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章墩村位于河南省新县吴陈河镇东北部,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该村2014年被明确为贫困村,主要致贫原因是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因病、因学、因灾等综合致贫因素。目前,已顺利脱贫摘帽。然而,几乎与该村从确定为贫困村到顺利脱贫摘帽全程同步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省委农办派驻章墩村的第一书记杨涛。
2018年8月1日,河南省政府宣布,新县通过了国家的各项考核验收,顺利脱贫摘帽!闻听此讯,我深感自豪和欣慰,作为河南省委农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于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派驻到河南省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担任第一书记。近3年的时光,我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见证了新县人民投身脱贫事业的奉献精神。回首驻村生活,点滴历历在目。我所驻的章墩村,是新县西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村,目前已顺利脱贫。回顾和总结其脱贫的成功经验,剖析短板和问题,我认为对于稳固脱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抓实党建,精准助力发展
我在章墩村驻村期间,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努力使村支部成为该村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使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名先锋。
首先是建强班子。我结合村“两委”换届契机,选强配优村“三委”班子,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抓实“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在“强村”上下功夫,主动融入镇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实现支部联建、资源整合、产业互融、服务共享,为发展增添新引擎。其次是健全制度。全面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村级基层党建工作例会、“三会一课”、村干部值班、学习等制度,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为群众办事工作效率。第三是注重考评。为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和村干部在全村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活动,将党员执行组织决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联系服务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等日常表现以分值增减形式予以体现。第四是完善阵地。该村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影响了便民服务和村民文化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帮扶结对单位省委农办,从办公经费中挤出33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村级活动和文化大院,建成了便民服务平台,配套完善了办公室桌椅、图书室、阅览室、农村淘宝室,满足了联系服务群众需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后是民主决策。我全面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议贫困户识别、工程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村级重大事项,做到阳光操作、民主决策,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科学谋划,精准绘制蓝图
为改变章墩村面貌,摘掉贫穷的帽子,我与村“两委”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工作要求,谋划了发展思路、制定了脱贫规划。我们聘请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章墩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该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确定以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抓好“六化”设施建设和“四色”项目发展,即路渠硬化、村庄亮化、村内绿化、环境净化、村民文化、全村美化;红色旅游、蓝色大棚、绿色油茶、紫色香菇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在顺利进行,成效显著。
完善设施,推进“六化”工程
为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實施硬化、亮化、净化、绿化、文化、美化工程,我经过努力争取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2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大塘2口、新修道路2公里、排水沟渠20余个1000余米,新建文化广场2个,安装健身娱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新建公厕3个、铺设生态砖500多平方米;争取财政部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60万元,新修村内道路1公里,安装路灯100多盏;争取交通部门支持,修建石欠村组道路2.16公里;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100万元,建设河塘2个,桥涵2座,亭台1个,铺设步道500多米,栽种各种树木500多株,七孔桥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按照河南省委农办“努力将章墩打造成全省环境整治示范村”的要求,我以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队长作用,利用公益岗位,充实完善村保洁员队伍,落实常态化保洁机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目前,村内道路已硬化到组、到户,环境整洁有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迈出坚实的一步。
发展产业,打造“四色”经济
没有产业,村民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经过调研谋划,我和村干部确定了发展“四色”经济项目。
一是红色经济项目。恢复红四方面军扶山寨战斗遗址,建设纪念馆,打造七孔桥美丽乡村片区,带动红色旅游项目发展。二是绿色经济项目。利用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已新发展油茶500亩,成林后,亩均收入3000元;依托仁正合作社,扩大颠茄草种植面积,带动10多户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户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蓝色经济项目。与茅屋冲家庭农场合作,发展蔬菜大棚,已建成蔬菜大棚30多座,村民在大棚内务工,每年每人可获得稳定收入1万多元。四是紫色经济项目。发展香菇和食用菌。现已建成香菇大棚20个,占地面积5亩,上架菌棒6万棒,村集体年收入10万余元,带动村内贫困户务工就业,年均每人增收8000余元。
用足政策,精准实施帮扶
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与村干部按照贫困户评判“九个不准”的要求,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严格贫困户准入标准,严守程序。经过大量精准识别工作,识别出贫困户92户392人,退出不合格贫困户34户64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以及河南省委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项具体措施,将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按照“一户一档一平台、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思路,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做好项目对接,驻村帮扶,产业扶持,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全力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在抓帮扶机制上,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河南省委农办、新县残联和网通公司的部分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针对每户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每周定期深入帮扶户家中,嘘寒问暖,清洁庭院,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同时,在抓政策运用上,利用信阳涉外学院、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培训贫困人员,帮助贫困群众学有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利用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36.8万元,扶持92户贫困户,养殖淮南黑猪300多头,户均增收4000元;利用农村土地确权办证、三权分置的契机,盘活土地资源,与茅屋冲家庭农场合作,种植有机水稻,村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入240元,该农场聘请10多名村民为农村管理员,人均年报酬2万余元。村民在农场季节性务工,年收入达几千元。
总结经验,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章墩村能够顺利脱贫,我认为主要是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需要”,即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在章墩村的脱贫实践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党建引领是根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只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動,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规划先行是保证。精准扶贫必须制定一个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脱贫规划,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国家脱贫标准,科学规划,做到精细化、完整化。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让贫困户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带动是出路。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章墩村脱贫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才能让贫困群众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
