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窝里的麻雀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屋檐下共有六个燕子窝。也许是前年,临路屋檐下那窝燕宝宝被喜鹊猎食以后吧,那个燕子窝的老燕子也不见了。后来,居然成了麻雀的家。
  每天,进进出出关门时,总会惊飞出一只老麻雀。它总是飞快地从窝内窜出来,两只小爪子紧紧抓着一根悬在半空的、废弃的网线上晃悠着,一双小眼睛惊恐而又贼溜溜盯着我,叽叽喳喳地叫着。
  时间久了,熟了。它过它的,我过我的,有不少时候,我故意把刷锅洗碗的剩饭菜渣倒在门口的沙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被它啄个干干净净。冬天一场大雪后,我也总会在屋檐下水泥地上丢一把米粒,看着它一边啄食,一边扭着小脑袋,瞪着黑黝黝的小眼睛,警惕地东张西望。
  不知道别处是否有麻雀侵占燕子窝的事,我是第一次发现,所以一直纳闷惊奇。春天来时,其他几窝燕子照旧归来,唯独不见这窝燕子的主人。或许它们不堪再见到这个伤心之地,也或者是已经倒在了传递春天消息的半路上?
  感情上更喜欢小燕子,尽管也喜欢麻雀。所以,也曾经多次为雀占燕窝鸣过不平,甚至无数次粗暴地驱赶它。因为不管怎么说,总觉得这是个不公正的事。
  记忆中,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小麻雀是村庄的标配,是村庄的底色之一。它们像一个个性情火辣,心直口快的农家大嫂,话多,热闹,心里藏不住任何事儿;也似演讲家,整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更若身体健康的百岁老人,不停地给人们絮絮叨叨着百年的经历。每天傍晚,古老而高大的树上,它们成群结队聚一起,七嘴八舌吵闹到日落后很久。
  不少时候,淘气的小孩子们胡乱朝大树的枝叶间打一弹弓,只听到它们轰一声便四散而去。有时,也有试飞的雏鸟,从大树上似掉似飞地扑倒在地上,可怜无助地啾啾叫着,仨俩老麻雀半飞在上空,叽叽喳喳地叫着,像鼓劲助威。每天早晨,麻雀们又早早起床,议论纷纷起来。它们的窝,都在夯筑的泥土墙房屋两侧山墙上。夯筑土墙时留下了小孩胳膊粗细的圆柱眼儿,成了它们现成的家。随便叼些细软干草和鸡毛等物,就开始养儿育女过生活。
  那时候,屋檐下偶尔也会有麻雀窝,可不管它们的窝在哪里,这些麻雀都喜欢把窝挨着建。每天,起五更,打黄昏,欢聚一起分享着开心事,争吵辩论着鸡毛蒜皮的琐事,也会密谋着一起去哪里觅食,然后就一下子全飞走了。偷袭一片庄稼地,或者围攻一片果木林,骚扰一下大晒场。也有成群的在谷子地、高粱地里吃饱喝足以后,落在那些穿着衣服,戴着帽子,吓唬它们的假人身上打个盹儿,然后拉上一堆屎,一有风吹草动,呼啦一声就飞了起来。
  二
  这个屋檐下燕子窝里的麻雀,与记忆中乡村的麻雀截然不同,孤零零的一窝,并且远离村庄。门前临一条大公路,每天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车辆飞驰而过,伴随着刺鼻的汽车尾气,阵阵的灰尘又翻腾起来。尤其是装满沙子的大半挂车疾驰而过时,墙壁、门窗都会嗡嗡地响,天天在这里生活的人都难以忍受,这窝小麻雀怎么会喜欢上这个环境呢,尽管这里向阳温暖,曾经是一个温馨美丽的小镇。
  泥巴筑成的燕子窝已经破损不堪了,进出的通道都被麻雀碰坏了一半儿,不断有细软的干草和鸡毛掉下来。今年夏天,燕子窝上又被马蜂筑了个大茶杯口般的蜂窝。
  前几天,蜂窝被人捅了下来,连同燕子窝又损坏了不少,一大團细软的鸡毛和干草又落了下来。我不知道这窝麻雀究竟经历了什么,更不知道如今的村庄里,小麻雀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早没有了泥土墙壁现成的圆柱洞,那今天的它们把窝安在了哪里,树上吗,可大树已经很少了啊。还是其他哪里,不得而知。
  麻雀是村庄的欢快记忆,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给人以欢乐的畅想。它们见证着村庄的前世今生,风物人情,丰收的欢乐与年馑的无情。离开村庄很久了,连麻雀的叫声都变得陌生起来。
  我很想知道,现在的乡村,每天傍晚大树上是否还有数以千计的麻雀在开会。每天早晨,是否还会被小麻雀的吵闹声惊醒,然后闭着眼想象着那些小精灵们,或在地上蹦来蹦去觅食,或者有那么两个,吵得不可开交后,拼命地用嘴狠狠地啄在一起,也有的在枝头东张西望地看热闹,也有飞下来热心过度地劝起架来。
