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侧重浅层次教学要求、文本分析与复制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部分英语教师固守控制式教学理念等问题,基于思维品质培养,提出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深度融合,重构教学活动设计,推进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程 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57-04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审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思维品质的优劣程度。作为英语专业的人才,其学科核心素养需涵盖以下四个元素: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总目标不但包括理解英语学科本质、掌握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包括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本文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尝试在思维品质培养框架中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图示方法,设计符合思维活动规律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
一、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课程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思维品质指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这当中的元素与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过程类别重叠,是认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思维品质的内容与教育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由此可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思维品质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可视化的图示方法,顺着思维活动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图,掌握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反之提高学习效率。概念图、语义网络、认知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是用于剖析和揭示思维活动行之有效的可视化图示方法。
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本课程的文本选材多元化,符合思维对象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学生可感知体验多元的信息资源;课程的英语学科本质组织和运用,需要利用思维活动工具,可视化其知识体系网络图和阐述观点的路径;课程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思维图示方法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英语阅读课程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是指在充分理解文本英语本质的基础上,整理本质之间的关联性、条件性;分析文体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认识、发现问题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要素;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出正确的推断,并能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知识储备,对相同问题做出独特的、创造性的评判。
二、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目标侧重淺层次教学要求。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大多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尤其侧重于记忆和理解单词、短语和部分难句,最后完成对应的课后练习。至于文本英语学科本质属性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手法等深层次的问题关注得较少,甚至不考虑。又或者教学目标的书面表达上提到了能力的培养,但却没有实际操作。这些浅层次的教学要求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内化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第二,文本分析与复制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学科本质属性进行机械化、模式化分析,学习的重点以文本解读为主,复制学习的英语学科知识进入下一文本的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第三,部分英语教师固守控制式教学理念。部分英语教师没有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组织方式,执着于控制整个学习的过程和形式,以教师讲的活动代替学生学的活动。部分教师没有有效整合英语学科知识,用散落的呈现方式授课,学生得到的是“知识点”,缺少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思维活动。
由上可见,当前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距离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英语学科素养的要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重点与方向。
三、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深度融合,重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所指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推进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
(一)与知识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将思维能力目标整合在知识目标中。英语阅读课程知识目标中的词汇目标,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本次课的单词和词组。教师可以用发散思维的形式,罗列同个语义场的词汇,还可以列出单词的其他词性、同义词、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常用动词搭配等信息,帮助学生有效地整合词汇,做好记忆工作。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Unit 1 Reading for Learning这个部分的阅读文章A Shaky Start,它的单词表中有如下单词:shaky frightened nervously uncomfortable simply unfortunately shocked,etc.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单词,可以发现这里的大部分单词都是和心情、情绪有关。其次,教师再提醒学生朗读文章题目A Shaky Start,不难看出这是一篇描写人情绪的文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mood这个词,由学生自由地说出与这个词关联的词语(见图1)。 学生再读单词表,不难发现本课单词中有两个单词含有相同的否定前缀un,构成的单词分别是unfortunately和uncomfortable。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出含有否定前缀un的其他词汇(见图2)。
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2900个以上的词汇。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将单词分类识记和储存,大多都是见词学词,零散记忆,这样的记忆系统功能不强。研究者桂诗春认为,要使记忆系统功能强大,第一个要求是把要记忆的信息放在合适的形式里,以备日后使用,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正确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在记忆的分量上很不同。如果单纯地重复朗读一个词或词组,学习效果不好。Slamecka和 Graft做过一个让受试生成要记忆的单词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意义层面上编码的东西,要比表面上编码的东西更容易记忆。这是因为朗读注意的是视觉形式和声音的编码,只触动了浅层的编码,而注意词的意义却涉及较深的层次。这个较深层次指的就是思维层次。因此,利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整理、归类所学的词汇,有利于學生长时记忆单词,让他们在阅读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提取码快速地提取出所需内容。
