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应当遵守教学规律,科学地、因校制宜地制定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选课制;分班制
作者简介:范洪福(1964-),男,浙江德清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章国庆(1973-),男,土家族,湖北江陵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课题“数学物理方程”资助项目(2010年—2011年)的研究成果。
中图法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17-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为了适应扩招的新形势,国内高等学校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学制管理实行弹性制,规定本科生学制最长六年,专科生学制最长四年。伴随着学分制的推行,高等学校实行选课制,教师挂牌授课,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不可否认,这样的管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改进教学方式与艺术,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类比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听课;对于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选课制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弊端
但是,自1998年秋季起,随着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四年之内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1]量变引起质变,高校生源起了质的变化,多数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下降,使得选课制遇到了新的挑战,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出现了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常崇尚实用主义。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人们的生活进入信息化社会。在高等学校,许多大学生(大多是男生)沉溺于互联网而不能自拔。他们对待学习非常消极被动,经常旷课、上课迟到,大肆抄袭作业、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对于一些课程的学习几乎处于放弃状态,荒废了学业。为了获得学分和毕业证书,他们不惜冒险在考试中作弊。很显然,对于这样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精神上的鸦片,对网络存在极大的精神依赖,网络的作用弊大于利。这种状况正在国内各所高等学校蔓延,而且愈来愈严重,令广大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在学生选课的动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情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再愿意选择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管理学生严格的教师,而是喜欢选择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一般、管理学生松懈的教师;一些学生为了周四可以回到位于本地区(城市)的家度双休日,往往避免在周五上课,选课时很少考虑选择好老师,而只是考虑上课时间是否方便。利用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十分方便。通过学长关于教师信息的传递,校园网BBS论坛上发布的信息,学生可以很便捷地获取教师的信息。这部分学生的动机显而易见,就是寄托于教师松懈的管理,最终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拿到课程学分,取得毕业证书,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學习获得成果。这绝对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以笔者所承担的“工程数学”课程教学为例,2006年下半年,笔者承担了三门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三个教学班级全部由选课制产生,这三个班级的教学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概率论”班级学生旷课、迟到、抄袭作业成风,学风很差。教师把此情况反映给辅导员,但难见局面改观。期终考查成绩十分糟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班级中,则男女生两极分化。平时上课,女生抢占前排座位,听课认真,作笔记;男生则相反,消极地对待学习,上课坐后排,旷课、迟到成风,上课随便进出教室,抄袭作业成风,遭批评后陋习屡教不改,任课教师感觉心情烦躁、身心疲惫。期终总评成绩中,女生全部及格;而男生的成绩及格率不到一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班级情况特殊,那学期全校开设仅此一个班,学生来自两个完整的专业班级(2005 级医学影像专业1班和2班)。在班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带领下全班学风正,教学纪律优良,平时上课秩序井然,三次考勤全部到齐,并且很少有人迟到,全班学生学习比较整齐,学生提问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教师感觉心情舒畅,教学努力。期终总评成绩较好,不及格率在20% 以下,比较正常。
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在选课制班级中,出现学风差、教学纪律差、成绩低的情况,绝非偶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班级构成复杂,学生干部不能发挥作用,辅导员作用甚微,学生缺乏自律,自我约束力不强,日常教学管理十分困难。作为任课教师需要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既要上好课又要管好学生,实际上比较困难,这是教学管理上的弊端。
二、应对选课制弊端的对策与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内因,教师是主导、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管理模式应当与时俱进,讲究科学,符合教育规律,切合教学实际情况,促使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会促使学生们努力学习,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风、教风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反之,不正确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导致学风、教风与教学质量的滑坡。当然,一种科学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模式必须经过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一段时期的实践摸索才能取得。照搬照抄兄弟学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注定不会成功。
事物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提倡多元化的教学分班管理模式。不同学校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分班管理方式。对于生源佳、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好的高校应该积极采用选课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给学生以选课的主动权。但是,对于生源不佳、招生生源总体上处于全国中下游的高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低”,这就是校情。