  这几天大降温,破损的燕子窝是否能经得起寒流的冲击?我不由得担心起屋檐下燕子窝里的小麻雀来。一大早起床送儿子上学时,我故意用手电闪照着燕子窝里的麻雀,又把门弄出接连不断声响,但始终没有见小麻雀飞出来。儿子说,它们一定是飞走了,狡兔都三窟呢,小麻雀更是个机灵鬼,一定是回到村庄上的家了。
  听着儿子的话,心里顿觉有点释怀了。不管这个屋檐下燕子窝里的麻雀经历了什么,村庄毕竟是自己的根,那里有自己的兄弟姐妹,那里有自由自在的空气,回归才是正确的选择,正如逃离村庄的人,当阅尽城市的繁华,感受过都市的喧嚣之后,总有一天,他们定要再回到起点的地方,让自己沉静下来。
  兜兜转转,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也许记忆中的故乡物是人非,再也寻找不到旧时的模样。尽管少了许多古老的大树,竹林和芦苇荡,但那里毕竟有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大地上的庄稼,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自己记忆中的美好旧时光,或许还有一群亲人在等待。屋檐下的小麻雀一定回到了故乡,我自言自语起来。
   三
  屋檐下燕子窝里的麻雀,让我想起前几天见到的村里小学的老师。他退休十多年了,一直跟着儿子在大城市居住。一见面,就打开了回忆的闸门,细数着我们一班同学的名字,更聊起了老家村庄里的近况。小楼林立,人烟稀少,许多大树都被伐掉了,那一大片翠绿的竹林,那一大片芦苇荡都消失了,还有小河里的巨石,小河南岸满是细沙土的那片大树林。
  偌大的村庄,一晌也见不到多少人,偶尔见到三五个老人、小孩、老黄狗守在大门口。同龄的人有的不在了,有的搬走了,有的随儿女成了城里人,不少村里老人除了遛遛弯之后,就呆在门口抽烟晒太阳,连个说话的人几乎都没有。
  他抽了口烟,继续絮叨。在城里,条件好,公园里可热闹,可没有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人和土得掉渣的亲切乡音。再说,城市毕竟不是自己的家,虽然儿女待我很好,但思想上总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虽说老家变化大,但毕竟是家。四处走走转转,看看南山,爬爬北坡,望望西山,一块儿地,一道岭,处处都残留着过往的记忆。他说,再等两年,孙子上初中了,就回来,叶落归根嘛。
  也许,这就是叶子对根的深情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但还要寻根问祖。就像不远千里,多次回河南老家寻亲问祖的陕西大荔县双泉镇的表叔一家。百年前,奶奶的父母带着几个舅爷和姨奶,背井离乡,去到陕西省大荔县双泉镇,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至今。
  几十年,舅爷家和奶奶互通过几封信,小时候也常见到奶奶用破布包着那封信,她时常拿出来让我们念给她听。没想到,舅爷一家也保留着一封父亲用毛笔写给他们的回信。然后几十年过去了,慢慢断了音信。近些年,表叔和几个老表找到了信件,然后经过联系,三次千里寻亲,回到了河南方城拐河的老家。表叔和老表说,尽管没有在这里生活过,但这里是祖辈们的家,更是我们的根,没有这里的根,更不会有他们今天的枝繁叶茂。
  四
  屋檐下的燕子,屋檐下的麻雀,真的跟人又何其相似。不管身处哪里,何尝不都是一种寄宿。都市环境清幽的高档住宅下面,不知埋藏着多少条烟火气息的小巷,沉封着多少悠悠岁月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热闹的村庄、集镇和大都市,或许多年以后,也会成为一堆废墟,羽化成记忆的标本,也许后人有一天会挖掘出来,猜想着前尘往事,或者在偶尔拍摄的流传下去的照片中寻味想象它的模样。更多的是连个看看照片的念想都没有,就像小镇附近,孤石滩水库下面永远沉入水底的曾经热闹的孤石滩街。多年以后,没有人再口授代传时,还有谁会想到,这个大水库下面曾经有一个热闹的大集镇呢。
  不知道小燕窝的主人夭折了幼仔后,是否又留有后代,也不知那对老燕子是否还健在。它们是包容麻雀,还是跟麻雀达成了什么协议,这窝麻雀究竟有没有回到故乡,是否跟兄弟姐妹、族人和好如初了?一切都不得而知。
  也许不用再纠结这一切了。对于我来说,既感受过“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的撩人遐思和缕缕乡愁,又聆听过“晨起喧喧暮自栖,梦回每每当闻鸡”的生命之歌和烟火气息,这不是很好吗?
