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兴趣盎然”地感受音乐——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来源 :中国音乐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能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对初学者来说,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蕴涵,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通过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进行沟通,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就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感知音乐形象是比较困难的.我在从事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学时,放开学生手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去感受音乐,通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他文献
合唱是高中教学及校园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课堂内容,体现合唱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近日,看了<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二期上李君老师的<要加强"说课"教学>一文,颇有感触.本人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音乐教师,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应该说"说课"是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欣赏课的首要教学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中,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