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日光温室是由东、西、北三面保温墙体,以及保温后(北)屋面和采光前(南)屋面组成的单屋面温室,一般为单跨独栋结构,温室的跨度一般在6m~10m。为了保证种植作物冬季在日光温室内能正常生产,在光照时间最短的冬季12~1月必须保证每栋温室至少有4h~6h的全地面光照时间。为此,两栋温室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采光空间。此外,在温室的两端还必须留出足够的运输和操作空间,以便布置交通道路和操作间。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温室建设的土地利用率一般只有40%左右。虽然说日光温室生产充分利用了冬季土地的休闲时间,进行反季节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日光温室是半永久性建筑,不足50%的土地利用率,按土地的全年效益来讲仍然是很大的浪费,从社会和生态效益来讲也并不一定合算。因此,在合理的条件下提高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阴阳型B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北侧,增加一个同长度但采光面朝北的单屋面温室,两者共用一堵后墙,如图1所示。习惯上将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这种形式的温室,其阴棚正好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留出的温室栋与栋之间的大部分空地,使建设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阴棚覆盖外保温材料后,也可以提高阴棚内的温度,这一方面可使阴棚内种植适宜的耐低温和弱光的作物。另一方面对阳棚的后墙也能起到隔热和阻挡风雪侵害的作用。阴棚的存在实际上减小了阳棚后墙的传热温差,有利于提高阳棚的温度或在保证阳棚一定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从建筑上减少阳棚后墙的厚度,从而降低温室建设的工程造价。据测算,以北纬400地区20栋温室的园区为例,采用阴阳型日光温室比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5.4%。温室土地面积增加93%,节省建筑材料50.2%,造价降低32%。据测定,这种温室,阳棚室内最低气温比传统对照日光温室提高3℃~5℃。
阴阳型日光温室有对称型(图2a)和非对称型(图3)两种结构形式。前者由于温室两个后屋面之间自然地形成了天沟,给屋面排水,尤其是冬季除雪,带来较大困难。此外,较高的阴棚屋脊也影响了后栋温室的采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设计者将日光温室的后屋面取消,直接将采光屋面连接到温室的后墙(图2b)。这种设计虽然解决了温室屋面排水的问题,但牺牲了温室后屋面对温室的保温,效果也并非理想。以阳棚屋脊高度为起点,以不影响后栋温室采光的阳棚后屋面的角度为基准,设计小跨度阴棚,形成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和空间的非对称阴阳型结构是这种温室的理想构型。
阴阳型日光温室在室内的布局也有完全隔离式和相互宰通式两种。
完全隔离式阴阳型日光温室阳棚和阴棚分别建设各自的门斗或入口(有的设计也采用一个共同的门斗,进入门斗后再分别设独立的入口)。室内环境完全隔离。
相互串通式阴阳型日光温大多是在进入阳棚后,再在温室后墙上设门进入阴棚,这样可以减少门斗的建设成本,提高阴棚的保温性能。一般阴棚种植果树类品种时,由于进出阴棚的操作量少,多采用这种形式。从阴阳棚环境互补的角度讲,将进入阴棚的通道设在温室后墙,当阳棚内温度较高而阴棚又需要热量时,可将通道打开进行热量交换,同时也能起到降低阳棚温度的作用。最新研究趋势是,不仅利用该通道进行阴阳棚之间的能量交换,而且还要在温室墙体上增设通风口,以加强两者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中阳棚的用途与传统日光温室相同,而阴棚在冬季则可用于种植不需要光照或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如食用菌、耐寒蔬菜或进行果树越冬栽培等。越过冬季后,随着室外气温的上升,则可以按照室内温度的变化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进行生产。如种植食用菌,种植期间阴棚的保温被昼夜覆盖。不仅能够保证阴棚食用菌的生产,而且对阳棚的保温性能也有明显的加强。
这种种植方式也不需要配置机械卷帘机每天卷放保温被,相应地也降低了温室造价和运行成本。
使用阴棚越冬生产果树,正好利用了果树休眠需要冷积温的生理要求,对温室的保温要求自然降低。如种植葡萄还省去了冬季压埋和春季起埋枝条的劳作,节省了劳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枝条不受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种植果树对阴棚保温被操作的要求视果树休眠需要的冷积温的累计时间和预期开花时间,从夜间不盖保温被一间隔覆盖一全部覆盖保温。为了减少温室的建设投资,一般可不配置机械卷帘机,采用人工卷被的方式操作。
