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南》:河南精神的‘追根溯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国人不时地被河南精神感动着,从带妹求学的河南学子洪战辉,到“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曹爱文、舍身救人的李学生,再到断桥处舍身拦车的河南三民工,正当全国上下都被这一个接一个的河南精神弄得“手足无措”时,10集人文历史纪录片《河之南》的适时播出,为这种河南精神进行了“追根溯源”。在《河之南》中,观众看到了更多的河南精神:文王囚而演周易,慧可断臂求法,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程门立雪,愚公移山……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上下五千年来河南精神就在生生不息的孕育和传承着。
  河南精神是建立在河南人民心理基础上的,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自觉的精神状态与精神品质,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原乃至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中原人民所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①它是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代河南先民教化、流传,才孕育成型的。而人文纪录片《河之南》借助先进的影像手段,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兴衰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一个个文化故事的演绎,把这一过程生动、逼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精神之爱国奉献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旗帜,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抵抗外来的侵略,还是在和平年代中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爱国主义精神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河南人素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时刻放在心上的忧国忧民意识。纪录片《河之南》更为此做了最佳的注脚。它用生动的影像让我们重温了这种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河南卫辉便出了有“亘古第一忠臣”之称的比干,《河之南》第十集《大河之南》便领着我们走进了卫辉的比干庙,看着比干祠内北魏孝文帝所书石碑中的“呜呼介士,胡不我臣”,随着影片画面游离转动,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位被商纣王剖心的老臣的惨烈和悲壮,他誓死直谏的忠肝义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到了宋代,河南汤阴县走出了一位顶天立地、能文能武的民族大英雄岳飞。当白发苍苍的岳母为儿子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不但把爱国奉献的民族精神烙在岳飞的心间,也刺醒了每个有热血、有良知的中国人。而那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和“还我河山”的大字,又是怎样激励着中华好儿女,一代又一代谱写着精忠报国的歌!端坐开封府的包拯,一生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直言敢谏,成为千百年来老百姓眼中的清官形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郑州花园口镇河铁犀对治河名臣于谦永久的纪念。当历史滑过上世纪50年代,在炮声隆隆的朝鲜战场上,高亢的豫剧曲调正在响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是的,那是河南人的骄傲,奇女子常香玉正在率团义演。当年,就是她,不辞劳苦,全国巡演,竟为志愿军募捐了两架飞机。在《河之南》第六集《大河之歌》中,我们见识到了河南文人的忧患意识,这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便是巩县人杜甫了。这位大诗人,令人尊敬地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他是如此深爱着这片土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破灭后,忧国忧民的观念便全包含到了他的诗歌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是他对战火下孤苦百姓的同情,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是他最朴素的人文理想。还有那沉甸甸,至今诵读依然揪心的“三吏三别”,是他对暴政的讽刺控诉。这些美丽动人的诗句,不知温暖了多少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再如“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的大诗人白居易,中唐的洛阳人刘禹锡,还有元结、元稹等,虽然成就不一,但河南诗人忧国忧民的热血却是相同的。
  
  精神之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河之南》中,我们看到中原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发挥出了伟大的创造能力,他们依据自己的生存方式,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易经》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在《河之南》第一集《大河之源》中,我们看到在三门峡灵宝市西坡遗址中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特大房屋,占地总共达到了516平方米,这样的房子在全国新石器遗址中是最大的,这是一座具有宫室性质的大房子,四周有回廊,的确是上栋下宇。其他同时期的房子,都是木骨泥墙,墙倒屋不塌的地面建筑。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夯筑技术、出现了原始水泥和人造轻骨料等建筑材料。仰韶时期的房屋建筑为中华五千年民族建筑风格打下了基础。而在仰韶文化的渊源新郑裴李岗遗址,更出土了包括石器和陶器、骨器在内的各种器物,我们的祖先正是使用这些石斧、石铲进行耕作,种植粟类和谷类作物,用石镰来收割,用石磨盘和石棒加工粟粮,从开垦、播种到收割、加工,用骨针、骨锥等骨器来缝补缀合,用壶、钵、罐、碗、勺、鼎等来盛物,耕作的工具一应俱全。8000多年前,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还处在人兽杂处、茹毛饮血的时代,而裴李岗村已进入了原始氏族社会,原始的农业已在这里产生,中原先民的创造精神可见一斑。更能体现中原先民创新精神的是文字的出现,被尊为字圣和斯文鼻祖的仓颉便是河南南乐县人,相传仓颉相貌古怪,有四只眼睛,有书写绘画的天才,他仰观天文,俯察万物,天上的星斗,龟背的甲纹,鸟的羽翼,山川的形势,都通过仓颉那怪异的眼睛收摄摹仿,变幻成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文字。《淮南子·本经》曰:昔者仓颉作书,耠天雨粟,鬼夜哭。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出土的大量陶器中都出现了象形文字和符号文字,而到了安阳小屯村殷商甲骨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中国文字。从此,中华民族便从传说走进信史时代。
  
