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注重抓“三农”工作(一)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人均耕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过去种田人吃不饱饭见怪不怪,缺钱更是普遍现象。新中国成立至“一五”计划完成,是福建农业短暂的蓬勃发展时期;从“二五”开始的长达20年里,“左”的错误导致了全省农业发展缓慢,路子越走越窄。这充分说明,社会制度、政治环境、经济体制的优劣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粮食这个基础的基础
  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是计划经济时代提出的,但永远不会过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胡平主持省政府工作首先遇到的重要课题,因为当时的米袋子、菜篮子始终处在紧张运行状态中。
  1、新时期城乡出现的新情况
  1981年,全省农村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好转,新问题也伴随而来。
  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由生产队为基础转为一家一户,从耕地、育种、播种、施肥、治虫到收成都小型化,有些地方拖拉机、收割机派不上用场了;兴修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由于人民公社体制解体而停顿了;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良种场等一整套农业服务体系面临新的困难和考验。
  市场供应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城镇人口大为增加,粮食需求量急剧上升。还有,城市里每人要有三厘菜地的生产量,稍有疏忽或自然灾害,都会影响供应与民心稳定。且福建人完全不同于北方人,三天不吃青,眼里冒火星,大家只认绿色叶菜才是真正的蔬菜,大白菜都看不上,萝卜、马铃薯更不算数。菜地的增加,必然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另外,由于政策放松,有些务工的近郊农民不仅不种菜,还到城里买菜,加剧了需求矛盾。
  生活改善引起的变化。由于收入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高了,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消费与日俱增,过去只求有,现在则要求品种多、品质好。人们对与粮食有直接、间接关系的副食品质量、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制定优惠政策措施抓粮食生产与定購
  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从1983年开始,全省设立商品粮基地县15个,从政策、物资、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当年合同定购粮食10.87亿斤,占全省定购总量的43.5%。
  推广杂交水稻。经过几年试验、示范,1983年全省高产的杂交水稻达3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近20%。
  改造中低产田。1982年全省中低产田面积1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7%。平均亩产增加100斤,投入1元可得到11.5元的产出。
  搞好产前产中服务。全省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1985年比1978年都翻了一番多,水利工程定责任制,有效灌溉面积比人民公社解体前还有所增加。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把县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经济作物站和农科所结合起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综合性技术服务指导。
  抓好农业引进。胡平提出:农业生产必须脱胎换骨,从良种开始抓起。1985年后陆续大量地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粮食、水产、蔬菜、食用菌、畜禽、水果、花卉等方面的近千个优良品种,引进先进种植、养殖与培育技术,尤其在闽南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股“农业引进热”。
  保护种粮积极性。对全省种粮多、贡献大的农户持续表彰、奖励。
  二、把搞“大农业”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起点
  新时期里,福建农村商品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了,发展大农业是起点。
  1、多种经营有了很大发展
  1985年,全省经济作物面积近1000万亩,比1978年扩大70%。同时,开始实行科学种植,增加单产。
  各地还重视发展名、优、特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1985年全省出口茶叶、水仙花球、各种干鲜果、蘑菇、芦笋、莲子等罐头创汇1亿美元以上。部分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1985年,全省龙眼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荔枝居第二位,香蕉居第三位,凤梨居第四位,柑桔居第五位,茶叶居第五位,其中乌龙茶、茉莉花茶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甘蔗亩产居全国第一位。
  福建20世纪80年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乡镇企业外,是从“两水”(水果、水产)起步的。水果方面,1984年,省里总结推广永春天马果场柑桔上山的经验,全省随即出现种果热,从莆田市到同安县,利用福厦公路两侧丘陵地建立了“龙眼带”,从漳州市到福安县建立了“荔枝带”。从此,全省水果生产发生两大转变:土地利用上向山地、丘陵地发展,布局上由沿海平原向自然条件适合的山区逐步发展,1985年全省新种水果55.4万亩,基本上都利用山地和丘陵地。
  2、牧业渔业副业起步快
  畜牧业,积极推选良种化,种植优质饲料草。198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17%,但比全国同年的比重低3个百分点,绝对数位居全国第20位。1985年全省肉类产品达44万吨,比1980年增长83%。
  水产方面,一是进行体制改革,海上捕捞业实行以船为核算单位,实行收购量与渔需物资挂钩;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实行鱼粮挂钩,收购一斤鱼奖励半斤粮。二是渔业生产手段不断改善。三是兴办一批国营和民营养殖场,扩大了生产能力。四是渔港码头和后勤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五是水产科技力量逐步加强。1985年全省渔业总产量76万吨,比1978年增长70%,总产量和渔业捕捞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海水养殖居全国第一位,淡水养殖居全国第十四位。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449元,比1980年的87元增长了4倍多。
  全省农村各种副业也有很大发展。
  3、“大农业”格局雏形初现
  198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9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73倍。农业与林、牧、副、渔业的比重,1978年为78∶22,1985年优化为60∶40。小农业内部,1978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为84∶16。农业生产商品率为33%(1950年就达到了30%)。1985年,这种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当年全省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总值39亿元,比1978年增长1.3倍。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158.8亿元中,三大产业之比为62∶28∶10,与1978年比,农业比重下降了,工业和服务业都提高了。以上数据表明,1985年,全省“大农业”格局初露端倪,这是划时代的巨变,主要得益于全省上下着手开发山海资源。   4、新的活力开始显现
  截至1984年6月底统计,全省“两户一体”(种植、养殖专业户,经济联合体)的总户数达90万户,占农村总户数近20%。如龙海市“种花状元”王茂盛办起了拥有7亩面积的家庭花圃,年收入15万元,这在当时是很大数字。此后,全村农民纷纷仿效。这是专业户造就专业村的典型。
  以上这些,属于农村、农业生产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中的显著变化,有的虽仅处于萌芽状态,但已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向,必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
  三、把林业与水土保持列入基础产业
  福建建设全国林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省林业用地1.4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其中森林面积6800万亩。1983年调查,全省活立木蓄积量4.3亿立方米,比1948年增长2.6倍。森林覆盖率为39.8%,居全国之冠。
  1、两大问题的困扰
  乱砍滥伐。全省森林蓄积量虽增加了,但由于成熟林比重过小,森林资源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1983年普查,全省森林蓄积量比1978年净减8.2%。
