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队干部在组织学员不同时期的训练中存在的心理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阶段采取重点方法,把心理疏导教育融入到日常组训工作之中,注重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加强基层干部在学员组训中的心理管理。
关键词:队干部;组织训练;管理
一、掌握组训问题的易发时间段, 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与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学习中一些问题的发生或某些方式的改变,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在校时段、采取多样的方法,积极发现学员的心理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管理措施。
1.入学教育训练阶段。新学员入学阶段容易产生心理波动,进而造成心理不适症。总体来讲,报考军校的学员大部分具有立志从军、献身国防的志向,但也有一些学员出于其它的原因和目的,比如:迫于家长压力而选择军校;高考估分保守,错过上地方名牌大学的机会;迫于经济压力而选择军校等等,以上原因再加上适应不了军校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训练,直接导致了新学员对军校的严格管理产生紧张心理、心理疲劳和压抑厌倦心理。
2.低年级训练阶段。此阶段的学员容易出现畏惧及厌学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缺乏、兴趣不浓。造成的原因在于学员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单凭好奇或是似懂非懂,等实际接触后发现和自己理想中的有较大出入;入校后由于调整被分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并非自己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后,与地方高校的同学做横向比较,认为发展的前景受限,影响自己的发展,因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低年级学员是打好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时期,它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所以,正确的引导与心理疏导在此阶段尤为重要。
3.高年级训练阶段。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推进和维持的作用,但也并非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显而易见,缺乏动机,学员肯定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能维持很久。然而动机过强,无论是学员内部的抱负和期望目标过高,还是外部的奖惩诱因过强,都会使学员专注于自己的抱负目标和外部的期望奖惩,而不是专注于学习,因此实际上不利于发动、推进和维持学习动机。还会造成心理上的极不平衡和极大压力,最后由于心理压力的不断积聚,多半会导致设计目标的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又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所以高年级学员的心理管理重点在于发现学员心理挫伤,有重点地预防并进行疏导教育。
4.毕业分配前训练阶段。这个时期是心理障碍和矛盾的高发期,心理管理任务加重。毕业学员心理特征主要有:对个人理想没有实现的失望、对院校生活的留恋、长期的积压的个人恩怨等,会使学员产生失落、委屈、怨恨感;对分配的单位不满意,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对自己能否适应部队生活的忧虑,会使学员产生恐惧、忧虑感;另外,部分人会产生松懈情绪,会置军队的纪律约束于不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上种种不良心理行为,都会对部队的安全管理带来重大隐患。
二、善于在组训中发现问题,做好心理疏导教育
1.充分了解学员的生活阅历。新学员入学后,通过看档案、谈心、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其政治面貌、家庭状况、个人爱好、入学动机、理想目标等情况要尽快掌握,通过分析后对新学员的心理素质做出初步评估。在全面了解学员心理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重点人员”的了解,比如:特困家庭学员;单亲学员;在训练中表现内向、缺乏积极性的学员等。以上情况的学员,大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缺乏同学之间沟通,自尊心特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爱,积极引导、培养其乐观、开朗的心理素质。
2.多途径掌握学员心理动向。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言行反映的。在学员学习、训练、生活中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观察、了解其心理动向,比如:通过观察言谈举止、情绪、饮食、爱好及对同学的态度等方面有无异常发应,了解其内心活动,知道学员心理在想什么,心理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积极地疏导教育。另外,对于特殊阶段、重点人,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掌握心理动态。
3.全面熟悉学员的个性特点。人的个体有差异,必须全面熟悉部属的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管理工作。在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员的言行,对其爱好、优点、缺点、讲话方式,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作出综合判定,在做心理管理工作时才能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同时,要把握重要时段,对“重点”人的心理状况做重点考察,比如:入学阶段、临近假期、实习、毕业阶段等,对相对“后进”的人、心理承受力较弱的人,一定要对其心理状况作出预先判断,对心理素质较弱的学员,必须重点分析,针对其个性特点研究心理疏导教育措施。
三、灵活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及时化解学员心理问题
1.注重学习,普及管理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心理素质,最终提高整体素质。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中,应注重学习有关心理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原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化解学员心理问题的能力。一是抓好做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一线部队配备心理医生非常普遍,而我军受过系统教育或训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相当缺乏。首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做好、做到位,在军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或开设选修课,让学员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作到身康还要心健。同时,基层管理干部应学会运用心理管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学员的心理现象,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2.把握特点,增强心理管理的针对性。在实际运用心理管理学的知识解决军校学员心理问题时,要区分学员层次、针对时段特点、结合学习与训练任务转换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与学习、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相结合,着眼于学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才能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环境中学员的心理变化,进而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培养,全面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从入学之日起就应从点滴入手,抓一日生活、学习作风的养成;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与开设心理知识选修课相结合,使学员打牢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实习、演练等近似实战环境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学员的意志品质,提高学员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环境的快节奏、高强度和残酷性以及承受战场一切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指导学员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适时进行心理素质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弱项专门训练。
