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汤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益气活血汤;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112-02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为肺动脉高压形成,致使右心室扩大、肥厚,引发慢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该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通气障碍所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肺动脉压[2]。因此,肺动脉高压在慢性肺心病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但药物不良反应多,且远期效果不理想[3]。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肺心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较多治疗方案。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非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58±6.58)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5.25±1.47)d;心功能分级:4例为Ⅱ级,17例为Ⅲ级,11例为Ⅳ级;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6.63±6.48)岁;病程1~12 d,平均病程(5.19±1.65)d;心功能分级:6例为Ⅱ级,16例为Ⅲ级,10例为Ⅳ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祛痰、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凝等,并给予10 mg/次甲磺酸酚妥拉明(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618)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速度为0.4~0.6 mg/h,1次/d;30 mg/次地尔硫卓(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174)口服,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药用:甘草6 g,前胡、当归、赤芍、川芎各10 g,丹参、党参各15 g,黄芪、鱼腥草各20 g。以上药方以水煎服,取汁2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评定[5]:以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提升Ⅱ级及以上,心率降低到100次/min以下,正常休息时咳嗽、喘憋等肺部症状消失,为显效;以治疗后心功能提升Ⅰ级及以上,心率降低到80~100次/min,咳嗽、喘憋等肺部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就诊时、治疗14 d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③觀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对比 治疗14 d后,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成为肺心病的关键,是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从而增加了机体心肌负荷。而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诱发因素较多,包括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结构重建等[6]。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肺动脉高压,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关键。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扩张肺血管、纠正低氧血症等。本研究对照组中酚妥拉明能直接扩张肺部血管,促使肺动脉压降低,提升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后负荷。而地尔硫卓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扩张周围血管,减轻肺动脉高压。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单纯应用西医药物,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
中医学认为,慢性肺心病的发生机制为久病肺虚,阳气不敷,阴气入肺,肺失宣降,失肃则咳。邪气频繁袭肺,正气渐衰,伤及于心、肾、脾等脏器。慢性肺心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单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虽然立竿见影,但不能彻底治本,极易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所用益气活血汤,方中黄芪利尿、养肝、降压[8]。川芎止痛静心、补血安神、活血化瘀、疏通经络[9]。当归一方面能对机体所需血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还能活体之“死”血[10]。党参生津止渴、健脾益肾;甘草调和诸药,且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11]。上述药方合用,共奏平喘止咳、清热解毒、化痰祛瘀、补益肝肾之功效。中西药结合应用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能在抗感染同时,对肺脾进行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汤,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继雷, 姚秀叶, 谷伟,等.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5):396-398.
[2]杨继雷, 姚秀叶, 谷伟,等.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及对血清APN、CPN、IL-6、TNF-α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6, 15(1):31-34.
[3]王昕, 王强, 温晋青,等. 坎地沙坦酯与银杏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3):6484-6486.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80,3(2): 23.
[5]鲁柏山, 梁雨才, LUBaishan,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60例[J]. 西部中医药, 2016, 29(2):113-115.
[6]杨波, 寇媛. 自拟益气活血汤对肺心病合并右心衰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7):1432-1434.
[7]何洁月, 李素容, 陈柯. 中西醫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4):611-614.
[8]王玲丽,丰华玲,杨柯,等.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6);2581-2584.
[9]杜旌畅, 谢晓芳, 熊亮,等.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23):4328-4333.
[10]叶合, 吴景玲, 吕圭源,等. 当归和黄芪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人参皂苷吸收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7):620-623.
[11]李茹柳, 陶玉珠, 曾丹,等. 党参、甘草糖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迁移多胺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32(2):245-251.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益气活血汤;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112-02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为肺动脉高压形成,致使右心室扩大、肥厚,引发慢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该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通气障碍所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肺动脉压[2]。因此,肺动脉高压在慢性肺心病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但药物不良反应多,且远期效果不理想[3]。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肺心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较多治疗方案。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非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58±6.58)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5.25±1.47)d;心功能分级:4例为Ⅱ级,17例为Ⅲ级,11例为Ⅳ级;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6.63±6.48)岁;病程1~12 d,平均病程(5.19±1.65)d;心功能分级:6例为Ⅱ级,16例为Ⅲ级,10例为Ⅳ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祛痰、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凝等,并给予10 mg/次甲磺酸酚妥拉明(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618)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速度为0.4~0.6 mg/h,1次/d;30 mg/次地尔硫卓(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174)口服,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药用:甘草6 g,前胡、当归、赤芍、川芎各10 g,丹参、党参各15 g,黄芪、鱼腥草各20 g。以上药方以水煎服,取汁2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评定[5]:以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提升Ⅱ级及以上,心率降低到100次/min以下,正常休息时咳嗽、喘憋等肺部症状消失,为显效;以治疗后心功能提升Ⅰ级及以上,心率降低到80~100次/min,咳嗽、喘憋等肺部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就诊时、治疗14 d后,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③觀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对比 治疗14 d后,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成为肺心病的关键,是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从而增加了机体心肌负荷。而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诱发因素较多,包括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结构重建等[6]。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肺动脉高压,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关键。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扩张肺血管、纠正低氧血症等。本研究对照组中酚妥拉明能直接扩张肺部血管,促使肺动脉压降低,提升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后负荷。而地尔硫卓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扩张周围血管,减轻肺动脉高压。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单纯应用西医药物,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
中医学认为,慢性肺心病的发生机制为久病肺虚,阳气不敷,阴气入肺,肺失宣降,失肃则咳。邪气频繁袭肺,正气渐衰,伤及于心、肾、脾等脏器。慢性肺心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单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虽然立竿见影,但不能彻底治本,极易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所用益气活血汤,方中黄芪利尿、养肝、降压[8]。川芎止痛静心、补血安神、活血化瘀、疏通经络[9]。当归一方面能对机体所需血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还能活体之“死”血[10]。党参生津止渴、健脾益肾;甘草调和诸药,且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11]。上述药方合用,共奏平喘止咳、清热解毒、化痰祛瘀、补益肝肾之功效。中西药结合应用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能在抗感染同时,对肺脾进行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汤,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继雷, 姚秀叶, 谷伟,等.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5):396-398.
[2]杨继雷, 姚秀叶, 谷伟,等.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及对血清APN、CPN、IL-6、TNF-α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6, 15(1):31-34.
[3]王昕, 王强, 温晋青,等. 坎地沙坦酯与银杏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3):6484-6486.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80,3(2): 23.
[5]鲁柏山, 梁雨才, LUBaishan,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60例[J]. 西部中医药, 2016, 29(2):113-115.
[6]杨波, 寇媛. 自拟益气活血汤对肺心病合并右心衰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7):1432-1434.
[7]何洁月, 李素容, 陈柯. 中西醫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4):611-614.
[8]王玲丽,丰华玲,杨柯,等.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6);2581-2584.
[9]杜旌畅, 谢晓芳, 熊亮,等.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23):4328-4333.
[10]叶合, 吴景玲, 吕圭源,等. 当归和黄芪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人参皂苷吸收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7):620-623.
[11]李茹柳, 陶玉珠, 曾丹,等. 党参、甘草糖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迁移多胺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32(2):24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