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报》的栏目设置,要注重抓好两头,一头要注重名师引领,提升学术境界,二要立足于为普通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发展与学术提升。
[关键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报》;栏目设置;名师引领;学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23-01
学报是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大学学报作为大学的学术窗口,是理论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在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名师引领,提升学术境界
学报是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反映学术的前沿成果。鸿德学院学报的栏目设置,充分发掘自己的学术资源,展现我们在某些学术领域的优势成果,提升本学报的学术境界,扩大本学报的影响力。
郑福田为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十届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政界、学界位高名重,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词史”、“楚辞研究”、“唐前诗歌史”、“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潮”、“《谈艺录》选读”、“中国诗律学”等多门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汉文古籍整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论研究等方面著述颇丰,著有文史类书籍40余部,主要著作有《唐宋词研究》、《风诗决疑校释》、《含英咀华——三益斋说诗丛稿》、《巢林观海—三益斋读书札记》等,主编(校理评点)《中国将帅全传》、《中国宰相全传》、《永乐大典精华》、《传世奇书》等,诗词著作有《鸿印书痕——三益斋旧体诗词》、《鸿印书痕二集》、《三益斋吟草》、《和风清穆——郑福田和范曾诗词》等。
前5期学报,我们连续采用了郑先生的5篇词论新作。郑先生造诣深厚,论著博大精深。《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词说》辨析花间派词人薛昭蕴生平的一段公案,认为薛昭蕴与薛昭纬系同一人。文章分析了薛氏一组《浣溪沙》与一首《谒金门》,认为这些作品或深婉或精艳,要之均出以真挚之情。又分析了薛氏另一些小词,清新含蓄,活泼跳脱,疏朗有味,又正与史上薛氏性格相合。《尹鄂词说》认为尹鹗词“似韦而浅俗,似温而繁琐”,只在“似”的层面。他的一些词发乎情而不止乎礼义,不避俚俗,开屯田俳调,于花间,于词史,洵为大功。而其《醉公子》《菩萨蛮》诸阕,明朗鲜活,饶于思致,有的又分明近于《蕙风词话》所推崇之“浓而穆”的境界了。5篇词说,为词学方面国内高端最新研究成果。
张阿泉,内蒙古电视台记者、首席编导、作家、藏书家,中国第一读书民报《清泉部落》总编辑,“全国民间读书活动”的核心推动者之一。现为鸿德客座教授,将《清泉部落》编辑部移至鸿德学院图书馆。1984年开始倾心淘书与写作,斋藏万卷,读趣驳杂,文笔简净,清思无邪。主要作品有《掌上珠玑》(散文集)、《躲在书籍的凉荫里》、《把我们的心放进一个嘎查》(随笔集)、《慢慢读,欣赏啊》、《答客问》(采访对话集)、《草原文明》、《碧绿与蔚蓝》、《短解说,长镜头》(电视解说词集)等。在鸿德学院为师生作讲座,在第三期学报上奉献了《新闻记者:身在果壳而心怀宇宙》,文章恣肆汪洋,纵横挥洒,辽阔而深厚,尖锐而深刻。
本学报积极拓宽渠道,发掘优质稿源,得到多位专家的有力支持,这几期中,还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著名教授王可、内蒙艺术学院李树榕教授、徐英教授的论著,获得鸿德学院外语系张有主任、人文系主任李凤清、财会系主任李富强的专论,获得原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祥英的图书馆学方面的专论。这些论文,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许多名家的支持帮助下,稿件质量与刊物质量得到提高,鸿德学报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名师专家的学术造诣对一般教师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优质论著具有非常直接的示范带动作用。除此而外,他们还经常直接指导、推荐青年学者的优秀论文,为本学报的稿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直接帮助。
二、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立足本校,学报工作要为学院的教育教學服务,努力配合学校科研工作,搭建研究平台,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栏目设置更多的是直接对应本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本院建校历史短,青年教师多,学术历练不足,成果展示途径少。学院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设立了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支持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报的创办,搭建了一个专门的学术平台。同时,与学院项目研究相结合,请专家细致深入指导修改,借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所以,多数栏目对应本校教师的研究领域,发表本校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
加强与学校项目研究的联系,积极为项目研究建立学术平台。直接参与项目究项的策划、实施,主动跟进项目进展,在各栏目中特别注重项目成果的展现,促进学校的学术建设。近年来,学院每年有三四十个科研项目在研究进程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亟需转化,学报成了本校教师一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
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院管理的研究,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政策问题等,积极关注,主动促成成果的形成,每期都有新的探讨,而且不断拓宽、加深,对学院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封二、封三为彩印,也算是两个特别的栏目。封二用来介绍学院动态,注重展示学院鲜明的特色,国际化、岩画研究等为近几期重点内容。封二用来介绍本校师生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学院的又一方面的成果。封三介绍的艺术作品都达到一定的水准,作者都在国内获得多种奖项。布尔古德为法国留学归国艺术家,专攻油画,现任本院艺术系主任,作品在国外获得多种荣誉,创刊号介绍的两幅作品是他的新作。教研员晨歌儿的岩彩画通过特有的艺术语言与材料,塑造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表现了画家心目中的蒙古民族的精神,在绘画艺术领域是一种新探索。
总体而言,本学报初创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非常注重落实“为促进教师发展搭建研究平台”初衷。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在通过不懈过程中也得到切实的提高。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历史简短,学术积淀不足,学报在学院的学术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使命。在栏目设置上,注重名师引领,以提升学术境界,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搭建研究平台,着力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一方面着眼于学术高度的建设,另一方面着眼于对较为广阔的面发挥作用。“抓两头”用意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任英(1960—),男,在职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学语文教育。
