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微时代”的降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人们随时随地能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与传播途径使得人们享受信息时代的成果。初中阶段学生身体与思想正处于发展期,他们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极强,新鲜事物能够带给学生们更加强烈的冲击与音响。“微运动”既利用了科技发展成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引导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与繁忙的生活之余参与体育运动,真正将体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适宜学生们的运动方案,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运动指导,这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2 “微运动”及其特征分析
2.1 “微运动”界定
“微运动”是“微时代”的重要产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使得城市生活的人们鲜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缺失导致人类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等等疾病,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开始寻求更加简单的运动方式,他们徒手或借助简单器材在办公室空间内开展运动,有效改善体质健康水平,这也是“微运动”的雏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运动”之中,“微软件+运动”的模式使得参与者能够得到全方位锻炼。“微运动”让更多人便捷地参与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利用微软件为自己量体裁衣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同时智能软件能够给予运动者指导和提醒,直观呈现运动成果并激活个体运动兴趣,微运动的价值日益凸显。
2.2 “微运动”的特征分析
相较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而言,“微运动”同样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特点与需求为学生建构适宜的体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们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促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微运动”与传统体育教育均对学生身体素质保持了高度重视,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健康发育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当下成长,更影响到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微运动”对学生们的需求和爱好保持了更高的关注度,教师借助“微信”和“QQ”等软件构建起交流活动平台,引导学生们定时参与体育运动并及时解答学生们的运动困惑,依托智能软件密切监测学生健康状况,给予学生们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精准发现学生们的运动特长与运动兴趣。“微运动”不仅仅为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并演示技术动作,同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随时随地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体育课程成为学生们的负担,而是让学生们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使得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们的主动需求。
3 “微运动”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实践
3.1 “微运动”的课程内容优化
初中体育教师在借助“微运动”理论展开中学课程优化设计时应该从课程内容优化入手,关注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知识选择,引导学生们深入感知和体会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确保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树立良好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态度,为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例如田径教学始终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田径中长跑存在恐惧和抗拒心理,传统训练模式让学生们感觉到身心俱疲,笔者借助“微运动”展开教学内容创新,帮助学生们重新认识中长跑。笔者在班级“微信群”内发布了“长跑月赛计划”,学生们可以利用“微信运动”记录自己一个月的奔跑距离,累计距离最长的十名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月跑之星”的荣誉称号,同时还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这项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参与,笔者适时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中长跑的技术要领,借助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训练并巩固技术,将技术讲解的视频分享到微信群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利用视频优化自己的中长跑技术。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奔跑的视频分享到群里作为打卡晒报告的成果,这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们的田径中长跑热情。
3.2 “微运动”的教学评价完善
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微运动”教学时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根据“微运动”的教学特征做出适时调整,准确把握教学实施效果并明确学生们的学习动态,结合学生运动成果做出及时教学调整,弥补教学缺陷并突出“微运动”教学价值,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笔者在教学中构建起三级评价体系,第一层级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目标三大方向,第二层级则将身体素质细化为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心理素质细化为普遍心理状况与课程心理状况、学习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与知识技能运动情况,第三层级再次进行评价指标的细化,例如身體机能细化为肺活量、血压、心率,普遍心理状况细化为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适应能力,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细化为运动知识、技能准确性、创新探索能力等等。多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构建能够保证教师在“微运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不同维度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展开综合性评价,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效,持续推动教学优化与教学改进,使得“微运动”教学能够准确契合学生们的成长动态。
3.3 “微运动”的教学形式创新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既要关注内容的拓展与评价的完善,同时也要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调整,有效强化体育课堂对初中学生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实践,为“微运动”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基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们的知识获取途径更加多元,体育课堂的很多教育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新鲜,教师如果不能持续创新教学形式则很难让学生们保持课堂专注度。笔者在“微运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并密切关注学生们的状态,依据学生的建议对课堂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之中,笔者引入了“微视频+微小组”的教学模式,教师录制了健美操教学视频,将运动的关键要点用突出方式标注和呈现,鼓励学生们自由组合形成多个“微小组”,小组同学共同展开健美操训练活动,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趣事,利用“微视频”展示小组学生的学习成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更有成效。又如篮球教学,笔者引入了“微训练+微考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每天在微信群中上传自己的训练视频,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扶助,共同实现篮球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完成教学后笔者组织了“一对一斗牛”、“技巧比赛”、“团队对抗赛”等微赛事,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并检验学生们的训练成果。
3.4 “微运动”的师生交流强化
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体育课堂改革的重要催化剂,充分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情感,共同为课堂教学发展提供支持。“微运动”作为全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空间,教师与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起坚固的友谊。笔者在“微运动”教学之中积极向学生们征求意见并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感受,笔者在每次授课前都会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们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形式,在授课完成后询问学生们的感受和体会。例如很多学生们对篮球非常感兴趣,笔者就会在重要比赛之后与学生们分享赛事集锦,鼓励学生关注自己喜爱的球星并学习他们的积极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不断增多,教学质量随着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
