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金声恒,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现为省示范高中骨干地理教师。曾经发表多篇教育教改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深感教师的“度”和学生的“悟”的重要性。以此文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效率
时光荏苒,遵义五中加入贵州省第一批新课程改革项目学校也近六年。通過与兄弟学校各位同仁交流和学习,我受益非浅。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时不我待,新课程改革无疑给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注入一针“强心剂”。高效教学成为了新课改的方向和最终落脚点。两者有机结合就是当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结合点。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与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科学地引导学生质疑,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因而我们45分钟的课堂必须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此使教学环节全面优化,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近两年来,我在教学過程中注意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望与各位教师探讨。
1.在教学中,注意自己教学的“度”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课本内容不多,涉及面相当广。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搞清楚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备课中将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和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考纲》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談,更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的的感受来上课,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比如上高中必修二《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时,我围绕工业特征分三步阐述工业区位及其内容。第一步:明确工业的区位特征: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即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益(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发展,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环境效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第二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自然因素工业生产除采掘业外,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地价社会协作等;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尽量减少污染,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要根据风向和水流方向布局。第三步列表比较五类工业的特征和原则。使学生很快明确工业区位特征,掌握了工业的布局原则。
2.在教学過程中增强学生的“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教学的主体和灵魂,通過教师的教学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和探究能力就会最大得到培养或提高,师生合作就会在教学中实现。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习的感悟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预先设计好学案。在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预设教学“疑点”,给学生提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识难解疑的過程。我在讲授必修二《环境问题》一节内容时,切合生活实际预设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画面一,当我们仰望蔚蓝的天空,金色的太阳射出缕缕光线,各种飞鸟在自由飞翔。婀娜的垂柳青丝飘逸在水面上,成熟待收的麦田随风泛起金浪。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自然画卷呀。这是人与自然多么和谐的伊甸园。画面二,当我们穿過城市的大街小巷,背着书包去上学,在路上看到空中无数的微尘,遮天蔽日阵阵阴霾,嗅到刺鼻的汽车尾气,听到刺耳的喇叭声,河流被工厂和城市的排出的污水染得目不忍睹,鱼儿挣扎着跃出水面等等。当我们吃着诱人的小吃时,愕然的听到,猪肉里面会有猪肉精,雪白的鸡爪被福尔马林浸泡,鲜红的蛋黄里有苏丹红,面条含有吊白块,天天放学吃到的还有“化学火锅”和“地沟油”。通過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现两组画面的不同景观,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明白了什么是环境问题,领悟到了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保护环境的重要。大家都向往和憧憬着“明月照疏林,梦溪洞中流,源涤玉泉涌,鱼儿欢畅游。”的环境。同时也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
借新课程改革之春风,改变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切合时代的教学理念,“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授人鱼,仅有一餐,授人渔享一生。在我们践行新课改方法的同时,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会”中“会学”。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就有问题,有问题才能启发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最有效?我认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有效。愿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勇于探究,不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深感教师的“度”和学生的“悟”的重要性。以此文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效率
时光荏苒,遵义五中加入贵州省第一批新课程改革项目学校也近六年。通過与兄弟学校各位同仁交流和学习,我受益非浅。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时不我待,新课程改革无疑给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注入一针“强心剂”。高效教学成为了新课改的方向和最终落脚点。两者有机结合就是当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结合点。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与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科学地引导学生质疑,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因而我们45分钟的课堂必须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此使教学环节全面优化,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近两年来,我在教学過程中注意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望与各位教师探讨。
1.在教学中,注意自己教学的“度”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课本内容不多,涉及面相当广。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搞清楚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备课中将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和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考纲》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談,更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的的感受来上课,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比如上高中必修二《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时,我围绕工业特征分三步阐述工业区位及其内容。第一步:明确工业的区位特征: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即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益(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发展,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环境效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第二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自然因素工业生产除采掘业外,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地价社会协作等;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尽量减少污染,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要根据风向和水流方向布局。第三步列表比较五类工业的特征和原则。使学生很快明确工业区位特征,掌握了工业的布局原则。
2.在教学過程中增强学生的“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教学的主体和灵魂,通過教师的教学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和探究能力就会最大得到培养或提高,师生合作就会在教学中实现。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习的感悟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预先设计好学案。在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预设教学“疑点”,给学生提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识难解疑的過程。我在讲授必修二《环境问题》一节内容时,切合生活实际预设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画面一,当我们仰望蔚蓝的天空,金色的太阳射出缕缕光线,各种飞鸟在自由飞翔。婀娜的垂柳青丝飘逸在水面上,成熟待收的麦田随风泛起金浪。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自然画卷呀。这是人与自然多么和谐的伊甸园。画面二,当我们穿過城市的大街小巷,背着书包去上学,在路上看到空中无数的微尘,遮天蔽日阵阵阴霾,嗅到刺鼻的汽车尾气,听到刺耳的喇叭声,河流被工厂和城市的排出的污水染得目不忍睹,鱼儿挣扎着跃出水面等等。当我们吃着诱人的小吃时,愕然的听到,猪肉里面会有猪肉精,雪白的鸡爪被福尔马林浸泡,鲜红的蛋黄里有苏丹红,面条含有吊白块,天天放学吃到的还有“化学火锅”和“地沟油”。通過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现两组画面的不同景观,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明白了什么是环境问题,领悟到了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保护环境的重要。大家都向往和憧憬着“明月照疏林,梦溪洞中流,源涤玉泉涌,鱼儿欢畅游。”的环境。同时也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
借新课程改革之春风,改变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切合时代的教学理念,“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授人鱼,仅有一餐,授人渔享一生。在我们践行新课改方法的同时,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会”中“会学”。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就有问题,有问题才能启发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最有效?我认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有效。愿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勇于探究,不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