(二)与技能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篇章理解能力。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涉及校园生活、做抉择、选择旅途伴侣、追求梦想之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每个主题侧重培养的技能不同,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技能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帮教师实现教学策略的应用,作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的手段。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方法可以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有思维导图、概念图、语义网络、认知地图、流程图等。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化可视化工具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所发生的事情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文章的主要思想等。
不同的思维图示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和研讨文章的主题、知识的结构,再选择适合的思维图示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A different path是一篇讨论当梦想不能实现时该如何做的文章。作者开篇点题,询问读者:如果你的梦想不能顺利实现,你打算如何做?接着作者提出了第一种做法:Try again。紧接着列举了英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Rickie Lambert和美国篮球运动员Michael Jordan作为遇到挫折不放弃的例子。然后,作者提出与第一种做法并列的第二种做法:Try something else。他用Michelle Yeoh和Vera Wang两位女性的事例作为遇到挫折就重立目标的例子。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可以用流程图图示法(见图3)展示问题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看清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提供的解决方法,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Amazing journeys是一篇讲述动物迁徙的文章。它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写作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思维导图一旦顺利做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每段的主旨句便一目了然,学生就可以流利地归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见图4)。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图示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眼动手动脑,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材料,充分调动原有的图式,它是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跳脱了单纯的知识目标层面,触动了思维层,促进了学习的发生。
(三)与情感态度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感态度目标的设计。当代英语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课堂的主导者。在英语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是阅读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思维活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不是简单被动地做笔记、练习,他们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思维活动的当事人和完成者。为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情感态度,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个人体验,调动学生原有图式,促使学生同化和顺应思维活动的发生,发展新的知识结构。
首先,阅读材料的主题要切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毕业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七级水平,词汇量要达到2900个词左右,优秀毕业生要达到3500个词左右。大学阅读材料要求的词汇量不应高于此基础太多,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其次,阅读教材的话题应与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密切相关。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已有图式,与作者共同体验故事,感同身受。最后,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常见的文体,避免一些艰涩难懂的散文、戏剧和诗歌体裁等。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Unit 1 A shaky start描写的是作者第一天走进课堂的情绪变化,使用了shaky,excited,frightened,nervously,uncomfortable,unfortunately,shocked,relaxed等形容词和副词进行细致的描写。用以上这些词形容刚迈进大学生活一年级新生的心情是十分贴切的。学生看到文字材料,就会产生“同理心”,不自觉地对作者在上课第一天表现产生一种“代入”的情绪,愿意深读文章,在文字里行倾听作者的心情告白。这样的题材能激发主动要求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大脑思维活动会很活跃。教师带领学生借助描写作者心情的词汇做出流程图(见图5)。
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地挖掘阅读题材与学生原有知识和体验的联接点。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2)》Unit 1 Gifted?讲述的是社交软件的使用对个人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使用过网络社交软件,发表过言论,展示过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信息。因此,这个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教师在热身环节可以用头脑风暴(见图6)的形式,请学生列举曾用过的网络社交软件,激活学生思维,打开原有图式。随后教师抛出更进一步的问题What do you do by means of the social medias?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图式,深入话题。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将他们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做过的事都列举出来后,教师又提出问题Which social media behaviours do you have?Why?/Which social media behaviours don’t you have?Why?将学生的行为与原因挖掘出来,推断出结论,即阅读文本想表达的中心思想Nowadays th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han ever believe we are intelligent and hard-working.It is the result of using technology.具体见图7。 上述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一步步提高,一点点深入学生原有的图式,将学生的体验与阅读材料的内容联结起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目标,应从低向高设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随着问题层级提高,任务难度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对材料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四)与文化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置中有一栏是文化目标,要求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进对国与国之间的了解。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深程度地寻找阅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具备跨文化意识,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出更全面的观点和意见。这些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例如,外研社教材《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Unit 1 I want to go to America一文中,分为四个部分简要地向讀者介绍了美国:Find your tribe,See Route 66,Take advantage of the car culture,Teach Chinese and teach Americans about China.教师设计读前头脑风暴任务:What is the other names for America?从美国的别名入手找到美国和美国人的特点。