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发展层次低,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只有完善政府职能,才能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府职能
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并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遵循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载体,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从各地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社区,对于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我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7.91万户,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登记6.82万户,比去年底增长了61.5%。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第一,合作社组织结构松散,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完善,民主制不健全,合作社内部缺乏活力。第二,合作社大多产权不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归属都不确定。最后,大多合作社没有自己的独立财务,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社与社员关系不紧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或有点才华的人都外出打工或另谋生路了,参加合作社的大部分是文化低,年龄大的人,合作社的发展面临人才瓶颈。如,在对山东莘县徐庄某村的一个农资统购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该社的社员1/3没文化,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只有2人,合作社的董事长、监事长也是没有小学毕业; 在对浙江省10家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社员的年龄在40—60岁的比重超过70%,平均年龄高达46.87岁。
2.融资难,财政支持不到位。近年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整顿,一度比较活跃的非正规融资渠道被遏制,而正规融资渠道又没有建立或打开,使得合作社的筹资难度加大,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财政支持非常少,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只是小规模地对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支持,且这些小部分的资金很难落到实处。因此,资金短缺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3.政府支持政策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合作社依然存在登记门槛高、资金紧缺、贷款难、公共服务缺位、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在法律法规上,虽然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大多地方政府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得合作社在运行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相关职能的完善
在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史中,合作社的发展历来和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原因,恰是公共物品的缺乏,这反映出政府职能上的不完善。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落后于经济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目前在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纵深阶段之时,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直指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政府的职能和运作方式还没能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旧模式,政府一方面不正当地干预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为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只有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完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所需的经济、制度性的公共物品,才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提供。因为产品价格等农村市场各类信息的流通不畅,使得农户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相关信息,进而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还有农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同样影响到农村市场主体在消费、交换方面的便捷性,而这种便捷性对于地区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不遗余力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
2.促进农村市场物流等市场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农产品、消费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政可以鼓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育出专门的物流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现代化的工业物流体系引入到农村市场,将一些物流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来扶持。通过这两类主体形式培育出农业物流主体,而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主体,进而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3.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在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内涵、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套的法规和执行办法,具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扶助合作社发展有法可依。要对基层程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视程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落到实处。再者,工商部门要进降低门槛,便利合作社登记,要放宽对合作社经营范围的限制,取消有歧视性的商业监督规定。同时有关各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如,对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灾害补助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对于合作社发展仓储、保鲜、加工、等方面的贷款,要给予贴息扶持;在合作社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上给予优惠;对合作社给予倾斜性信贷支持等。
4.加强培训,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健全治理机制。首先,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对合作社了解不多,可通过参与项目手段向农民推广合作社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契约精神、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社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培养合作社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领袖;要加强基础教育和研究,可在大学开设合作社院系,资助研究机构开展专业研究活动,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再者,要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制定发展规划,壮大组织规模;帮助合作社规范并实施章程和制度,引导其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同时要规范政府行为,侧重对合作社的服务和引导,真正建立合作社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
5.引导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由于我国人地资源关系紧张,农民拥有的资源量太少,加之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在面对大市场的时候,小农民便更加脆弱,与此同时,合作社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等瓶颈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还可以引导合作社创新模式,发展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即,农民以土地,劳动,资金等作股入股合作社,政府把支农资金作股入股合作社,只占股不占收益,收益用于合作社的积累,社保,农民教育等方面,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这方面可借鉴台湾的一些农业合作社,政府投资一般占股达到40%-50%,且投资后不允许拿走利润,以防合作组织私有化。另一方面,政府可同时向合作社投入人才(管理人才),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促使合作社快速规模化,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只是其中要处理好政府和合作社的关系——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政府应及时退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过程,使其自主决策,自由竞争,尤其避免对合作社“官本位”的管理方式和不当干预,以造成合作社的失败。
与此同时,应加快政府部门的大部门制改革。因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完善有赖于政府部门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与重组。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旧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大部门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只有建立一个职能完善、明确、高效、透明、民主、法制的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也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1] 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慕永太:合作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程瑶 陈永正:农村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8(10)
[4] 温铁军:农村的真问题是什么[J].发展论坛,2005(2)