学校必须根据校情,面对现实,因校制宜地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而不能盲目跟从国内及国外高层次高校的做法,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起不到积极作用,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生源不佳、组织纪律性不好、学习能力不强的现实,学校可以借鉴中学的教学分班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在一些课程教学中,坚决地取消选课制,实行分班制,按专业班级分班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优化教学纪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某些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分成基础班和加强班,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又不致束缚优秀学生的发展,而为他们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在分班制班级中,学生按专业分班教学,首先,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学习中相互讨论很方便,竞争心理较强,自我约束力增强,带动了学习积极性的上升;其次,有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带领和约束,学生们会比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违纪现象减少,教学纪律、考试纪律等增强;第三,教学纪律好,教师上课、辅导答疑心情舒畅,积极性就高,便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相互尊重。这样,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一个班级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第四,在排课时可以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理科课程排在上午,外语、思想品德、政治、法律等文科课程以及体育课程排在下午,充分遵守人在一天之内的思维规律与生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成绩的管理,也应因地制宜,大胆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切合实际,符合校情。对于学生总评成绩,学校不能硬性统一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在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多数班级的学习成绩偏低、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我们应当正视现实,改变以往精英教育形势下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多元化方式考核评价学生。对于选修课程或者考查课程,应当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如出勤、交作业、小测验、读书报告等,淡化期终考试环节,平时成绩、考查成绩可以各占一半;或者进行开卷考查;或者不进行期终书面考查,依平时学习情况或者读书报告直接评定总评成绩。对于必修课或者考试课程,若要进行期末书面考试,教师在命题或者从试题库抽试卷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基本题、稍难题与难题。试题要有层次、梯度,基本题占六成左右;稍难题占三成左右;难题占一成以下。这样,学习尚可的学生可以得到基本题的分数和稍难题的部分分数,考试能及格,降低了不及格率。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得到稍难题的大部分分数与难题的部分分数,取得80分以上的好成绩,把高分比例降下来。只有这样的目标达到了,考试成绩这一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才能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形,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符合中心极限定理。[2]
从笔者2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以上理论分析完全符合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也得到其他教师同仁的赞同。
三、结语
教学班级的划分、学习成绩的登记等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各所高校应当根据校情,符合实际,因校制宜、科学地选择教学管理模式,保证教学效果,努力激活育人机制,促进大众化教育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钟玉海.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19-220.
[2]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7-153.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选课制;分班制
作者简介:范洪福(1964-),男,浙江德清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章国庆(1973-),男,土家族,湖北江陵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课题“数学物理方程”资助项目(2010年—2011年)的研究成果。
中图法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17-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为了适应扩招的新形势,国内高等学校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学制管理实行弹性制,规定本科生学制最长六年,专科生学制最长四年。伴随着学分制的推行,高等学校实行选课制,教师挂牌授课,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不可否认,这样的管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改进教学方式与艺术,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类比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听课;对于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选课制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弊端
但是,自1998年秋季起,随着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四年之内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1]量变引起质变,高校生源起了质的变化,多数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下降,使得选课制遇到了新的挑战,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出现了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常崇尚实用主义。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人们的生活进入信息化社会。在高等学校,许多大学生(大多是男生)沉溺于互联网而不能自拔。他们对待学习非常消极被动,经常旷课、上课迟到,大肆抄袭作业、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对于一些课程的学习几乎处于放弃状态,荒废了学业。为了获得学分和毕业证书,他们不惜冒险在考试中作弊。很显然,对于这样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精神上的鸦片,对网络存在极大的精神依赖,网络的作用弊大于利。这种状况正在国内各所高等学校蔓延,而且愈来愈严重,令广大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在学生选课的动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情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再愿意选择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管理学生严格的教师,而是喜欢选择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一般、管理学生松懈的教师;一些学生为了周四可以回到位于本地区(城市)的家度双休日,往往避免在周五上课,选课时很少考虑选择好老师,而只是考虑上课时间是否方便。利用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十分方便。通过学长关于教师信息的传递,校园网BBS论坛上发布的信息,学生可以很便捷地获取教师的信息。这部分学生的动机显而易见,就是寄托于教师松懈的管理,最终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拿到课程学分,取得毕业证书,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學习获得成果。这绝对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以笔者所承担的“工程数学”课程教学为例,2006年下半年,笔者承担了三门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三个教学班级全部由选课制产生,这三个班级的教学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概率论”班级学生旷课、迟到、抄袭作业成风,学风很差。教师把此情况反映给辅导员,但难见局面改观。期终考查成绩十分糟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班级中,则男女生两极分化。平时上课,女生抢占前排座位,听课认真,作笔记;男生则相反,消极地对待学习,上课坐后排,旷课、迟到成风,上课随便进出教室,抄袭作业成风,遭批评后陋习屡教不改,任课教师感觉心情烦躁、身心疲惫。期终总评成绩中,女生全部及格;而男生的成绩及格率不到一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班级情况特殊,那学期全校开设仅此一个班,学生来自两个完整的专业班级(2005 级医学影像专业1班和2班)。在班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带领下全班学风正,教学纪律优良,平时上课秩序井然,三次考勤全部到齐,并且很少有人迟到,全班学生学习比较整齐,学生提问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教师感觉心情舒畅,教学努力。期终总评成绩较好,不及格率在20% 以下,比较正常。