机制精准是关键。实现脱贫,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资的输送上,还需要根据帮扶村、帮扶户的具体情况,因村、因户施策,实施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使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群众参与是保障。脱贫攻坚,广大群众是主力军,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众转变观念,广泛支持和参与是脱贫攻坚工作不竭的力量源泉,让这股源泉持续奔涌,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保障。
2018年8月1日,河南省政府宣布,新县通过了国家的各项考核验收,顺利脱贫摘帽!闻听此讯,我深感自豪和欣慰,作为河南省委农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于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派驻到河南省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担任第一书记。近3年的时光,我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见证了新县人民投身脱贫事业的奉献精神。回首驻村生活,点滴历历在目。我所驻的章墩村,是新县西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村,目前已顺利脱贫。回顾和总结其脱贫的成功经验,剖析短板和问题,我认为对于稳固脱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抓实党建,精准助力发展
我在章墩村驻村期间,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努力使村支部成为该村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使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名先锋。
首先是建强班子。我结合村“两委”换届契机,选强配优村“三委”班子,确保一任接着一任干;抓实“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在“强村”上下功夫,主动融入镇脱贫攻坚联合党总支,实现支部联建、资源整合、产业互融、服务共享,为发展增添新引擎。其次是健全制度。全面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村级基层党建工作例会、“三会一课”、村干部值班、学习等制度,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为群众办事工作效率。第三是注重考评。为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和村干部在全村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活动,将党员执行组织决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联系服务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等日常表现以分值增减形式予以体现。第四是完善阵地。该村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影响了便民服务和村民文化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帮扶结对单位省委农办,从办公经费中挤出33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村级活动和文化大院,建成了便民服务平台,配套完善了办公室桌椅、图书室、阅览室、农村淘宝室,满足了联系服务群众需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后是民主决策。我全面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议贫困户识别、工程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村级重大事项,做到阳光操作、民主决策,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科学谋划,精准绘制蓝图
为改变章墩村面貌,摘掉贫穷的帽子,我与村“两委”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工作要求,谋划了发展思路、制定了脱贫规划。我们聘请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章墩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该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确定以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抓好“六化”设施建设和“四色”项目发展,即路渠硬化、村庄亮化、村内绿化、环境净化、村民文化、全村美化;红色旅游、蓝色大棚、绿色油茶、紫色香菇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在顺利进行,成效显著。
完善设施,推进“六化”工程
为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實施硬化、亮化、净化、绿化、文化、美化工程,我经过努力争取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2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整修大塘2口、新修道路2公里、排水沟渠20余个1000余米,新建文化广场2个,安装健身娱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新建公厕3个、铺设生态砖500多平方米;争取财政部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60万元,新修村内道路1公里,安装路灯100多盏;争取交通部门支持,修建石欠村组道路2.16公里;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100万元,建设河塘2个,桥涵2座,亭台1个,铺设步道500多米,栽种各种树木500多株,七孔桥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按照河南省委农办“努力将章墩打造成全省环境整治示范村”的要求,我以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队长作用,利用公益岗位,充实完善村保洁员队伍,落实常态化保洁机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目前,村内道路已硬化到组、到户,环境整洁有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迈出坚实的一步。
发展产业,打造“四色”经济
没有产业,村民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经过调研谋划,我和村干部确定了发展“四色”经济项目。
一是红色经济项目。恢复红四方面军扶山寨战斗遗址,建设纪念馆,打造七孔桥美丽乡村片区,带动红色旅游项目发展。二是绿色经济项目。利用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已新发展油茶500亩,成林后,亩均收入3000元;依托仁正合作社,扩大颠茄草种植面积,带动10多户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户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蓝色经济项目。与茅屋冲家庭农场合作,发展蔬菜大棚,已建成蔬菜大棚30多座,村民在大棚内务工,每年每人可获得稳定收入1万多元。四是紫色经济项目。发展香菇和食用菌。现已建成香菇大棚20个,占地面积5亩,上架菌棒6万棒,村集体年收入10万余元,带动村内贫困户务工就业,年均每人增收8000余元。
用足政策,精准实施帮扶
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与村干部按照贫困户评判“九个不准”的要求,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严格贫困户准入标准,严守程序。经过大量精准识别工作,识别出贫困户92户392人,退出不合格贫困户34户64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以及河南省委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项具体措施,将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按照“一户一档一平台、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思路,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做好项目对接,驻村帮扶,产业扶持,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全力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在抓帮扶机制上,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河南省委农办、新县残联和网通公司的部分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针对每户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每周定期深入帮扶户家中,嘘寒问暖,清洁庭院,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同时,在抓政策运用上,利用信阳涉外学院、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培训贫困人员,帮助贫困群众学有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利用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36.8万元,扶持92户贫困户,养殖淮南黑猪300多头,户均增收4000元;利用农村土地确权办证、三权分置的契机,盘活土地资源,与茅屋冲家庭农场合作,种植有机水稻,村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入240元,该农场聘请10多名村民为农村管理员,人均年报酬2万余元。村民在农场季节性务工,年收入达几千元。
总结经验,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章墩村能够顺利脱贫,我认为主要是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需要”,即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在章墩村的脱贫实践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党建引领是根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只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動,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规划先行是保证。精准扶贫必须制定一个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脱贫规划,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国家脱贫标准,科学规划,做到精细化、完整化。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让贫困户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带动是出路。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章墩村脱贫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才能让贫困群众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
机制精准是关键。实现脱贫,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资的输送上,还需要根据帮扶村、帮扶户的具体情况,因村、因户施策,实施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使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群众参与是保障。脱贫攻坚,广大群众是主力军,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众转变观念,广泛支持和参与是脱贫攻坚工作不竭的力量源泉,让这股源泉持续奔涌,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