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并不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文从课程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评价三方面对初中物理课堂模式的改革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小组探究;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物理课堂的模式逐渐转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状态,逐渐向着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迈进。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养成,提升课堂有效性。
一、 课程准备及课堂导入
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是建立在完善的课前准备基础之上的,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加以重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在有效的分组下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课前准备可分为设计教学流程以及设计导学案两种。
(一)设计教学流程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不复杂,教师在流程设计中应科学尊重教学内容,对每个问题的设置注重难度设定,切不可由于问题过于简单影响学习动力或问题过难导致无从下手。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巧妙性以及梯度性,让物理层次不同的学生均可得到思考问题及展现自己的机会。问题的提出、原理的讲解、实验的制作等环节均需注重有效过渡,可通过精炼、简单的过渡语来完成,让课堂更具流畅性,以便于学生思维的逐渐过渡与深入。
(二)设计导学案
1. 预习部分
根据书本内容,安排学生在前一天晚上展开预习工作,将可独立完成的简单的知识点预先了解,可极大提升课堂效率。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每个小组内配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起到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的效果。
2. 探究部分
物理除了理論教学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设计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探究部分的导学案设计需注重实验重点以及学生对实验的主动参与性,让小实验成为课堂的导入。
3. 检测部分
在导学案设计中检测部分主要针对课堂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当堂课程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堂检测可有效改善无效课堂情况。了解学生本节课程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疏漏点,激励学生课堂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 课堂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源自生活,教学需确保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升物理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性,以此来促使学生更愿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发现物理知识点,提升物理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坚持物理走进生活的教学原则,适当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点相联系,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点时,可首先提出疑问为什么教师在背对着学生时仍可大致了解学生的动作,从而引出光的反射知识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观察平面镜反射光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节课程共同讨论,激发学习热情。
(二)安排简单实验
简单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提升参与性并更愿意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物理课堂应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地学习氛围,强调对各类问题的主动探究。简单的课堂实验并不会浪费过多时间,但可明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实验教学。例如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分小组让学生使用酒精灯,以正确的操作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以及耗时。在完成实验后,鼓励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深入思考,例如在生活中无法直接观测到水壶中水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水达到100℃,高原地区的沸点是否仍为100℃。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是物理课堂的重要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
(三)小组探究学习
以往物理课堂中学生更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教师的主导地位下对知识点单纯记忆,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教师可根据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考虑到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要求制定有所差异,以便于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在日常问题讨论和课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分小组则应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合理配比,保障每个组内均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起到相互帮助、调动积极性、相互讨论、以优带差的效果。小组探究式教学需要依靠每位组员的共同参与,并在相互监督下确保每个人的贡献。
(四)重点讲解
课堂上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主要依赖于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统一讲解。教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未听懂情况时不敢举手提问而导致知识点的疏漏,基础知识扎实性受到影响。可鼓励学生自行制作错题集,将易错和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经常翻看,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
三、 课程评价
(一)分层评价
对于物理能力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评价上可通过分层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的效果,避免相同的评价方式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初中阶段的物理虽说难度并不高,但仍存在学习效果上的分层现象,若可针对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也更容易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从而在教学规划上有所调整。
(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之一。课后作业的难度设定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区分化安排,及时了解学生当堂所学校果。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必量过大,但要涉及重点知识点,达到少而精的效果,保证学生作业完成时间耗费20分钟左右即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初中物理课堂不再过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课堂主导地位还给学生,更注重学生当堂课程的所学而非题海战术。作为物理教师,应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要求,尝试更多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及习惯,提升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改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6(5):348.
[2]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8(5):150.
[3]原爱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困惑及策略[J].现代阅读,2017(3):116.
作者简介:
朱远海,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五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小组探究;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物理课堂的模式逐渐转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状态,逐渐向着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迈进。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养成,提升课堂有效性。
一、 课程准备及课堂导入
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是建立在完善的课前准备基础之上的,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加以重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在有效的分组下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课前准备可分为设计教学流程以及设计导学案两种。
(一)设计教学流程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不复杂,教师在流程设计中应科学尊重教学内容,对每个问题的设置注重难度设定,切不可由于问题过于简单影响学习动力或问题过难导致无从下手。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巧妙性以及梯度性,让物理层次不同的学生均可得到思考问题及展现自己的机会。问题的提出、原理的讲解、实验的制作等环节均需注重有效过渡,可通过精炼、简单的过渡语来完成,让课堂更具流畅性,以便于学生思维的逐渐过渡与深入。
(二)设计导学案
1. 预习部分
根据书本内容,安排学生在前一天晚上展开预习工作,将可独立完成的简单的知识点预先了解,可极大提升课堂效率。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每个小组内配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起到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的效果。
2. 探究部分
物理除了理論教学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设计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探究部分的导学案设计需注重实验重点以及学生对实验的主动参与性,让小实验成为课堂的导入。
3. 检测部分
在导学案设计中检测部分主要针对课堂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当堂课程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堂检测可有效改善无效课堂情况。了解学生本节课程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疏漏点,激励学生课堂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 课堂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源自生活,教学需确保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升物理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性,以此来促使学生更愿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发现物理知识点,提升物理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坚持物理走进生活的教学原则,适当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点相联系,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点时,可首先提出疑问为什么教师在背对着学生时仍可大致了解学生的动作,从而引出光的反射知识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观察平面镜反射光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节课程共同讨论,激发学习热情。
(二)安排简单实验
简单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提升参与性并更愿意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物理课堂应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地学习氛围,强调对各类问题的主动探究。简单的课堂实验并不会浪费过多时间,但可明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实验教学。例如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分小组让学生使用酒精灯,以正确的操作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以及耗时。在完成实验后,鼓励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深入思考,例如在生活中无法直接观测到水壶中水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水达到100℃,高原地区的沸点是否仍为100℃。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是物理课堂的重要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
(三)小组探究学习
以往物理课堂中学生更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教师的主导地位下对知识点单纯记忆,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教师可根据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考虑到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要求制定有所差异,以便于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在日常问题讨论和课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分小组则应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合理配比,保障每个组内均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起到相互帮助、调动积极性、相互讨论、以优带差的效果。小组探究式教学需要依靠每位组员的共同参与,并在相互监督下确保每个人的贡献。
(四)重点讲解
课堂上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主要依赖于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统一讲解。教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未听懂情况时不敢举手提问而导致知识点的疏漏,基础知识扎实性受到影响。可鼓励学生自行制作错题集,将易错和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经常翻看,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
三、 课程评价
(一)分层评价
对于物理能力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评价上可通过分层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的效果,避免相同的评价方式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初中阶段的物理虽说难度并不高,但仍存在学习效果上的分层现象,若可针对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也更容易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从而在教学规划上有所调整。
(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之一。课后作业的难度设定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区分化安排,及时了解学生当堂所学校果。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必量过大,但要涉及重点知识点,达到少而精的效果,保证学生作业完成时间耗费20分钟左右即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初中物理课堂不再过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课堂主导地位还给学生,更注重学生当堂课程的所学而非题海战术。作为物理教师,应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要求,尝试更多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及习惯,提升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改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6(5):348.
[2]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8(5):150.
[3]原爱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困惑及策略[J].现代阅读,2017(3):116.
作者简介:
朱远海,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