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课堂中的“怪”现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弄虚作假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商业圈.而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老师的在课堂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技能也日趋成熟,于是在日常教学中,为了遵循新的课程标准,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以及创新精神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都是新的课程改革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背景不够清楚,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学方式的使用缺乏科学的思考,加之教师的个人素养有一定的问题等,课堂教学不会就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
  
   一、欺骗听课学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现在的课堂如不创设几个教学情境,似乎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者总要搜肠刮肚地创设一些情境,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一开始,执教者就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分别播放《黑猫警长》、《葫芦娃》、《数码宝贝》、《蓝猫淘气300问》四部动画片的开头部分,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哪一部?同学们一听,兴致高涨,争来争去,最后达成协议,喜欢哪一部的人多就看哪一部. 为此,统计活动开始了,这时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都全身心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地统计着,可是在得到统计结果后,教师却没有让学生看动画片,而让学生继续做其他的练习题,孩子们懊恼极了,还有一个小男孩伤心地哭了.
   听了这节课,从课的设计安排,老师的组织调控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我觉得都是成功的,但总感觉有点不太舒服,这位老师准备的这些动画片纯粹是教师为了情境创设的需要而安排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以致有一名小男孩伤心地哭起来,这尽管不是老师的本意,但老师确确实实是“忽悠”了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何等高大,而通过教者的这一无意间的“忽悠”,学生对老师会有怎样的一个看法,也很难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哪位教师在课未能履行诺言,让孩子看几分钟动画片,那么在这节课上,他们就不会有被“忽悠”的感觉,他们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将会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快乐和教师诚信的榜样作用.
  
   二、欺骗教学目标——做得容易,学得空虚
  
   一位教师教学“用一副三角尺画指定大小的角”时是这样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副三角尺6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45°,45°,90°,现在你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一个135°的角吗?
   生:能!将三角尺上90°和45°的角合起来画. (学生演示画法)
   师:那么,你们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一个15°的角吗?
   生:先用三角尺画一个60°的角,再在里画一45°的角,另一个部分就是15°的角. (学生演示)
   师:你们认为用一副三角尺还可以画出哪些大小不同的角?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还可以画出75°,105°,120°,150°的角等.
   师:请你们分别用一副三角尺画出这些角?(学生动手操作……)
   由于有一些学生很难掌握“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指定大小的角”的方法,这位老师就自作聪明地介绍起他的另一种“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先用量角器代替三角尺画出指定大小的角. 比如:要求用一副三角尺画出105°的角,可以先用量角器画一个105°的角,再用量角器把这个角从中间分成60°和45°的角;再比如画一个15°的角,可以先用量角器画一个15°的角,再用量角器在这个角的外面画一个30°的角,这样就能让没有看到画角操作过程的人认为这两个角都是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的,这一方法确实很有效,全班同学也很快地学会用老师所讲的这种“巧妙”方法画出像这样的指定大小的角,连刚才已经掌握了正确画法的同学也“驾轻就熟”地偏爱这种“妙法”了.
   从上述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教者已步入了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这一教学误区.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本已发现了用一副三角尺画指定角的正确画法,而教者却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用自己的“妙法”忽悠学生. 这种舍本逐末、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目标圆满的教学方式,无异于商业活动中的“弄虚作假”,忽悠消费者,从而违背了我们要求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求真的精神这一教育目标.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者缺少了应有的起码的数学素养,缺少了对数学的求真精神.
  
   三、欺骗听课老师——上课容易,评课困难
  
   我这里所说的公开忽悠,是指教师在开设公开示范课时,对听课老师及学生的忽悠现象. 开设公开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二是提供课例研究. 公开课对于开课的老师来说,得到的是加深对做课全程的理解,感悟学习对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怎么备”,“备什么”,“怎么上”,“上什么”,“怎么评”,“评什么”等会有全新的认识. 对于听课教师来说,是提供一次学习观摩的好机会,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而实际操作中,有些公开课存在“作秀”现象,为了迎合新的课程精神,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于不顾,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新颖的教学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课堂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无不精雕细刻,花样百出. 课前,老师与学生台下多次地排练,领导与同事反反复复地纠正,连台词学生都耳熟能详,这种课表面上看上得很成功,然而,对于带着学习、求真、务实心态来学习的老师来说,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他们觉得课虽华丽,但不实用,平常的教学无法模拟;而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课堂上与老师配合课得非常默契,天衣无缝,但学生却像“木偶”一样. 所以无论对于听课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对于上课的老师来说,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也不得不违心地像小品中那样忽悠一下观众.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作为教者除了要精心教学设计外,还应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四、善意忽悠——我爱我喜欢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老师,不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锋芒毕露的“智”者,而是一个懂得适当“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拙”者. 教学中,有时我故意用自己的“拙”来忽悠学生.
   比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像576 - 104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搞不清先减去100后,是再加上4,还是减去4. 我在新课结束后是这样出示练习题的:376 - 104 = 376 - 100 + (),学生很快填出了4. 谁也没发现其中有什么问题,接着我提问:“说说你这样填的理由”. 不一会儿,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有一名学生比较大胆,站起来就喊:“老师,你出的题目好像不对. ”我故作惊讶:“哪里错了,我怎么没看出来呀?”这时学生更来劲了,一个劲地喊:“老师,您将‘-4’写成了‘+4’”. 经他们这么一喊,大家都认为老师有错了,那还了得!一个个来了精神,连注意力不集中和似懂非懂的同学,一下子注意力都被集中起来了,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后学生不仅没有小看他们的这位“拙”老师,反而感觉到老师的“可爱”. 这种善意的“忽悠”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体现了老师独特的教学艺术,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在课改大背景下,求“新”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新课改理念与教学本原不和谐. 课改中不少“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等在课前都进行了适度的包装. 听课者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反而会丢弃教学本原的东西,这就得不偿失了. 教师需要在“教学包装”与“教学本原”之间作出理性的选择,即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恰当地借鉴,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人云亦云”、“生搬硬套”.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形式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本原不是形式上的变化,教学变化的实质是为学生负责、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个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虽然时代不同,功利性、政治色彩不同,但教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任何时期的教学都要为教学本原服务. 因此,课改不能以丧失教学效益为代价. 我们所追求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如何从“形式”走向“本原”,实现课改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整合,这应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聚焦的话题.
   课堂应当是真实有效的,课堂中思维应得到激活,学生的灵性应得到张扬,情感应得到舒张. 数学的课堂氛围应当是活动、民主、自由的,同时又是真实生动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福霉素治疗结核性脓肿时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92例结核性脓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利福霉素,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疗效与
从现在的教育报刊、杂志上看到最多的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怎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每名学
期刊
经验技术是指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归纳、创造或发明的技术,具体体现在物质手段及方法、技能、技巧等。经验性技术以经验为前提,没有相关经验,就没有相关的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汉语教师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学习现代化教学技术。本文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
错觉作为一种不正确的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尤其视错觉在绘画作品的欣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多义性的表现更增强了作品的丰富读解,并加深了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对
伦教,华南地区最大的木工机械集散地和贸易集市,有着广阔的市场资源。“第十届中国(伦教)木工机械新产品博览会”在顺德伦教国际木工机械商城隆重举行。
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一直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探求更为有效的、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新的契机.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连接,逻辑严谨,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它的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提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型(ETM),在此基础上,依据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各级指标的正反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得出指标的相应权重,进而
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法,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573名高职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
在本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制订阶段性学习计划,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学生尽快掌握元认知策略,提高英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