“微时代”的降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人们随时随地能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与传播途径使得人们享受信息时代的成果。初中阶段学生身体与思想正处于发展期,他们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极强,新鲜事物能够带给学生们更加强烈的冲击与音响。“微运动”既利用了科技发展成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引导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与繁忙的生活之余参与体育运动,真正将体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适宜学生们的运动方案,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运动指导,这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2 “微运动”及其特征分析
2.1 “微运动”界定
“微运动”是“微时代”的重要产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使得城市生活的人们鲜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缺失导致人类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等等疾病,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开始寻求更加简单的运动方式,他们徒手或借助简单器材在办公室空间内开展运动,有效改善体质健康水平,这也是“微运动”的雏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运动”之中,“微软件+运动”的模式使得参与者能够得到全方位锻炼。“微运动”让更多人便捷地参与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利用微软件为自己量体裁衣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同时智能软件能够给予运动者指导和提醒,直观呈现运动成果并激活个体运动兴趣,微运动的价值日益凸显。
2.2 “微运动”的特征分析
相较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而言,“微运动”同样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特点与需求为学生建构适宜的体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们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促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微运动”与传统体育教育均对学生身体素质保持了高度重视,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健康发育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当下成长,更影响到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微运动”对学生们的需求和爱好保持了更高的关注度,教师借助“微信”和“QQ”等软件构建起交流活动平台,引导学生们定时参与体育运动并及时解答学生们的运动困惑,依托智能软件密切监测学生健康状况,给予学生们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精准发现学生们的运动特长与运动兴趣。“微运动”不仅仅为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并演示技术动作,同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随时随地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体育课程成为学生们的负担,而是让学生们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使得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们的主动需求。
3 “微运动”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实践
3.1 “微运动”的课程内容优化
初中体育教师在借助“微运动”理论展开中学课程优化设计时应该从课程内容优化入手,关注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知识选择,引导学生们深入感知和体会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确保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树立良好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态度,为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例如田径教学始终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田径中长跑存在恐惧和抗拒心理,传统训练模式让学生们感觉到身心俱疲,笔者借助“微运动”展开教学内容创新,帮助学生们重新认识中长跑。笔者在班级“微信群”内发布了“长跑月赛计划”,学生们可以利用“微信运动”记录自己一个月的奔跑距离,累计距离最长的十名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月跑之星”的荣誉称号,同时还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这项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参与,笔者适时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中长跑的技术要领,借助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训练并巩固技术,将技术讲解的视频分享到微信群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利用视频优化自己的中长跑技术。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奔跑的视频分享到群里作为打卡晒报告的成果,这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们的田径中长跑热情。
3.2 “微运动”的教学评价完善
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微运动”教学时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根据“微运动”的教学特征做出适时调整,准确把握教学实施效果并明确学生们的学习动态,结合学生运动成果做出及时教学调整,弥补教学缺陷并突出“微运动”教学价值,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笔者在教学中构建起三级评价体系,第一层级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目标三大方向,第二层级则将身体素质细化为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心理素质细化为普遍心理状况与课程心理状况、学习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与知识技能运动情况,第三层级再次进行评价指标的细化,例如身體机能细化为肺活量、血压、心率,普遍心理状况细化为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适应能力,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细化为运动知识、技能准确性、创新探索能力等等。多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构建能够保证教师在“微运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不同维度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展开综合性评价,准确把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效,持续推动教学优化与教学改进,使得“微运动”教学能够准确契合学生们的成长动态。
3.3 “微运动”的教学形式创新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既要关注内容的拓展与评价的完善,同时也要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调整,有效强化体育课堂对初中学生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实践,为“微运动”的持续推进提供坚实基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们的知识获取途径更加多元,体育课堂的很多教育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新鲜,教师如果不能持续创新教学形式则很难让学生们保持课堂专注度。笔者在“微运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并密切关注学生们的状态,依据学生的建议对课堂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之中,笔者引入了“微视频+微小组”的教学模式,教师录制了健美操教学视频,将运动的关键要点用突出方式标注和呈现,鼓励学生们自由组合形成多个“微小组”,小组同学共同展开健美操训练活动,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趣事,利用“微视频”展示小组学生的学习成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更有成效。又如篮球教学,笔者引入了“微训练+微考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每天在微信群中上传自己的训练视频,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扶助,共同实现篮球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完成教学后笔者组织了“一对一斗牛”、“技巧比赛”、“团队对抗赛”等微赛事,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并检验学生们的训练成果。
3.4 “微运动”的师生交流强化
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体育课堂改革的重要催化剂,充分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情感,共同为课堂教学发展提供支持。“微运动”作为全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空间,教师与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起坚固的友谊。笔者在“微运动”教学之中积极向学生们征求意见并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感受,笔者在每次授课前都会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们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形式,在授课完成后询问学生们的感受和体会。例如很多学生们对篮球非常感兴趣,笔者就会在重要比赛之后与学生们分享赛事集锦,鼓励学生关注自己喜爱的球星并学习他们的积极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不断增多,教学质量随着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