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胞代谢”专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该专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较为畏惧,答题时失分较多。本文在分析学生解答本专题题目出错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供广大师生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细胞代谢;解题出错;应对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谈论的永恒话题,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主题。然而,在高中生物一线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题目教师反复地讲,但是学生依然重复出错,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与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学生解题时出错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去反思学生解题出错的成因,在策略上给予学生帮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学生下次继续犯错。“细胞代谢”专题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章节,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与分析,并结合教学经历,总结了几种学生解答本专题题目的出错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審题失误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学生解题的第一步,审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学生答题能否得分。学生在审题环节常犯的错误有:无良好的审题习惯、无法抓住关键词、审题不透彻。有的学生不重视题干中的文字,甚至不看题干就直接答题,没有好的审题习惯;有的学生即使看了题干文字,也无法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不能捕捉到答题的方向与要点;有的学生审题时“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没有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无法揣测到命题人的意图。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确保检查没有出现视觉错误后,再动笔做题。如,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什么?学生在解题时认为本题太容易,而且题干中出现了“脂肪酶”这个词,所以学生在看到本题时会想当然地认为答案是脂肪酶。其实,学生在审题时应该明确几个问题:1.“够促使脂肪酶水解”是定语,是用来修饰酶的;2.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通过上述思考,就会想到正确答案是蛋白酶。又如,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结果如下图(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在阅读本题题干时,首先应该抓住关键词“密闭玻璃容器”“CO2浓度”“呼吸强度恒定”,然后思考:1.在密闭玻璃容器中绿藻会发生哪些代谢过程?能否进行光合作用?2.有哪些代谢过程会影响CO2的浓度变化?通过上述思考,学生就会大致把握本题的命题意图。
二、识图能力弱,图文转换能力差
在高中生物试题中不乏表格、曲线图、柱形图、坐标图的“身影”。这些题目通常是基于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依托一系列的表格、图形,旨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失分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看清楚横、纵坐标的意义,无法将表格中数据转换为图形、不能将图形与基本生物学原理联系起来,对于一些多元复合型曲线图,缺乏由单一到多维、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思维方式。学生失分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生物科学实验思维方法的缺失与漏洞。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生物实验中的对照、单一变量、等量性等原则,才有可能理性地分析这些图表,才能更好地避免解题时失分。如,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涉及到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坐标图中包含四个曲线。我们在分析该坐标图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认清坐标图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横坐标为pH,它会影响酶的活性,可以将它看作实验的自变量。纵坐标是反应剩余量,纵坐标数值的大小与酶促反应的快慢呈负相关。当pH为8时,曲线的纵坐标最小,代表此时酶促反应的速率最大。2.单一分析坐标图中的曲线。如温度为350C时,曲线的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实,这根抛物线是由无数个坐标点连接而成的,即当温度恒定为350C,各组反应物量、反应时间都相同时,由多组pH为横坐标、反应物剩余量为纵坐标的平行小实验组成。3.对比多根曲线。当pH为某个值时,一般会与四根曲线形成四个不同的交点,造成这四个点纵坐标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相同,此时,温度为自变量,反应物剩余量为因变量,pH为无关变量,其实又是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因此,对于这道试题,学生只有对曲线图进行多角度分析后,才能理清实验思路,体味到生物实验的魅力,从而避免解题时失分。
三、未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图不完善
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物教材中存在大量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生物核心概念的掌握过程。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是从学习单个孤立的概念入手,慢慢地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构建一个完备的概念网络图。很多生物试题涉及到对多个生物学概念的考查,如果学生只是孤立地掌握某一个概念,就很难从单一的概念去进行发散,无法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解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如,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不同生物体中ATP的产生途径。题目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肌糖原、肝糖原,学生如果未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思考问题,就会导致做题出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构建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四、表述能力不佳,叙述方式不当
学生能用生物学术语描述、解释生物学现象、原理与过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学生表述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生物非选择题中,学生在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法用生物学术语来表述,表述停留在表面层次,使用的语言缺乏逻辑性,词不达意,书写潦草、错别字多。针对学生表述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默写、去表述,利用投影设备适当地去展示学生的原始答案,让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表达方式,分析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表述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叙述方式,从而避免在考试时因表述不当而失分。
参考文献:
[1]许丽华.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出错原因及对策之我见[J].中学数学研究,2013(11):41-42.
[2]孟琴.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63.