关键词:队干部;组织训练;管理
一、掌握组训问题的易发时间段, 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与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学习中一些问题的发生或某些方式的改变,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在校时段、采取多样的方法,积极发现学员的心理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管理措施。
1.入学教育训练阶段。新学员入学阶段容易产生心理波动,进而造成心理不适症。总体来讲,报考军校的学员大部分具有立志从军、献身国防的志向,但也有一些学员出于其它的原因和目的,比如:迫于家长压力而选择军校;高考估分保守,错过上地方名牌大学的机会;迫于经济压力而选择军校等等,以上原因再加上适应不了军校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训练,直接导致了新学员对军校的严格管理产生紧张心理、心理疲劳和压抑厌倦心理。
2.低年级训练阶段。此阶段的学员容易出现畏惧及厌学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缺乏、兴趣不浓。造成的原因在于学员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单凭好奇或是似懂非懂,等实际接触后发现和自己理想中的有较大出入;入校后由于调整被分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并非自己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后,与地方高校的同学做横向比较,认为发展的前景受限,影响自己的发展,因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低年级学员是打好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时期,它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所以,正确的引导与心理疏导在此阶段尤为重要。
3.高年级训练阶段。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推进和维持的作用,但也并非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显而易见,缺乏动机,学员肯定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能维持很久。然而动机过强,无论是学员内部的抱负和期望目标过高,还是外部的奖惩诱因过强,都会使学员专注于自己的抱负目标和外部的期望奖惩,而不是专注于学习,因此实际上不利于发动、推进和维持学习动机。还会造成心理上的极不平衡和极大压力,最后由于心理压力的不断积聚,多半会导致设计目标的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又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所以高年级学员的心理管理重点在于发现学员心理挫伤,有重点地预防并进行疏导教育。
4.毕业分配前训练阶段。这个时期是心理障碍和矛盾的高发期,心理管理任务加重。毕业学员心理特征主要有:对个人理想没有实现的失望、对院校生活的留恋、长期的积压的个人恩怨等,会使学员产生失落、委屈、怨恨感;对分配的单位不满意,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对自己能否适应部队生活的忧虑,会使学员产生恐惧、忧虑感;另外,部分人会产生松懈情绪,会置军队的纪律约束于不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上种种不良心理行为,都会对部队的安全管理带来重大隐患。
二、善于在组训中发现问题,做好心理疏导教育
1.充分了解学员的生活阅历。新学员入学后,通过看档案、谈心、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其政治面貌、家庭状况、个人爱好、入学动机、理想目标等情况要尽快掌握,通过分析后对新学员的心理素质做出初步评估。在全面了解学员心理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重点人员”的了解,比如:特困家庭学员;单亲学员;在训练中表现内向、缺乏积极性的学员等。以上情况的学员,大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缺乏同学之间沟通,自尊心特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爱,积极引导、培养其乐观、开朗的心理素质。
2.多途径掌握学员心理动向。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言行反映的。在学员学习、训练、生活中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观察、了解其心理动向,比如:通过观察言谈举止、情绪、饮食、爱好及对同学的态度等方面有无异常发应,了解其内心活动,知道学员心理在想什么,心理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积极地疏导教育。另外,对于特殊阶段、重点人,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掌握心理动态。
3.全面熟悉学员的个性特点。人的个体有差异,必须全面熟悉部属的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管理工作。在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员的言行,对其爱好、优点、缺点、讲话方式,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作出综合判定,在做心理管理工作时才能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同时,要把握重要时段,对“重点”人的心理状况做重点考察,比如:入学阶段、临近假期、实习、毕业阶段等,对相对“后进”的人、心理承受力较弱的人,一定要对其心理状况作出预先判断,对心理素质较弱的学员,必须重点分析,针对其个性特点研究心理疏导教育措施。
三、灵活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及时化解学员心理问题
1.注重学习,普及管理心理学知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心理素质,最终提高整体素质。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中,应注重学习有关心理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原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化解学员心理问题的能力。一是抓好做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一线部队配备心理医生非常普遍,而我军受过系统教育或训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相当缺乏。首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做好、做到位,在军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或开设选修课,让学员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作到身康还要心健。同时,基层管理干部应学会运用心理管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学员的心理现象,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2.把握特点,增强心理管理的针对性。在实际运用心理管理学的知识解决军校学员心理问题时,要区分学员层次、针对时段特点、结合学习与训练任务转换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与学习、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相结合,着眼于学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才能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环境中学员的心理变化,进而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培养,全面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从入学之日起就应从点滴入手,抓一日生活、学习作风的养成;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与开设心理知识选修课相结合,使学员打牢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实习、演练等近似实战环境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学员的意志品质,提高学员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环境的快节奏、高强度和残酷性以及承受战场一切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指导学员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适时进行心理素质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弱项专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