冬季特别寒冷地区,在最冷的季节阴棚内温度可能无法满足种植作物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阴棚内可以不种任何作物,而将阴棚进行昼夜保温,主要用于加强对阳棚的保温。待室外气温回升后,根据阴棚内温度的变化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这种形式的温室目前在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已有部分应用,生产种植果树和食用菌尤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阴阳型B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北侧,增加一个同长度但采光面朝北的单屋面温室,两者共用一堵后墙,如图1所示。习惯上将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这种形式的温室,其阴棚正好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留出的温室栋与栋之间的大部分空地,使建设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阴棚覆盖外保温材料后,也可以提高阴棚内的温度,这一方面可使阴棚内种植适宜的耐低温和弱光的作物。另一方面对阳棚的后墙也能起到隔热和阻挡风雪侵害的作用。阴棚的存在实际上减小了阳棚后墙的传热温差,有利于提高阳棚的温度或在保证阳棚一定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从建筑上减少阳棚后墙的厚度,从而降低温室建设的工程造价。据测算,以北纬400地区20栋温室的园区为例,采用阴阳型日光温室比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5.4%。温室土地面积增加93%,节省建筑材料50.2%,造价降低32%。据测定,这种温室,阳棚室内最低气温比传统对照日光温室提高3℃~5℃。
阴阳型日光温室有对称型(图2a)和非对称型(图3)两种结构形式。前者由于温室两个后屋面之间自然地形成了天沟,给屋面排水,尤其是冬季除雪,带来较大困难。此外,较高的阴棚屋脊也影响了后栋温室的采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设计者将日光温室的后屋面取消,直接将采光屋面连接到温室的后墙(图2b)。这种设计虽然解决了温室屋面排水的问题,但牺牲了温室后屋面对温室的保温,效果也并非理想。以阳棚屋脊高度为起点,以不影响后栋温室采光的阳棚后屋面的角度为基准,设计小跨度阴棚,形成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和空间的非对称阴阳型结构是这种温室的理想构型。
阴阳型日光温室在室内的布局也有完全隔离式和相互宰通式两种。
完全隔离式阴阳型日光温室阳棚和阴棚分别建设各自的门斗或入口(有的设计也采用一个共同的门斗,进入门斗后再分别设独立的入口)。室内环境完全隔离。
相互串通式阴阳型日光温大多是在进入阳棚后,再在温室后墙上设门进入阴棚,这样可以减少门斗的建设成本,提高阴棚的保温性能。一般阴棚种植果树类品种时,由于进出阴棚的操作量少,多采用这种形式。从阴阳棚环境互补的角度讲,将进入阴棚的通道设在温室后墙,当阳棚内温度较高而阴棚又需要热量时,可将通道打开进行热量交换,同时也能起到降低阳棚温度的作用。最新研究趋势是,不仅利用该通道进行阴阳棚之间的能量交换,而且还要在温室墙体上增设通风口,以加强两者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中阳棚的用途与传统日光温室相同,而阴棚在冬季则可用于种植不需要光照或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如食用菌、耐寒蔬菜或进行果树越冬栽培等。越过冬季后,随着室外气温的上升,则可以按照室内温度的变化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进行生产。如种植食用菌,种植期间阴棚的保温被昼夜覆盖。不仅能够保证阴棚食用菌的生产,而且对阳棚的保温性能也有明显的加强。
这种种植方式也不需要配置机械卷帘机每天卷放保温被,相应地也降低了温室造价和运行成本。
使用阴棚越冬生产果树,正好利用了果树休眠需要冷积温的生理要求,对温室的保温要求自然降低。如种植葡萄还省去了冬季压埋和春季起埋枝条的劳作,节省了劳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枝条不受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种植果树对阴棚保温被操作的要求视果树休眠需要的冷积温的累计时间和预期开花时间,从夜间不盖保温被一间隔覆盖一全部覆盖保温。为了减少温室的建设投资,一般可不配置机械卷帘机,采用人工卷被的方式操作。
冬季特别寒冷地区,在最冷的季节阴棚内温度可能无法满足种植作物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阴棚内可以不种任何作物,而将阴棚进行昼夜保温,主要用于加强对阳棚的保温。待室外气温回升后,根据阴棚内温度的变化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这种形式的温室目前在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已有部分应用,生产种植果树和食用菌尤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