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因人而异实施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几年来,我们学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实施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现将我这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及个人的认识汇报如下:
一、极端的教育是危害孩子健康的罪魁祸首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教的极端化是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罪魁祸首。体罚对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教师们理由千万,什么“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中国家长们理由千万,什么“棍棒出孝子,恩养无义儿”等等,于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孩子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甚至仇视家长,敌对教师,仇恨一切;相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溺爱,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予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我们多次组织了“怎样待人处事”、“与人合作”的大、中队会,对孩子进行孝敬父母、尊重客人的行为教育。
二、隔辈的溺爱是培养孩子自私的最佳土壤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爹妈面前教育子女几乎是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因为孩子有撑腰眼子的。祖辈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往往从孩子的主观需要出发,对孩子的任何需要都极力满足。在他们看来,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怕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孤单,自己加倍的呵护便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因此,对孩子的缺点时时包容,对孩子的错误处处体谅。这对缺乏是非分辨能力或是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以主观需求为出发点,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在集体交往中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生气,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翻脸。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品质。在我们调查了7例有类似情况的家长,他们反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迁就孩子的现象,其中有一个学生的爷爷说:“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任性,只要一闹我们也无可奈何,顺着他好了”而这个学生又把这种性格带到学校经常在班级哭闹。我们对这个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现在改正,同时,我们把一些隔辈监护人的家长,找到学校进行了座谈,改变了他们凡事迁就的毛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不睦的家庭是摧残孩子精神的有利帮凶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 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家庭不只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厌恶这种缺少温馨。融洽氛围的环境。导致孩子不愿意回家。缺少温暖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只是冷漠。我们曾经开展了平等和父母对话的大队会活动。提出了“要让我们成材、您先做表率”的口号。效果很好!提出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家庭的要求
四、残缺的家庭是滋生孩子恶习的适宜温床
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在农村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只能跟随父母一方,孩子得到的爱与单亲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还有的孩子父母双方都不管,扔给了一方的老人。有的老人身体不好,经济拮据,自己生存尚且困难,根本没有照顾孩子的精力和能力。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家庭的温暖。看到其他的孩子父母接送,吃的饱穿得暖,享受父母之爱,相比之下,心里由羡慕而产生嫉妒是正常的事情。如果缺乏教育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心理。
在成长面前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在新形势下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几年来,我们学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实施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现将我这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及个人的认识汇报如下:
一、极端的教育是危害孩子健康的罪魁祸首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教的极端化是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罪魁祸首。体罚对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教师们理由千万,什么“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中国家长们理由千万,什么“棍棒出孝子,恩养无义儿”等等,于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孩子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甚至仇视家长,敌对教师,仇恨一切;相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溺爱,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予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我们多次组织了“怎样待人处事”、“与人合作”的大、中队会,对孩子进行孝敬父母、尊重客人的行为教育。
二、隔辈的溺爱是培养孩子自私的最佳土壤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爹妈面前教育子女几乎是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因为孩子有撑腰眼子的。祖辈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往往从孩子的主观需要出发,对孩子的任何需要都极力满足。在他们看来,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怕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孤单,自己加倍的呵护便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因此,对孩子的缺点时时包容,对孩子的错误处处体谅。这对缺乏是非分辨能力或是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以主观需求为出发点,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在集体交往中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生气,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翻脸。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品质。在我们调查了7例有类似情况的家长,他们反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迁就孩子的现象,其中有一个学生的爷爷说:“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任性,只要一闹我们也无可奈何,顺着他好了”而这个学生又把这种性格带到学校经常在班级哭闹。我们对这个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现在改正,同时,我们把一些隔辈监护人的家长,找到学校进行了座谈,改变了他们凡事迁就的毛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不睦的家庭是摧残孩子精神的有利帮凶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 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家庭不只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厌恶这种缺少温馨。融洽氛围的环境。导致孩子不愿意回家。缺少温暖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只是冷漠。我们曾经开展了平等和父母对话的大队会活动。提出了“要让我们成材、您先做表率”的口号。效果很好!提出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家庭的要求
四、残缺的家庭是滋生孩子恶习的适宜温床
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在农村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只能跟随父母一方,孩子得到的爱与单亲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还有的孩子父母双方都不管,扔给了一方的老人。有的老人身体不好,经济拮据,自己生存尚且困难,根本没有照顾孩子的精力和能力。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家庭的温暖。看到其他的孩子父母接送,吃的饱穿得暖,享受父母之爱,相比之下,心里由羡慕而产生嫉妒是正常的事情。如果缺乏教育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心理。
在成长面前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在新形势下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