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6-01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着无数经典诗篇。古诗词承载着历史的兴衰,见证着江山的更迭,彰显着中华儿女独有的精气神。古诗词亦是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历漫漫岁月的洗礼,光彩依旧。现如今它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正叩击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熏陶和享受。
古诗词意蕴深刻,表达形式含蓄,充满了意境之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而且还能引导儿童从优美的诗句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诗人的写作背景又极为复杂,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地探索着。今天很荣幸听了几位老师的古诗词教学,对我的启发很大,他们为我解开了困惑,让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使古诗词的教学更有效。
一、反复吟诵,读中悟诗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几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能够把朗读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的适当引导,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造了条件,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个性都参与到了朗读实践中。正因为如此,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韵味、意境,都在读中得以感知和领悟。渠咏梅老师在执教《渔歌子》一词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接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引导学生把心底看到的画面讲给大家听,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诗人的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最后老师出示张志和之兄所作,与《渔歌子》应答,学生在反复吟诵“不须归”中,读懂了诗歌的意境,读出了诗人那种“退居官场,隐居江湖” 悠然脱俗的意趣。
在我看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还要重视在读中引导与点悟,并提出一定的读书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努力创设情境,再现情景,渲染氛围,方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读的气氛,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感情朗读。
二、抓住“字眼”,品中明诗意
古诗词语言凝练,诗人往往将复杂的情感凝于一字、一词或一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这些“眼”,才能更有利于理解诗意,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个“眼”好比一个突破口,口一破,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张建老师在《春夜喜雨》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喜”字展开教学;曹凯老师在《七律 长征》的教学中,则始终围绕第一句展开,“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说出“远征难”,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引导学生说出“只等闲”。曹老师紧扣这一句话来引导学生体悟红军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扣住了“眼”,不但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深刻,而且使教师教学事半功倍。
三、渗透背景,悉中知诗态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相距甚远,诗词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历史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当的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春夜喜雨》中,诗人杜甫因何而喜?《七步诗》中的“豆子和豆秸”的喻体所指为谁?于谦为何创作出如此刚烈的《石灰吟》。诚然,学生如不能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际遇,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但我们也要注意,时代背景的介绍不要过于“细”、过于“全”,过“细”过“全”不仅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介绍时尽量选择该古诗关系密切且有助于理解诗意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四、方法纷呈,学中现诗情
古代诗人善用含蓄、意韵深刻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就必须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大胆且符合实际的联想,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以及合适氛围的创造。如何再现诗歌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将诗歌的情境之美呈现出来。学生获得了一个感性认知,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从教数十年,个人认为诗歌情境的呈现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与好友分别,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清平乐 村居》则通过表演再现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状态,如此等等。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体悟诗歌,感受情境之美。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引导他们在诗词中陶冶性情,放飞心灵,从热爱古诗中理解欣赏它的内在神韵,使诗歌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和发扬下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着无数经典诗篇。古诗词承载着历史的兴衰,见证着江山的更迭,彰显着中华儿女独有的精气神。古诗词亦是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历漫漫岁月的洗礼,光彩依旧。现如今它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正叩击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熏陶和享受。
古诗词意蕴深刻,表达形式含蓄,充满了意境之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而且还能引导儿童从优美的诗句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诗人的写作背景又极为复杂,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地探索着。今天很荣幸听了几位老师的古诗词教学,对我的启发很大,他们为我解开了困惑,让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使古诗词的教学更有效。
一、反复吟诵,读中悟诗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几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能够把朗读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的适当引导,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造了条件,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个性都参与到了朗读实践中。正因为如此,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韵味、意境,都在读中得以感知和领悟。渠咏梅老师在执教《渔歌子》一词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接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引导学生把心底看到的画面讲给大家听,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诗人的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最后老师出示张志和之兄所作,与《渔歌子》应答,学生在反复吟诵“不须归”中,读懂了诗歌的意境,读出了诗人那种“退居官场,隐居江湖” 悠然脱俗的意趣。
在我看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还要重视在读中引导与点悟,并提出一定的读书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努力创设情境,再现情景,渲染氛围,方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读的气氛,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感情朗读。
二、抓住“字眼”,品中明诗意
古诗词语言凝练,诗人往往将复杂的情感凝于一字、一词或一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这些“眼”,才能更有利于理解诗意,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个“眼”好比一个突破口,口一破,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张建老师在《春夜喜雨》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喜”字展开教学;曹凯老师在《七律 长征》的教学中,则始终围绕第一句展开,“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说出“远征难”,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引导学生说出“只等闲”。曹老师紧扣这一句话来引导学生体悟红军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扣住了“眼”,不但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深刻,而且使教师教学事半功倍。
三、渗透背景,悉中知诗态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相距甚远,诗词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历史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当的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春夜喜雨》中,诗人杜甫因何而喜?《七步诗》中的“豆子和豆秸”的喻体所指为谁?于谦为何创作出如此刚烈的《石灰吟》。诚然,学生如不能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际遇,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但我们也要注意,时代背景的介绍不要过于“细”、过于“全”,过“细”过“全”不仅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介绍时尽量选择该古诗关系密切且有助于理解诗意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四、方法纷呈,学中现诗情
古代诗人善用含蓄、意韵深刻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就必须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大胆且符合实际的联想,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以及合适氛围的创造。如何再现诗歌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将诗歌的情境之美呈现出来。学生获得了一个感性认知,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从教数十年,个人认为诗歌情境的呈现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与好友分别,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清平乐 村居》则通过表演再现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状态,如此等等。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体悟诗歌,感受情境之美。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引导他们在诗词中陶冶性情,放飞心灵,从热爱古诗中理解欣赏它的内在神韵,使诗歌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