时候。”李济先生这个另类的“临别赠言”对李亦园触动非常大。多年以后,李亦园也成了大师级的学者。
李济先生找网球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笨功夫”,就是强调要戒除浮躁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当今学术界,有一种非常严重的浮躁情绪,许多人已经没有耐心再去坐冷板凳,而是想要通过速成的方式成名成家,梦想着一年写出一部《谈艺录》、三年成为陈寅恪……不想花“笨功夫”去读书、研究,这和有些想发财的人不想通过艰苦创业而把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中大奖上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研究学问需要“笨功夫”,投机取巧注定成不了大器。只有用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才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就。
责任编辑:魏晔玲
著名学者王利器先生著述颇丰且论著以征引浩繁著称。王先生是怎么做到将如此众多的资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呢?原来,他的学术积累,依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做资料卡片。所读过的书,凡有价值的资料,他都工工整整地抄写到卡片上,做好分类。用的时候,按类别进行检索,很快就能找到。他自己曾总结道:“读书要全靠记忆,哪里记得住许多。我全是利用卡片来辅助记忆力之所不及,来处理所搜集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依靠做卡片来从事学术事业的大有人在。学者陈登原先生也是一个善于积累资料卡片的人,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卡片,并凭此写出了多种著作。他在上课之时,曾这样阐述卡片的作用:“一天写卡片十张,三年之后就可以横行霸道!”历史学家漆侠所著的六十余万字的《宋代经济史》,就得益于对资料卡片的积累。为了写作这本书,他检阅史籍千余种,摘录了大量卡片。可惜“文革”期间全部被毁,但他又以坚定的意志重起炉灶,重新积累了大量卡片,并借其完成了《宋代经济史》一书。《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一书的编著者陈玉堂先生,为了编辑此书,竟然记录了三十多万张卡片!为了放置这些卡片,他专门购置了一个中药柜。仔细想来,做资料卡片是一种很笨的学习方法,不如当下流行的“复制”、“粘贴”那样投机取巧。然而,学术事业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笨功夫”。必须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努力,才能做出真學问、成就一番事业。
台湾学者李亦园早年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师从著名学者李济先生。毕业之际,李亦园请求李济为他写几句临别赠言。李济只问了李亦园一个问题:“假如一个网球掉在一大片深草堆里,而你又不知球掉入的方向,你要怎样找到这个球?”李亦园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李济接着说:“只有从草地的一边开始,按部就班地来往搜索,绝不跳跃,也不取巧地找到草地的另一边,才是最有把握而不走冤枉路的办法。做学问也如找网球一样,只有这样不取巧,不信运气地去做一些也许被认为是笨功夫的工作,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时候。”李济先生这个另类的“临别赠言”对李亦园触动非常大。多年以后,李亦园也成了大师级的学者。
李济先生找网球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笨功夫”,就是强调要戒除浮躁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当今学术界,有一种非常严重的浮躁情绪,许多人已经没有耐心再去坐冷板凳,而是想要通过速成的方式成名成家,梦想着一年写出一部《谈艺录》、三年成为陈寅恪……不想花“笨功夫”去读书、研究,这和有些想发财的人不想通过艰苦创业而把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中大奖上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研究学问需要“笨功夫”,投机取巧注定成不了大器。只有用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才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就。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