学生说出美国的别名有: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melting pot,The country on the wheels,Yankee,Uncle Sam,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观察、分析上述别名的含义和由来,不难归纳出美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美国是一个由多个州组成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美国是一个汽车非常多的国家;美国崇尚诚实、吃苦耐劳的精神;美国爆发过南北战争等。有了这些信息作为铺垫,学生对文章中提到的美国四个方面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设计读中任务:What is the synonym of “tribe”?以及读后任务Are there any tribes in China?引导学生关注到中西方“结群”文化的区别。学生阅读材料,不难找到tribe的同义词是community。学生阅读文本后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探究读后任务。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没有对应的tribe。另外,中国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衡,公共交通还是人们出行常用的工具。美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例较小;美国道路相对宽阔,拥堵情况少,所以美国人大多愿意购买“大”车;再者,美国经济发达,大多人推崇“奢华”的车型。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教师可以设计读前任务:Why do Americans love cars so much?读中任务:What kind of cars do Americans like best?Why?读后任务:Do American cars sell well in China?学生需要从中美两国占地面积、人口密度、国家经济实力和中美人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美国产的汽车在中国是否能销售良好做出判断。
(五)与学习策略目标结合的教学设计
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不管哪个策略的使用,都强调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反思,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所选择使用的策略的调节和控制。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控制得当,自觉地思考和调节学习进度,说明他是一个成功的策略运用者和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将思想和理念落实到行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有明确的步骤或清晰的学习思路,这些都运用了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适当调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地培养,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参与阅读的意愿比前期明显增加。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的阅读成绩均值与上一学期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归纳主旨、理解文本等方面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关键词理清脉络和逻辑关系,做出正确推理,对文本所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评判。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整合到思维品质提高的框架中,用思维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向导,利用思维图示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高密度的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1)[2020-04-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2]张冠群,黄小梅.小学英语审辩式阅读教学的行动与省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
[3]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程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
[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92-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GXYZJG201811Y)
【作者简介】黄 冰(1978— ),女,广西容县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师资培养;梁 健(1978— ),女,广西容县人,容县第三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程 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57-04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审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思维品质的优劣程度。作为英语专业的人才,其学科核心素养需涵盖以下四个元素: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总目标不但包括理解英语学科本质、掌握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包括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本文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尝试在思维品质培养框架中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图示方法,设计符合思维活动规律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
一、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课程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思维品质指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这当中的元素与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过程类别重叠,是认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思维品质的内容与教育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由此可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思维品质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可视化的图示方法,顺着思维活动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图,掌握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反之提高学习效率。概念图、语义网络、认知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是用于剖析和揭示思维活动行之有效的可视化图示方法。
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本课程的文本选材多元化,符合思维对象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学生可感知体验多元的信息资源;课程的英语学科本质组织和运用,需要利用思维活动工具,可视化其知识体系网络图和阐述观点的路径;课程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思维图示方法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英语阅读课程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是指在充分理解文本英语本质的基础上,整理本质之间的关联性、条件性;分析文体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认识、发现问题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要素;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出正确的推断,并能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知识储备,对相同问题做出独特的、创造性的评判。
二、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目标侧重淺层次教学要求。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大多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尤其侧重于记忆和理解单词、短语和部分难句,最后完成对应的课后练习。至于文本英语学科本质属性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手法等深层次的问题关注得较少,甚至不考虑。又或者教学目标的书面表达上提到了能力的培养,但却没有实际操作。这些浅层次的教学要求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内化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第二,文本分析与复制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学科本质属性进行机械化、模式化分析,学习的重点以文本解读为主,复制学习的英语学科知识进入下一文本的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第三,部分英语教师固守控制式教学理念。部分英语教师没有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组织方式,执着于控制整个学习的过程和形式,以教师讲的活动代替学生学的活动。部分教师没有有效整合英语学科知识,用散落的呈现方式授课,学生得到的是“知识点”,缺少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思维活动。
