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2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途径和内容。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周亚萍(1960-),女,河北怀来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办公室,政工师。(河北 石家庄 050031)王志强(1967-),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40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47-02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分别提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等教育模式落后,由此造成所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
  一、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基本是以继承前人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为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为基本目标。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学生以模仿、操练、背诵为特征的学习方法。[1]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的最大特征是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传授知识,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将知识分解,逐节讲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虽然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全国高校的共识,但大部分高校并未将素质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个性发展未得到尊重,“学生主体观”未能真正树立。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型单一模式,教师总是扮演教学的主体角色,而学生长期扮演受体角色,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习活动的规律等,缺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它仅能称为“教的模式”。
  3.教学内容固定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矛盾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切身实际严重脱离,教学内容比较固定,教学内容更新太慢,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传统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注重系统的构建,但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够,把大量的教学时间浪费在和学生切身问题关系不大的其它方面,造成了目前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
  4.实践环节薄弱
  课程大多注重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验证、巩固理论知识,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从理论到理论,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然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严重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5.考试制度落后
  现行的考试制度重知识再现、轻创造性思维练。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教材的翻版,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考试题型不合理,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填空、选择、简答、释词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证明题、应用题等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这种考试形式束缚了人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扼制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3]
  6.评价体系片面
  现行的教学评价基本采用的是“指标量化”模式,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评价主体缺乏广泛的参与性,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標,评价方式与方法单一片面,评价机构与制度不健全等。在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教案的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生动等,没有突出考核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4]
  二、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创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传承教育而言的,它要求在系统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思维训练以及方法培养和技能实践,其宗旨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性。创新教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型教育模式则应该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智能开发为手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奠定广博而扎实的基础。[5]
  三、教育模式的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变革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
  理念是变革的先导。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运用所学方法求解一些已知问题,但也会被剥夺主动思维的机会,思想受到禁锢。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将已有知识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革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激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坚持开放式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生活经验,感受人生经历。
  3.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重视基础教育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实现文理科相互渗透。扩大选修课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想象和创造空间。但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一般是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教学;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陈旧,教材更新过慢,很少涉及科学发展前沿,缺少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内容,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新颖性,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针对此类问题,应进一步压缩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鼓励本科生投入到科研中,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放弃单纯的知识传授,实现教学法由“满堂灌”向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的转变,激励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播知识和技能过程的作法,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上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教师敏锐的创造性思维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对于营造学校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富有创造性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5.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不断加强实践教育,不断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并进一步健全科研活动机制,使科研活动常规化、体制化,促进大学生开展课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注重创新能力训练。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在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改革考试制度
  教育离不开考试,考试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可低估,但现行的考试制度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已不适应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必须加快现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制度要从過去只考书本知识向不仅考书本知识更要考实际运用能力转变,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不仅要实行闭卷考试,而且要提倡开卷考试、口试,或以课程论文、设计等形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既有统一考试要求的基本内容题,也可有若干题目让学生自选,实行因材施考,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尤其要多出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
  7.改革评价体系
  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实现从规范性评价制度到创新性评价制度的转变,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科学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系统动态的教学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玉华,付士远.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10):38-39.
  [2]李璘玉.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7-59.
  [3]仇静莉,许海元.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79.
  [4]周苹.关于构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7).
  [5]姚正海.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15(3):47-50.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应当遵守教学规律,科学地、因校制宜地制定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选课制;分班制  作者简介:范洪福(1964-),男,浙江德清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章国庆(1973-),男,土家族,湖北江陵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课题“数学物理方程”资助
期刊
摘要:电工实验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巩固其理论知识。通过分析目前电工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电工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对实验项目和开课方式进行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电工实验教学的认识误区进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实践证明,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电工实验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李定珍(1972-),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
期刊
摘要:通过项目实例,介绍了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方案筛选过程中的应用。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项目方案进行分析,在保证所要求的功能的前提下,探讨方案的优劣,选择最佳方案,为高校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提高投资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价值工程;高校建设;方案筛选   作者简介:张璐(1983-),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基建处,助理工程师;李献策(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基建处,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继电保护装置综合功能增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继电保护日常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复杂;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2008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以填补区内空白,经过2年努力,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提高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教学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模式;手段  作者简介:王玉菡(1981-),女,河北衡水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传热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热能动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传热学”的课程特点和内容分布特色讨论了适合现代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利用问题讨论法、工程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来强化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传热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有其特有的学科地位和意义,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其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考核  作者简介:谭敏(1982-),女,湖南株洲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王栋(1982-),男,彝族,云南红河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广西柳州5456
期刊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针对性强、形象生动、良好交互性等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发完成了“列车牵引计算”CAI教学系统并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质量。  关键词:列车牵引计算;CAI;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吕希奎(1976-),男,辽宁绥中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陈进杰(1963-),男,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43)
期刊
摘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经过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周雪芳(1976-),女,江西丰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讲师;钱胜(1976-),男,安徽合肥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光电子技术”是宁波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内容多,范围广泛,前沿内容变化大。结合当前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宁波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赵洪霞(1970-),女,黑龙江青冈人,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