项目基金: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NGJGH2014015)成果。
[关键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报》;栏目设置;名师引领;学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23-01
学报是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大学学报作为大学的学术窗口,是理论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在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注重名师引领,提升学术境界
学报是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反映学术的前沿成果。鸿德学院学报的栏目设置,充分发掘自己的学术资源,展现我们在某些学术领域的优势成果,提升本学报的学术境界,扩大本学报的影响力。
郑福田为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十届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政界、学界位高名重,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词史”、“楚辞研究”、“唐前诗歌史”、“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潮”、“《谈艺录》选读”、“中国诗律学”等多门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汉文古籍整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论研究等方面著述颇丰,著有文史类书籍40余部,主要著作有《唐宋词研究》、《风诗决疑校释》、《含英咀华——三益斋说诗丛稿》、《巢林观海—三益斋读书札记》等,主编(校理评点)《中国将帅全传》、《中国宰相全传》、《永乐大典精华》、《传世奇书》等,诗词著作有《鸿印书痕——三益斋旧体诗词》、《鸿印书痕二集》、《三益斋吟草》、《和风清穆——郑福田和范曾诗词》等。
前5期学报,我们连续采用了郑先生的5篇词论新作。郑先生造诣深厚,论著博大精深。《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词说》辨析花间派词人薛昭蕴生平的一段公案,认为薛昭蕴与薛昭纬系同一人。文章分析了薛氏一组《浣溪沙》与一首《谒金门》,认为这些作品或深婉或精艳,要之均出以真挚之情。又分析了薛氏另一些小词,清新含蓄,活泼跳脱,疏朗有味,又正与史上薛氏性格相合。《尹鄂词说》认为尹鹗词“似韦而浅俗,似温而繁琐”,只在“似”的层面。他的一些词发乎情而不止乎礼义,不避俚俗,开屯田俳调,于花间,于词史,洵为大功。而其《醉公子》《菩萨蛮》诸阕,明朗鲜活,饶于思致,有的又分明近于《蕙风词话》所推崇之“浓而穆”的境界了。5篇词说,为词学方面国内高端最新研究成果。
张阿泉,内蒙古电视台记者、首席编导、作家、藏书家,中国第一读书民报《清泉部落》总编辑,“全国民间读书活动”的核心推动者之一。现为鸿德客座教授,将《清泉部落》编辑部移至鸿德学院图书馆。1984年开始倾心淘书与写作,斋藏万卷,读趣驳杂,文笔简净,清思无邪。主要作品有《掌上珠玑》(散文集)、《躲在书籍的凉荫里》、《把我们的心放进一个嘎查》(随笔集)、《慢慢读,欣赏啊》、《答客问》(采访对话集)、《草原文明》、《碧绿与蔚蓝》、《短解说,长镜头》(电视解说词集)等。在鸿德学院为师生作讲座,在第三期学报上奉献了《新闻记者:身在果壳而心怀宇宙》,文章恣肆汪洋,纵横挥洒,辽阔而深厚,尖锐而深刻。
本学报积极拓宽渠道,发掘优质稿源,得到多位专家的有力支持,这几期中,还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著名教授王可、内蒙艺术学院李树榕教授、徐英教授的论著,获得鸿德学院外语系张有主任、人文系主任李凤清、财会系主任李富强的专论,获得原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祥英的图书馆学方面的专论。这些论文,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许多名家的支持帮助下,稿件质量与刊物质量得到提高,鸿德学报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名师专家的学术造诣对一般教师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优质论著具有非常直接的示范带动作用。除此而外,他们还经常直接指导、推荐青年学者的优秀论文,为本学报的稿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直接帮助。
二、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立足本校,学报工作要为学院的教育教學服务,努力配合学校科研工作,搭建研究平台,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栏目设置更多的是直接对应本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本院建校历史短,青年教师多,学术历练不足,成果展示途径少。学院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设立了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支持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报的创办,搭建了一个专门的学术平台。同时,与学院项目研究相结合,请专家细致深入指导修改,借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所以,多数栏目对应本校教师的研究领域,发表本校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
加强与学校项目研究的联系,积极为项目研究建立学术平台。直接参与项目究项的策划、实施,主动跟进项目进展,在各栏目中特别注重项目成果的展现,促进学校的学术建设。近年来,学院每年有三四十个科研项目在研究进程中,大量的研究成果亟需转化,学报成了本校教师一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
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院管理的研究,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政策问题等,积极关注,主动促成成果的形成,每期都有新的探讨,而且不断拓宽、加深,对学院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封二、封三为彩印,也算是两个特别的栏目。封二用来介绍学院动态,注重展示学院鲜明的特色,国际化、岩画研究等为近几期重点内容。封二用来介绍本校师生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学院的又一方面的成果。封三介绍的艺术作品都达到一定的水准,作者都在国内获得多种奖项。布尔古德为法国留学归国艺术家,专攻油画,现任本院艺术系主任,作品在国外获得多种荣誉,创刊号介绍的两幅作品是他的新作。教研员晨歌儿的岩彩画通过特有的艺术语言与材料,塑造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表现了画家心目中的蒙古民族的精神,在绘画艺术领域是一种新探索。
总体而言,本学报初创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非常注重落实“为促进教师发展搭建研究平台”初衷。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在通过不懈过程中也得到切实的提高。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历史简短,学术积淀不足,学报在学院的学术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使命。在栏目设置上,注重名师引领,以提升学术境界,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搭建研究平台,着力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一方面着眼于学术高度的建设,另一方面着眼于对较为广阔的面发挥作用。“抓两头”用意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任英(1960—),男,在职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学语文教育。
项目基金: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NGJGH20140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