  精神之自强不息
  
  中原文化的基本精神或中原人民的精神支柱,基本上可以用《周易》中的两句话作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是中原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原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原文化自我更新的内在思想源泉。也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河之南》通过一个个历史文化故事的演绎,给我们展示了中原人民骨子里的这种自强不息。在第四集《大河之魂》中我们见到了圣人孔子的自强不息。他虽在鲁国做官,但他大半生行走在中原,尊崇周礼,并系统地整理了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和文化遗产,自觉地以恢复周礼为目标。他推行仁为己任,奔走天下,身处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注重人为,从不语怪力乱神,讲究实际和效用,看重德行,正身严己,为中国读书人树立了做人的准则。他的精神在2000多年的长时期中始终激励着正直的人士,不断奋进,自强不息。第五集《大河之光》中我们看到了中原学者的自强不息,勇于追求。郾城人许慎,中国文字学的开创者,历经21年时间,著就旷世大作《说文解字》,这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意的字典。其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嵩山少林寺的立雪亭里,我们仿佛看到禅宗二祖慧可为求佛法,伫立在达摩门外,等到夜幕降临,天空飘雪,直至次日天明,积雪没膝,达摩终于开口:除非天降红雪,我方可传道于你。达摩话音刚落,慧可拔出钢刀,砍断了自己的左臂膀,血与雪融,禅宗之脉在中原得到了延续。第十集《大河之南》中我们更看到了普通百姓的自强不息。高耸入云的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的故事久久回荡,愚公及其子子孙孙们生命不止的劳作,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历经浩劫的中原,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崛起。及至现代,更有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现代愚公的杰作,林州人腰悬绳索,凌空飞下,生生用一钎一凿,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把生命之源的河水引向曾经干枯的大地,而由此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激励着全国的人民。
  
  精神之兼容并包
  
  中原文化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骨子里具有的善于自我继承并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并使之与自身固有的传统相融,使之更加辉煌灿烂的兼容并包精神。在《河之南》中我们看到,早在上古的黄帝时代,在黄河流域实际上有多种文化并存,通过战争、通婚、联盟,使各族之间不断融合。黄帝战胜蚩尤后,并没有斩尽杀绝,而是采用兼容的态度,把蚩尤族的首领都吸入了领导层。黄帝的兼容并包为华夏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历经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华夏族最终形成。而在《河之南》中我们看到了佛、儒、道三家文化的融合过程,佛教的传入,是中华文化遭遇到的外来文化的第一次挑战,历时500年,佛教终于在嵩山脚下的少林寺尘埃落定,禅宗的出现无疑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原文化的融合力由此可见一斑。重和,讲究兼容并包,是中原传统人文精神中的精华之一,它体现出中原人的厚重精神和睿哲智慧。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快中国的发展速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提倡“和合”精神,依然可以把重和精神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与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河南精神是中原文化的历史积淀,随着中原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伴随中原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不断跃进,并与时俱进地彰显着当代社会发展和河南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河南精神是中原精神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它不仅是历史上中原人民在历经无数劫难后再次重新崛起的精神动力,更是现阶段中原崛起的精神保障、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纪录片《河之南》用逼真的影像对河南精神进行了一次“追根溯源”和生动总结,为丰富中原文化抹上了浓厚的一笔。这部大型人文纪录片的播出,对外将重塑河南形象,扩大河南影响,有助于提高河南的知名度,提升河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内将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河南人民的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河之南》为全国人民特别是河南人民奉献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为加快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增添了精神动力。
  
  注释:
  ①梁周敏、王奎清:《河南精神与中原崛起》,《学习论坛》,2005(12)。
  (作者为河南大学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林肯律师”不相信当地的司法机构能够挖掘出幕后的真相,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哪怕手段见不得光,他也要维护正义。而他的妻子则做出了和他截然不同的选择,她决心留在司法机构,
本文论述了诸如FM200气体灭火系统、空气采样系统和水炮系统等非常规消防设备在首都博物馆新馆消防工程中的选用思路以及系统设计、选型时必须考虑的若干问题。 This articl
一、《hello!树先生》中梦意的探索(一)树的梦对于主人公“树”来说,梦中的那一棵树是他梦魇的来源,也是他遭受伤害后心灵的庇护。“树”依赖的哥哥在这棵树下被父亲失手勒死
2003年5月2日,数字音乐光盘公司(DADCDigital Audio Disc Corporation)/索尼光盘制作公司(SDM,Sony Disc Manufacturing)迎来了成立20年的纪念日。从1983年4月该工厂在Terre
英语教育一直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儿童的英语教育就更为突出,这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如成人发达,而儿童热衷与游戏的娱乐所致,如果能将游戏与英语学习结
前言:2010年7月11日,西班牙队球员在领奖台上高举大力神杯,四年一届的世界足坛顶级盛会--南非世界杯也随之落幕。本届世界杯上,除了进入四强的西班牙、荷兰、德国、乌拉圭这
我区柳州、百色两地区南部,南宁、玉林、钦州三地区地处杉木自然分布区的边缘,属北热带至南亚热带,气候温暖,年雨量集中,干湿季明显,年平均相对温度偏低,日照强,宜林地多为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刮起了追溯历史、回顾往事的热潮,“红色经典”成为我们建国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与传统的震撼,也唤起了我们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通过调查阿尔山地区既有公路的交通事故分布规律及桥梁结构存在的病害,总结了交通事故及桥梁病害主要类型,初步分析了桥梁病害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指出积雪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