由上可见,当前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距离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英语学科素养的要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重点与方向。
三、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深度融合,重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所指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推进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
(一)与知识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将思维能力目标整合在知识目标中。英语阅读课程知识目标中的词汇目标,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本次课的单词和词组。教师可以用发散思维的形式,罗列同个语义场的词汇,还可以列出单词的其他词性、同义词、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常用动词搭配等信息,帮助学生有效地整合词汇,做好记忆工作。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Unit 1 Reading for Learning这个部分的阅读文章A Shaky Start,它的单词表中有如下单词:shaky frightened nervously uncomfortable simply unfortunately shocked,etc.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单词,可以发现这里的大部分单词都是和心情、情绪有关。其次,教师再提醒学生朗读文章题目A Shaky Start,不难看出这是一篇描写人情绪的文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mood这个词,由学生自由地说出与这个词关联的词语(见图1)。 学生再读单词表,不难发现本课单词中有两个单词含有相同的否定前缀un,构成的单词分别是unfortunately和uncomfortable。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出含有否定前缀un的其他词汇(见图2)。
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2900个以上的词汇。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将单词分类识记和储存,大多都是见词学词,零散记忆,这样的记忆系统功能不强。研究者桂诗春认为,要使记忆系统功能强大,第一个要求是把要记忆的信息放在合适的形式里,以备日后使用,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正确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在记忆的分量上很不同。如果单纯地重复朗读一个词或词组,学习效果不好。Slamecka和 Graft做过一个让受试生成要记忆的单词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意义层面上编码的东西,要比表面上编码的东西更容易记忆。这是因为朗读注意的是视觉形式和声音的编码,只触动了浅层的编码,而注意词的意义却涉及较深的层次。这个较深层次指的就是思维层次。因此,利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整理、归类所学的词汇,有利于學生长时记忆单词,让他们在阅读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提取码快速地提取出所需内容。
(二)与技能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篇章理解能力。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涉及校园生活、做抉择、选择旅途伴侣、追求梦想之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每个主题侧重培养的技能不同,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技能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帮教师实现教学策略的应用,作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的手段。思维可视化的图示方法可以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有思维导图、概念图、语义网络、认知地图、流程图等。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化可视化工具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所发生的事情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文章的主要思想等。
不同的思维图示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和研讨文章的主题、知识的结构,再选择适合的思维图示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A different path是一篇讨论当梦想不能实现时该如何做的文章。作者开篇点题,询问读者:如果你的梦想不能顺利实现,你打算如何做?接着作者提出了第一种做法:Try again。紧接着列举了英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Rickie Lambert和美国篮球运动员Michael Jordan作为遇到挫折不放弃的例子。然后,作者提出与第一种做法并列的第二种做法:Try something else。他用Michelle Yeoh和Vera Wang两位女性的事例作为遇到挫折就重立目标的例子。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可以用流程图图示法(见图3)展示问题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看清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提供的解决方法,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Amazing journeys是一篇讲述动物迁徙的文章。它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写作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思维导图一旦顺利做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每段的主旨句便一目了然,学生就可以流利地归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见图4)。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图示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眼动手动脑,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材料,充分调动原有的图式,它是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跳脱了单纯的知识目标层面,触动了思维层,促进了学习的发生。
(三)与情感态度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感态度目标的设计。当代英语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课堂的主导者。在英语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是阅读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思维活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不是简单被动地做笔记、练习,他们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思维活动的当事人和完成者。为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情感态度,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个人体验,调动学生原有图式,促使学生同化和顺应思维活动的发生,发展新的知识结构。
首先,阅读材料的主题要切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毕业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七级水平,词汇量要达到2900个词左右,优秀毕业生要达到3500个词左右。大学阅读材料要求的词汇量不应高于此基础太多,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其次,阅读教材的话题应与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密切相关。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已有图式,与作者共同体验故事,感同身受。最后,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常见的文体,避免一些艰涩难懂的散文、戏剧和诗歌体裁等。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1)》Unit 1 A shaky start描写的是作者第一天走进课堂的情绪变化,使用了shaky,excited,frightened,nervously,uncomfortable,unfortunately,shocked,relaxed等形容词和副词进行细致的描写。用以上这些词形容刚迈进大学生活一年级新生的心情是十分贴切的。学生看到文字材料,就会产生“同理心”,不自觉地对作者在上课第一天表现产生一种“代入”的情绪,愿意深读文章,在文字里行倾听作者的心情告白。这样的题材能激发主动要求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大脑思维活动会很活跃。教师带领学生借助描写作者心情的词汇做出流程图(见图5)。