其他文献
一座城上山。  山,在城之上——虽不算高,海拔400多米;却也足以高过了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而得以傲然且卓然屹立于城之上!  山,高过了城中所有的建筑物,也高过了城中人的视线。山,以它的高度,让住在低处的人仰望。仰望高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特性。尤其对于久居山下城里的人们来说,除了仰望,更有心理的憧憬——上山去走走!  山上,有着令人无法抵御的诱惑:可以充分呼吸清新的空气,可以尽情欣赏美妙的天籁
期刊
一  西河老街不大,只有一百多户居民,相互拥挤在青弋江西岸大堤的两旁,把这本来很宽的圩堤埂面切成一条羊肠似的小道。街面上的一块块青石,也被岁月的鞋底打磨得支离破碎,且油光发亮。  东川背着画夹,提着画箱,沿着街面款款走来,不时停下脚步,凝视一下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偶尔也在房屋之间细长幽深的窄巷旁停下,看从青弋江挑水回家的居民,扁担悠悠,水桶满溢,稍不注意就会在巷道两旁碰撞。巷道很窄,说明小镇当年地
期刊
科技竞赛对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写作与学术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其推动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竞赛平台。在深入剖析当前研究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笔者构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平台为例,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科技竞赛平台,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对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培养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1  人潮从龙兴毛巾厂涌出的时候,万家的灯火还未掌起,白杨的寒枝上栖落着橘红的夕阳,将散未散,分外好看。工厂门口停着一辆轻卡,烟花店的老板长林和老婆一箱一箱地卸着货,调皮的儿子捧着玩具机关枪,在烟花丛里走东走西。工人们推着车子,在“哔哔哔——哒哒哒——嘭嘭嘭——嘣”的枪声里,骑上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驶向各自的村庄。  这是仁安乡冬月里的最后一天。爱看热闹的人们都会在这天晚上涌到毛巾厂大门口看放烟
期刊
当北雁南飞,风捎寒意,老界岭上的桦树盘从久长的喧嚣中沉寂下来。那些度假的候鸟们纷纷归去之后,一年一度山庄的人间繁华沿着秋天悄然落幕。桦树盘四季里最动人的秋色却自此来临。山风如笛,高天淡云,苍山黛碧,枫叶镀金。一秋风情,撒满层林。群山一笑红与黄,一抹寒雁抚白云。  站在老界岭垭口,眺望东南,奇峰层叠,群山逶迤。谷底层云,跌宕树梢。溪流淙淙处,叠印着的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与峰峦上的朵朵白云呼应。清泉汩汩
期刊
诗画在故乡  圆月是故乡的乳名  豆蔻总是戴在城的银项圈  一湖月  桥一个一勺分成了五瓣  一壶酒  山执高酒杯  灌醉了山顶寺庙墨宝  吐得石阶  一簪花  一人一朵別成了传说的玉带  在故事的涟漪里  我成了故乡的脚  她成了故乡的手  小桥人家成了故乡的烟火  桥开口笑了  桥的嘴弯成千年  欲语还休谁人听懂  问脚底流水问枝头寒霜  水月一半的唇吻上来  这一张口就吐出了  两岸的灯火人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建议》颁布之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讨论开始“升温”,“高质量”三个字迅速成为一个高频词。但是如何认识和理解“高质量”显然还没有达成共识。
人间书  三尺之外,是阳光折射的黑影  我想把它涂成蓝色  和天空一样的湛蓝,里边有我的前世  大地辽阔,心无归宿  身居闹市,厌倦了低飞的鸟  一个人低语,小情绪会无章节的乱  喜欢黑夜,又害怕黑夜吃掉我的孤独  藏不好自己,身体一再发福  想静下来做一次固态的鱼  不事声张,听雨打荷塘  夜总与我较真,昨夜大雨,我失眠  当黑夜散尽,人间又一次热闹  一面反光的镜子在远处窥视  沉默的羊群,涌
期刊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三门必修课统称为大学数学,其数学概念都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学生如果理解不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就很难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概念教学是大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与核心环节,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概念讲授要清晰易懂,设置引例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将形式多样的引例分类总结、归纳其特点,然后指出设置引例时易出现的失误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合理设置引例提供一定的指导原则和判定依据。
描述  为了保持语言的锐度  我将一朵花盯得十分仔细  包括她隐忍的泪珠和沙粒 还有  时光的斑痕  在细微的观察之后  我就可以抒情了  哦 红玫瑰黄玫瑰黑玫瑰  我可以给你们花语  在诗行中安放你们的命运  这雪中的一朵  我已凝视良久  竟无法左右她爱的取向  她冷若冰霜  却将一段暗香熏染我的诗句  让我欢喜  又茫然失措  独饮  静下来的时光是老的  它豁牙 嚼不动一片昏黄的灯光  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