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首先介绍了医教协同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希望能为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110-01
前言
当前,基础医学的教学大多还是沿用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只是强调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很容易出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脱节。所以,医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以结合基础医学的临床实际,整合学科体系,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医教协同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院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卫生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其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专业人才问题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医学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利用医教协同模式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1.2 医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
目前,基础医学的教学大多还是沿用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重点是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训练较少。而国际上通行的医学教学模式包括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虽然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医学教学模式,但是高等医学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给地方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带来了很多压力。如,近年来医学类专业持续的扩招,医学类新专业的不断增加,使原本就很紧张的临床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而学校与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医教协同,使学校能充分利用医院的临床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场地等。
1.3 医教协同是促进院校双赢互利的有效手段
高校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样,相应的非直附属医院也履行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医教协同可以实现校院双赢互利的形势。学校可以充分落实国家的改革政策,患者临床医学人才的压力,增加临床人才的力量,扩大办学范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医院可以通过医教协同弥补教学、学科发展短板,提高医院的科技影响力,并借助学校的教学,提升医院的各项服务品质,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2 当前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际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在理论课讲授方面,由于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基础医学的知识普遍都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很难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同时,各个科目之间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和繁琐性,很可能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协调的关系,没有实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不利于医学学生更好地熟知临床、科研的相关工作。此外,由于学校的部分教师并非医学类专业,缺乏相应的临床知识,很难将各种临床案例与教学相结合,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2.2 医学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不够贴近
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恶化,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操作在学校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完成,缺乏标准统一和严格规范的临床培训。在《医师法》颁布和实施后,部分医学生由于没有执业资格,造成了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过程实际违法现状,进一步阻碍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而且这种违法风险会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人群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大。甚至有医学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没有法律保护和支持的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状态,将会使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走向死亡。
2.3 学校教学管理和医院行政管理不协调
在医学教学基地实践过程中,“两张皮”现象还比较普遍。医院的管理和学校的管理、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没有真正的结合到一起。医院属于卫生系统,各种临床培训规范和行业准入规范等都是由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学院属于教育机构,其教育管理与学位制定等都是由教育部门负责的。例如,本科生的临床教学是由个医院的教学办负责的,而研究生的培训和临床培训是由继教科管负责的,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管理制度、沟通协调和责任分配问题很难进行一一落实。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很多管理部门、教师和医师都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对其进行管理。
3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严格遴选并聘请优秀授课教师。学校可以从非直属附属医院遴选高水平专家、临床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进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部分基础医学学科的带头人己经成功申报为硕士生导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学术资源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其次,加强临床教师的培养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讲师团”,开展相应的床旁教学、示范授课。学校还可以开设临床师资培训班,邀请非直属附属医院授课教师到学校进行相关的培训;最后,学校可以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临床教师教学技能(病例讨论)大赛等活动,为临床教师搭建教学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
3.2 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进行基础医学整合模式教学时,要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同时,可推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更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可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辅导与答疑,进而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3.3 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
医院需要严格执行三级教学管理,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延伸到医院中,进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选聘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到学校挂职学习等方式,加大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医院可以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新专业论证等重要教学活动的顶层设计,共同研讨制定学校与医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进而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与临床教学一致。
结束语
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对后期临床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教协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任务艰巨,需要人们全力以赴。相关研究证明,医教协同下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小平,邓常清.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01):100-102.(2017-01-16).
[2] 何瑩,华子瑜,刘恩梅,朱静,余华荣,邓红梅.浅谈医教协同导向下整合课程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1):64-66.
[3] 唐标,尹抗抗,陈懿.医教协同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6,(21):158-159.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110-01
前言
当前,基础医学的教学大多还是沿用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只是强调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很容易出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脱节。所以,医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以结合基础医学的临床实际,整合学科体系,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医教协同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院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卫生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其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专业人才问题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医学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利用医教协同模式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1.2 医教协同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
目前,基础医学的教学大多还是沿用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重点是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训练较少。而国际上通行的医学教学模式包括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虽然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医学教学模式,但是高等医学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给地方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带来了很多压力。如,近年来医学类专业持续的扩招,医学类新专业的不断增加,使原本就很紧张的临床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而学校与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医教协同,使学校能充分利用医院的临床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场地等。
1.3 医教协同是促进院校双赢互利的有效手段
高校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样,相应的非直附属医院也履行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医教协同可以实现校院双赢互利的形势。学校可以充分落实国家的改革政策,患者临床医学人才的压力,增加临床人才的力量,扩大办学范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医院可以通过医教协同弥补教学、学科发展短板,提高医院的科技影响力,并借助学校的教学,提升医院的各项服务品质,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2 当前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际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在理论课讲授方面,由于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基础医学的知识普遍都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很难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同时,各个科目之间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和繁琐性,很可能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协调的关系,没有实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不利于医学学生更好地熟知临床、科研的相关工作。此外,由于学校的部分教师并非医学类专业,缺乏相应的临床知识,很难将各种临床案例与教学相结合,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2.2 医学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不够贴近
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恶化,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操作在学校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完成,缺乏标准统一和严格规范的临床培训。在《医师法》颁布和实施后,部分医学生由于没有执业资格,造成了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过程实际违法现状,进一步阻碍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而且这种违法风险会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人群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大。甚至有医学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没有法律保护和支持的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状态,将会使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走向死亡。
2.3 学校教学管理和医院行政管理不协调
在医学教学基地实践过程中,“两张皮”现象还比较普遍。医院的管理和学校的管理、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没有真正的结合到一起。医院属于卫生系统,各种临床培训规范和行业准入规范等都是由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学院属于教育机构,其教育管理与学位制定等都是由教育部门负责的。例如,本科生的临床教学是由个医院的教学办负责的,而研究生的培训和临床培训是由继教科管负责的,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管理制度、沟通协调和责任分配问题很难进行一一落实。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很多管理部门、教师和医师都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对其进行管理。
3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严格遴选并聘请优秀授课教师。学校可以从非直属附属医院遴选高水平专家、临床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进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部分基础医学学科的带头人己经成功申报为硕士生导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学术资源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其次,加强临床教师的培养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讲师团”,开展相应的床旁教学、示范授课。学校还可以开设临床师资培训班,邀请非直属附属医院授课教师到学校进行相关的培训;最后,学校可以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临床教师教学技能(病例讨论)大赛等活动,为临床教师搭建教学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
3.2 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进行基础医学整合模式教学时,要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同时,可推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更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可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辅导与答疑,进而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3.3 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
医院需要严格执行三级教学管理,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延伸到医院中,进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选聘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到学校挂职学习等方式,加大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医院可以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新专业论证等重要教学活动的顶层设计,共同研讨制定学校与医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进而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与临床教学一致。
结束语
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对后期临床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教协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任务艰巨,需要人们全力以赴。相关研究证明,医教协同下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小平,邓常清.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01):100-102.(2017-01-16).
[2] 何瑩,华子瑜,刘恩梅,朱静,余华荣,邓红梅.浅谈医教协同导向下整合课程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1):64-66.
[3] 唐标,尹抗抗,陈懿.医教协同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6,(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