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地挖掘阅读题材与学生原有知识和体验的联接点。例如,外研社教材《捷进英语(综合教程2)》Unit 1 Gifted?讲述的是社交软件的使用对个人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使用过网络社交软件,发表过言论,展示过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信息。因此,这个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教师在热身环节可以用头脑风暴(见图6)的形式,请学生列举曾用过的网络社交软件,激活学生思维,打开原有图式。随后教师抛出更进一步的问题What do you do by means of the social medias?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图式,深入话题。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将他们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做过的事都列举出来后,教师又提出问题Which social media behaviours do you have?Why?/Which social media behaviours don’t you have?Why?将学生的行为与原因挖掘出来,推断出结论,即阅读文本想表达的中心思想Nowadays th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han ever believe we are intelligent and hard-working.It is the result of using technology.具体见图7。 上述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一步步提高,一点点深入学生原有的图式,将学生的体验与阅读材料的内容联结起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目标,应从低向高设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随着问题层级提高,任务难度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对材料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四)与文化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置中有一栏是文化目标,要求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进对国与国之间的了解。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深程度地寻找阅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具备跨文化意识,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出更全面的观点和意见。这些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例如,外研社教材《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Unit 1 I want to go to America一文中,分为四个部分简要地向讀者介绍了美国:Find your tribe,See Route 66,Take advantage of the car culture,Teach Chinese and teach Americans about China.教师设计读前头脑风暴任务:What is the other names for America?从美国的别名入手找到美国和美国人的特点。学生说出美国的别名有: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melting pot,The country on the wheels,Yankee,Uncle Sam,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观察、分析上述别名的含义和由来,不难归纳出美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美国是一个由多个州组成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美国是一个汽车非常多的国家;美国崇尚诚实、吃苦耐劳的精神;美国爆发过南北战争等。有了这些信息作为铺垫,学生对文章中提到的美国四个方面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设计读中任务:What is the synonym of “tribe”?以及读后任务Are there any tribes in China?引导学生关注到中西方“结群”文化的区别。学生阅读材料,不难找到tribe的同义词是community。学生阅读文本后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探究读后任务。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没有对应的tribe。另外,中国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衡,公共交通还是人们出行常用的工具。美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例较小;美国道路相对宽阔,拥堵情况少,所以美国人大多愿意购买“大”车;再者,美国经济发达,大多人推崇“奢华”的车型。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教师可以设计读前任务:Why do Americans love cars so much?读中任务:What kind of cars do Americans like best?Why?读后任务:Do American cars sell well in China?学生需要从中美两国占地面积、人口密度、国家经济实力和中美人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美国产的汽车在中国是否能销售良好做出判断。
(五)与学习策略目标结合的教学设计
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不管哪个策略的使用,都强调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反思,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所选择使用的策略的调节和控制。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控制得当,自觉地思考和调节学习进度,说明他是一个成功的策略运用者和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将思想和理念落实到行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有明确的步骤或清晰的学习思路,这些都运用了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适当调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地培养,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参与阅读的意愿比前期明显增加。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的阅读成绩均值与上一学期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归纳主旨、理解文本等方面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关键词理清脉络和逻辑关系,做出正确推理,对文本所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评判。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整合到思维品质提高的框架中,用思维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向导,利用思维图示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高密度的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1)[2020-04-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2]张冠群,黄小梅.小学英语审辩式阅读教学的行动与省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
[3]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程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
[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92-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GXYZJG201811Y)
【作者简介】黄 冰(1978— ),女,广西容县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师资培养;梁 健(1978— ),女,广西容县人,容县第三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