  水土流失严重。1981年,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1164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75%,比1963年的7500平方公里增長55%。全省16个贫困县、边缘县中,有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其他县份不少也是“创伤累累”。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有70%是人为的。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水土流失原因有垦荒、开山种茶等,但乱砍滥伐是罪魁祸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又给植树造林尤其成活率以及发展经济作物带来了很大困难。
  2、抓好林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中全会后,福建在林业生产关系中开始实行“三定”,即核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到1984年底,全省90%的山地、林地的权属得到确定,划定了自留山1100万亩。到1985年底,全省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可喜局面,乡村集体林场、林业承包专业户、联合体大量涌现。1984年后,在全省范围内大搞植树造林。
  198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建设步伐和防护林工程建设,几年里取得了很大进展。全省建起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9万亩。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
  新时期里,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两个文明建设”之中。省政府年年召开数次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1987年5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胡平在会上作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报告。摘录如下:第一,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精神财富,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天长日久,却能人为地毁于一旦。我们既不能毁掉祖宗遗产,也不能砸子孙的饭碗。对此必须警钟长鸣!第二,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教训,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而要闯出一条“边开发,边保护”的新路。第三,把效益寓于保护之中。环境是无价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姑且不论。保护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先进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能或早或迟地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这方面往往被忽视。第四,摆正几个关系,眼前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五,搞好“九坚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坚持把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积极性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制,坚持把传统与先进技术密切结合起来(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坚持突出重点、加大水土流失重点县的治理力度,坚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举的惩治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机制,坚持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结合。第六,到1989年建国40周年时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到2000年完成全省水土流失治理。
  新时期里,省委、省政府开始把林业和水土保持列为“两个文明”的基础,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措施,狠抓落实,初见成效。
其他文献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全球治理、国际竞争、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课题与挑战,创新政务信息化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函〔2017〕93号),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规范和指导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贯彻落实十八大
期刊
2017年9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创响中国·长春站”活动在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启动。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师斌,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工信厅党组成員姚忠龙以及人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此次活动。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副秘书长马长山、市双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开发区、长春新区相关负责同志、双创
期刊
一、西部四省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着力突破制约新动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动能如何从旧制度的束缚中“破茧而出”,加强改革创新至为重要。四川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体制、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目前已建成涵盖2000余台精密仪器
期刊
在7月13日下午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地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同志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期刊
8月25日,《薏仁米产业蓝皮书: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蓝皮书:贵州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暨薏仁米产业发展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何丕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黄勇,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张世荣,兴仁县县长方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发展改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产业拉动,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期刊
一、追本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上面这段列宁同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之一,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中国,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秉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
期刊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期刊
软实力是改革开放中发明的新词汇。何谓软实力?运用自身的感召力与吸引力,而不是运用武力威慑或金钱诱惑才能达到目的的能力。软实力有一个基本特征:让受众在没有任何外来强迫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信服与接受。  胡平认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功能各有千秋。硬实力是有形的,如资金、资源与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属于基础性的。软实力是无形的,如科技、教育、人才、经营管理乃至观念、理念等,属于品牌性的。在经济社会发展初级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恩施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县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为确保“县摘帽、乡出列、村脱贫、户消号”,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近,笔者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