[5] 姜奕波: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大部制”改革[J].中国商界,2008(5)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府职能
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并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遵循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载体,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从各地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社区,对于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我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7.91万户,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登记6.82万户,比去年底增长了61.5%。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第一,合作社组织结构松散,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完善,民主制不健全,合作社内部缺乏活力。第二,合作社大多产权不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归属都不确定。最后,大多合作社没有自己的独立财务,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社与社员关系不紧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或有点才华的人都外出打工或另谋生路了,参加合作社的大部分是文化低,年龄大的人,合作社的发展面临人才瓶颈。如,在对山东莘县徐庄某村的一个农资统购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该社的社员1/3没文化,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只有2人,合作社的董事长、监事长也是没有小学毕业; 在对浙江省10家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社员的年龄在40—60岁的比重超过70%,平均年龄高达46.87岁。
2.融资难,财政支持不到位。近年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整顿,一度比较活跃的非正规融资渠道被遏制,而正规融资渠道又没有建立或打开,使得合作社的筹资难度加大,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财政支持非常少,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只是小规模地对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支持,且这些小部分的资金很难落到实处。因此,资金短缺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3.政府支持政策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合作社依然存在登记门槛高、资金紧缺、贷款难、公共服务缺位、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在法律法规上,虽然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大多地方政府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得合作社在运行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相关职能的完善
在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史中,合作社的发展历来和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原因,恰是公共物品的缺乏,这反映出政府职能上的不完善。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落后于经济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目前在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纵深阶段之时,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直指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政府的职能和运作方式还没能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旧模式,政府一方面不正当地干预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为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只有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完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所需的经济、制度性的公共物品,才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提供。因为产品价格等农村市场各类信息的流通不畅,使得农户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相关信息,进而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还有农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同样影响到农村市场主体在消费、交换方面的便捷性,而这种便捷性对于地区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不遗余力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
2.促进农村市场物流等市场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农产品、消费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政可以鼓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育出专门的物流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现代化的工业物流体系引入到农村市场,将一些物流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来扶持。通过这两类主体形式培育出农业物流主体,而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主体,进而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3.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在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内涵、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套的法规和执行办法,具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扶助合作社发展有法可依。要对基层程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视程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落到实处。再者,工商部门要进降低门槛,便利合作社登记,要放宽对合作社经营范围的限制,取消有歧视性的商业监督规定。同时有关各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如,对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灾害补助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对于合作社发展仓储、保鲜、加工、等方面的贷款,要给予贴息扶持;在合作社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上给予优惠;对合作社给予倾斜性信贷支持等。
4.加强培训,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健全治理机制。首先,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对合作社了解不多,可通过参与项目手段向农民推广合作社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契约精神、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社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培养合作社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领袖;要加强基础教育和研究,可在大学开设合作社院系,资助研究机构开展专业研究活动,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再者,要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制定发展规划,壮大组织规模;帮助合作社规范并实施章程和制度,引导其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同时要规范政府行为,侧重对合作社的服务和引导,真正建立合作社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
5.引导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由于我国人地资源关系紧张,农民拥有的资源量太少,加之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在面对大市场的时候,小农民便更加脆弱,与此同时,合作社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等瓶颈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还可以引导合作社创新模式,发展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即,农民以土地,劳动,资金等作股入股合作社,政府把支农资金作股入股合作社,只占股不占收益,收益用于合作社的积累,社保,农民教育等方面,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这方面可借鉴台湾的一些农业合作社,政府投资一般占股达到40%-50%,且投资后不允许拿走利润,以防合作组织私有化。另一方面,政府可同时向合作社投入人才(管理人才),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促使合作社快速规模化,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只是其中要处理好政府和合作社的关系——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政府应及时退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过程,使其自主决策,自由竞争,尤其避免对合作社“官本位”的管理方式和不当干预,以造成合作社的失败。
与此同时,应加快政府部门的大部门制改革。因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完善有赖于政府部门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与重组。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旧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大部门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只有建立一个职能完善、明确、高效、透明、民主、法制的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也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1] 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慕永太:合作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程瑶 陈永正:农村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8(10)
[4] 温铁军:农村的真问题是什么[J].发展论坛,2005(2)
[5] 姜奕波: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大部制”改革[J].中国商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