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在选课制班级中,出现学风差、教学纪律差、成绩低的情况,绝非偶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班级构成复杂,学生干部不能发挥作用,辅导员作用甚微,学生缺乏自律,自我约束力不强,日常教学管理十分困难。作为任课教师需要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既要上好课又要管好学生,实际上比较困难,这是教学管理上的弊端。
二、应对选课制弊端的对策与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内因,教师是主导、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管理模式应当与时俱进,讲究科学,符合教育规律,切合教学实际情况,促使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会促使学生们努力学习,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风、教风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反之,不正确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导致学风、教风与教学质量的滑坡。当然,一种科学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模式必须经过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一段时期的实践摸索才能取得。照搬照抄兄弟学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注定不会成功。
事物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提倡多元化的教学分班管理模式。不同学校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分班管理方式。对于生源佳、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好的高校应该积极采用选课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给学生以选课的主动权。但是,对于生源不佳、招生生源总体上处于全国中下游的高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低”,这就是校情。学校必须根据校情,面对现实,因校制宜地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而不能盲目跟从国内及国外高层次高校的做法,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起不到积极作用,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生源不佳、组织纪律性不好、学习能力不强的现实,学校可以借鉴中学的教学分班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在一些课程教学中,坚决地取消选课制,实行分班制,按专业班级分班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优化教学纪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某些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分成基础班和加强班,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又不致束缚优秀学生的发展,而为他们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在分班制班级中,学生按专业分班教学,首先,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学习中相互讨论很方便,竞争心理较强,自我约束力增强,带动了学习积极性的上升;其次,有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带领和约束,学生们会比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违纪现象减少,教学纪律、考试纪律等增强;第三,教学纪律好,教师上课、辅导答疑心情舒畅,积极性就高,便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相互尊重。这样,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一个班级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第四,在排课时可以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理科课程排在上午,外语、思想品德、政治、法律等文科课程以及体育课程排在下午,充分遵守人在一天之内的思维规律与生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成绩的管理,也应因地制宜,大胆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切合实际,符合校情。对于学生总评成绩,学校不能硬性统一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在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多数班级的学习成绩偏低、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我们应当正视现实,改变以往精英教育形势下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多元化方式考核评价学生。对于选修课程或者考查课程,应当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如出勤、交作业、小测验、读书报告等,淡化期终考试环节,平时成绩、考查成绩可以各占一半;或者进行开卷考查;或者不进行期终书面考查,依平时学习情况或者读书报告直接评定总评成绩。对于必修课或者考试课程,若要进行期末书面考试,教师在命题或者从试题库抽试卷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基本题、稍难题与难题。试题要有层次、梯度,基本题占六成左右;稍难题占三成左右;难题占一成以下。这样,学习尚可的学生可以得到基本题的分数和稍难题的部分分数,考试能及格,降低了不及格率。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得到稍难题的大部分分数与难题的部分分数,取得80分以上的好成绩,把高分比例降下来。只有这样的目标达到了,考试成绩这一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才能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形,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符合中心极限定理。[2]
从笔者2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以上理论分析完全符合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也得到其他教师同仁的赞同。
三、结语
教学班级的划分、学习成绩的登记等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各所高校应当根据校情,符合实际,因校制宜、科学地选择教学管理模式,保证教学效果,努力激活育人机制,促进大众化教育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钟玉海.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19-220.
[2]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7-153.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