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房屋建筑建设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倍受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通过几方面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见的问题及技术应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应用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简述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即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产品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裂缝是指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建筑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如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高,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科学的研究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建筑物的裂缝控制是指将裂缝的预测、预防和处理工作。
据有关资料,混凝土早期裂缝80%左右由施工因素造成的,15%左右因混凝土材料方面的原因造成,5%左右因设计不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与材料、施工、设计、使用环境等有关。因此,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本身的影响
(1)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是指混凝土在抵抗物理、化学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体积稳定性不好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性能降低,溶液性的物质渗透到混凝土中,造成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下降。
(2)混凝土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本身所固有的一种重要特性。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开裂往往由于收缩变形而导致。
(3)混凝土的徐变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除了发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一种随时间缓慢增加的非弹性变形,称为“徐变变形”。徐变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减少收缩裂缝,但结构的徐变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徐变会不断加大结构的变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徐变会还会引起预应力的损失等,所以应综合考虑徐变的影响。
(4)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影响
①水泥和水
混凝土结构开裂主要是由于本身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值及强度值因水泥种类、水泥用量拌制不同而不同。水泥的细度问题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水泥的细度越细,混凝土越容易开裂。
②砂、石骨料
混凝土骨料的含泥量越高越容易开裂。这是由于骨料表面所带的泥份妨碍了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咬合粘结,弱化了界面结构,因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③外加剂和掺合料
试验表明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使用一般化学外加剂比使用促凝性AE减水剂的干缩值低。混凝土的初期干缩值在使用外加剂的情况下较大,不掺外加剂比使用促凝性AE减水剂混凝土的干缩值低。混凝土掺加膨胀剂时养护的要求更高。在早期养护不好时,膨胀混凝土更容易发生裂缝。
(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控制裂缝;通常采用构造设计来对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加以控制。结构计算时,要先假定结构物的受力体系有关参数,而常规的计算模型与很多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与有一定的差别,使得内力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这些未考虑到的可能内力一般会引起结构裂缝。
对于约束条件的影响。结构在变形变化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而阻碍其自由变形,该抑制即称为“约束”。结构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约束称为“内约束”,不同结构之间的约束称为“外约束”。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变造成的。要想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也应进行综合治理。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②配置承受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构造钢筋;③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④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⑤设计单位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⑥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体基础不宜设置永久变形缝及竖向施工缝;⑦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验算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确定施工阶段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入模温度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不超过45℃,内外温差不超过25℃,降温速率为2.0℃/d。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如高温、寒潮等)。在冬期施工时,应制定相应措施。
(4)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②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对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m),且浇筑能力不足时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③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3)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
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
③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三)混凝土的养护
(1)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上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②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于7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③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3)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施工工艺的进步,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应用到各种建筑物、构造物中,但随之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管理,完全可以让温度裂缝、施工裂缝等质量通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參考文献:
[1]高安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台温度裂缝控制[J].福建建材,2006.
[2]孔德水,李学金.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应用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简述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即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产品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裂缝是指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学术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建筑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如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高,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科学的研究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建筑物的裂缝控制是指将裂缝的预测、预防和处理工作。
据有关资料,混凝土早期裂缝80%左右由施工因素造成的,15%左右因混凝土材料方面的原因造成,5%左右因设计不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与材料、施工、设计、使用环境等有关。因此,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本身的影响
(1)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是指混凝土在抵抗物理、化学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能力。体积稳定性不好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性能降低,溶液性的物质渗透到混凝土中,造成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下降。
(2)混凝土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本身所固有的一种重要特性。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开裂往往由于收缩变形而导致。
(3)混凝土的徐变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除了发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一种随时间缓慢增加的非弹性变形,称为“徐变变形”。徐变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减少收缩裂缝,但结构的徐变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徐变会不断加大结构的变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徐变会还会引起预应力的损失等,所以应综合考虑徐变的影响。
(4)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影响
①水泥和水
混凝土结构开裂主要是由于本身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值及强度值因水泥种类、水泥用量拌制不同而不同。水泥的细度问题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水泥的细度越细,混凝土越容易开裂。
②砂、石骨料
混凝土骨料的含泥量越高越容易开裂。这是由于骨料表面所带的泥份妨碍了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咬合粘结,弱化了界面结构,因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③外加剂和掺合料
试验表明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使用一般化学外加剂比使用促凝性AE减水剂的干缩值低。混凝土的初期干缩值在使用外加剂的情况下较大,不掺外加剂比使用促凝性AE减水剂混凝土的干缩值低。混凝土掺加膨胀剂时养护的要求更高。在早期养护不好时,膨胀混凝土更容易发生裂缝。
(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控制裂缝;通常采用构造设计来对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加以控制。结构计算时,要先假定结构物的受力体系有关参数,而常规的计算模型与很多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与有一定的差别,使得内力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这些未考虑到的可能内力一般会引起结构裂缝。
对于约束条件的影响。结构在变形变化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而阻碍其自由变形,该抑制即称为“约束”。结构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约束称为“内约束”,不同结构之间的约束称为“外约束”。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变造成的。要想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也应进行综合治理。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②配置承受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构造钢筋;③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④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⑤设计单位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⑥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体基础不宜设置永久变形缝及竖向施工缝;⑦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验算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确定施工阶段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入模温度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不超过45℃,内外温差不超过25℃,降温速率为2.0℃/d。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如高温、寒潮等)。在冬期施工时,应制定相应措施。
(4)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②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对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m),且浇筑能力不足时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③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3)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
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
③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三)混凝土的养护
(1)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上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②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于7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③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3)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施工工艺的进步,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应用到各种建筑物、构造物中,但随之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管理,完全可以让温度裂缝、施工裂缝等质量通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參考文献:
[1]高安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台温度裂缝控制[J].福建建材,2006.
[2]孔德水,李学金.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