[3]何畏,刘世旺,王德法,邹娟.2015年新课标I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6):97-101.
【关键词】细胞代谢;解题出错;应对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谈论的永恒话题,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主题。然而,在高中生物一线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题目教师反复地讲,但是学生依然重复出错,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与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学生解题时出错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去反思学生解题出错的成因,在策略上给予学生帮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学生下次继续犯错。“细胞代谢”专题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章节,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与分析,并结合教学经历,总结了几种学生解答本专题题目的出错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審题失误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学生解题的第一步,审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学生答题能否得分。学生在审题环节常犯的错误有:无良好的审题习惯、无法抓住关键词、审题不透彻。有的学生不重视题干中的文字,甚至不看题干就直接答题,没有好的审题习惯;有的学生即使看了题干文字,也无法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不能捕捉到答题的方向与要点;有的学生审题时“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没有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无法揣测到命题人的意图。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确保检查没有出现视觉错误后,再动笔做题。如,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什么?学生在解题时认为本题太容易,而且题干中出现了“脂肪酶”这个词,所以学生在看到本题时会想当然地认为答案是脂肪酶。其实,学生在审题时应该明确几个问题:1.“够促使脂肪酶水解”是定语,是用来修饰酶的;2.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通过上述思考,就会想到正确答案是蛋白酶。又如,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结果如下图(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在阅读本题题干时,首先应该抓住关键词“密闭玻璃容器”“CO2浓度”“呼吸强度恒定”,然后思考:1.在密闭玻璃容器中绿藻会发生哪些代谢过程?能否进行光合作用?2.有哪些代谢过程会影响CO2的浓度变化?通过上述思考,学生就会大致把握本题的命题意图。
二、识图能力弱,图文转换能力差
在高中生物试题中不乏表格、曲线图、柱形图、坐标图的“身影”。这些题目通常是基于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依托一系列的表格、图形,旨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失分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看清楚横、纵坐标的意义,无法将表格中数据转换为图形、不能将图形与基本生物学原理联系起来,对于一些多元复合型曲线图,缺乏由单一到多维、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思维方式。学生失分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生物科学实验思维方法的缺失与漏洞。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生物实验中的对照、单一变量、等量性等原则,才有可能理性地分析这些图表,才能更好地避免解题时失分。如,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涉及到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坐标图中包含四个曲线。我们在分析该坐标图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认清坐标图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横坐标为pH,它会影响酶的活性,可以将它看作实验的自变量。纵坐标是反应剩余量,纵坐标数值的大小与酶促反应的快慢呈负相关。当pH为8时,曲线的纵坐标最小,代表此时酶促反应的速率最大。2.单一分析坐标图中的曲线。如温度为350C时,曲线的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实,这根抛物线是由无数个坐标点连接而成的,即当温度恒定为350C,各组反应物量、反应时间都相同时,由多组pH为横坐标、反应物剩余量为纵坐标的平行小实验组成。3.对比多根曲线。当pH为某个值时,一般会与四根曲线形成四个不同的交点,造成这四个点纵坐标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相同,此时,温度为自变量,反应物剩余量为因变量,pH为无关变量,其实又是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因此,对于这道试题,学生只有对曲线图进行多角度分析后,才能理清实验思路,体味到生物实验的魅力,从而避免解题时失分。
三、未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图不完善
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物教材中存在大量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生物核心概念的掌握过程。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是从学习单个孤立的概念入手,慢慢地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构建一个完备的概念网络图。很多生物试题涉及到对多个生物学概念的考查,如果学生只是孤立地掌握某一个概念,就很难从单一的概念去进行发散,无法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解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如,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不同生物体中ATP的产生途径。题目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肌糖原、肝糖原,学生如果未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思考问题,就会导致做题出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构建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四、表述能力不佳,叙述方式不当
学生能用生物学术语描述、解释生物学现象、原理与过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学生表述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生物非选择题中,学生在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法用生物学术语来表述,表述停留在表面层次,使用的语言缺乏逻辑性,词不达意,书写潦草、错别字多。针对学生表述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默写、去表述,利用投影设备适当地去展示学生的原始答案,让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表达方式,分析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表述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叙述方式,从而避免在考试时因表述不当而失分。
参考文献:
[1]许丽华.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出错原因及对策之我见[J].中学数学研究,2013(11):41-42.
[2]孟琴.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63.
[3]何畏,刘世旺,王德法,邹娟.2015年新课标I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6):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