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当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以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客观分析培养学生的优势、劣势和行业环境的机会、威胁,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使学院生涯规划教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特性—因素匹配理论 SWOT分析法 改进办法
一、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60万人。在毕业生自由择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很大落差等矛盾只显出来。
教育部在2007年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当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舒伯根据“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根据生涯发展理论,该时期属于探索期,探索期在生涯规划中是最为关键的,个人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将来的職业发展[1]。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人格类型匹配理论”[2]。本文将采用前者作为基础理论,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试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专业化改进。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得到第一份工作后,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3]。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
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多数高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部分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未能及时灌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都非常强的课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4]。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普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大学生的能力与用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体制以及目前教育环境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终身,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到了大学之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合自身特点
目前,大学生没有对社会形势、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盲目从众。最终引发了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不符、职业幸福指数低下、频繁跳槽等社会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改进办法
1.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为结合学院特色提供专业化规划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5份,问卷回收率96.25%。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样本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如表2所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占92.47%,在就业意向方面徘徊的学生占7.53%。在何时确定就业意向问题上(表3),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是在二三年级,所占比例为72.99%。由此可见,在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开始在二三年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表 2 三年级本科生就业意向
表 3 三年级本科生确定就业意向时间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3.5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空间;有30.9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兴趣爱好(表4)。学生表示,三年级期间,他们愿意接受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面试技巧”、“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业能力需求”和“职场经验”(表5)。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更注重专业技术与工作的匹配和个人职业发展。
表 4 三年级本科生择业侧重因素
表 5 三年级本科生接受就业指导内容统计
2.SWOT方法分析学生职业因素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代表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5]。SWOT分析要求通过正确分析,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6]。
根据软件行业和学生整体情况,构建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如表6所示。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决策
在SWOT分析矩阵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组合,建构了四种基于不同分析角度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7],如表7所示。
表6 软件学院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表
表7 SWOT分析的四种战略
(1)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S-O战略)。
近年来,软件行业发展迅速,需求量较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较多。由于软件行业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外语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软件学院开设第二外语日语和韩语,迎合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用人需求。软件学院通过科学的学生培养体系,使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具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等特点,无论就业、创业还是深造都有所优势。 (2)克服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会(W-O战略)。
在我国综合国力远胜于印度的今天,我国的软件产业却落后于印度,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IT人士外语水平低、工程规范流程意识薄弱。鉴于此,软件学院各部门应通力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相关帮助和引导。首先,应重视软件工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等课程授课效果,加大双语教学和外教授课力度,扩大国际班、赴日班培养模式的受益范围,使学生在语言和规范流程方面与国际接轨。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依靠IT俱乐部、实训、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发展机制,在择业前能做好行业、岗位等分析。
(3)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S-T战略)。
虽然软件行业人员需求大,就业去向具有多向性、多面性,但是对所需知识技术层次要求较高,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型行业,竞争和威胁无处不在。根据S-T战略,学院应大力引导学生坚持对国内外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实时更新,无论在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中,都应紧跟技术潮流,不能成为企业技术换代的牺牲品。
(4)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W-T战略)。
中国软件行业日益发展壮大,企业为在业务上不断走向国际化,强调企业多元文化融合。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外语能力差、工程规范流程意识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团队合作能力不强等劣势得到放大。学院应采取措施,使学生在本科期间了解主要软件发包国家的人文文化和工程流程标准。
参考文献:
[1]陆凤晓.浅析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2]司伟森,郜攀峰.人职匹配与大学毕业生择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3]缪晨霞.第一份工作对你的影响究竟有多深[EB/OL].[2010-08-23].http://edu.sina.com.cn/j/2010-08-23/10121924
04.shtml.
[4]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5]俞涛.SWOT分析模型在战略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03).
[6]KoontzH.,Weihrich H..管理學[M].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1998(10).
[7]马鸿雁.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8]高健波.浅谈大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J].才智,2010(19).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特性—因素匹配理论 SWOT分析法 改进办法
一、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60万人。在毕业生自由择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很大落差等矛盾只显出来。
教育部在2007年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当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舒伯根据“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根据生涯发展理论,该时期属于探索期,探索期在生涯规划中是最为关键的,个人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将来的職业发展[1]。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人格类型匹配理论”[2]。本文将采用前者作为基础理论,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试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专业化改进。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得到第一份工作后,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3]。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
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多数高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部分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未能及时灌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都非常强的课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4]。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普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大学生的能力与用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体制以及目前教育环境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终身,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到了大学之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合自身特点
目前,大学生没有对社会形势、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盲目从众。最终引发了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不符、职业幸福指数低下、频繁跳槽等社会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改进办法
1.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为结合学院特色提供专业化规划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5份,问卷回收率96.25%。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样本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如表2所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占92.47%,在就业意向方面徘徊的学生占7.53%。在何时确定就业意向问题上(表3),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是在二三年级,所占比例为72.99%。由此可见,在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开始在二三年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表 2 三年级本科生就业意向
表 3 三年级本科生确定就业意向时间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3.5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空间;有30.9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兴趣爱好(表4)。学生表示,三年级期间,他们愿意接受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面试技巧”、“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业能力需求”和“职场经验”(表5)。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更注重专业技术与工作的匹配和个人职业发展。
表 4 三年级本科生择业侧重因素
表 5 三年级本科生接受就业指导内容统计
2.SWOT方法分析学生职业因素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代表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5]。SWOT分析要求通过正确分析,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6]。
根据软件行业和学生整体情况,构建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如表6所示。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决策
在SWOT分析矩阵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组合,建构了四种基于不同分析角度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7],如表7所示。
表6 软件学院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表
表7 SWOT分析的四种战略
(1)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S-O战略)。
近年来,软件行业发展迅速,需求量较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较多。由于软件行业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外语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软件学院开设第二外语日语和韩语,迎合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用人需求。软件学院通过科学的学生培养体系,使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具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等特点,无论就业、创业还是深造都有所优势。 (2)克服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会(W-O战略)。
在我国综合国力远胜于印度的今天,我国的软件产业却落后于印度,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IT人士外语水平低、工程规范流程意识薄弱。鉴于此,软件学院各部门应通力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相关帮助和引导。首先,应重视软件工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等课程授课效果,加大双语教学和外教授课力度,扩大国际班、赴日班培养模式的受益范围,使学生在语言和规范流程方面与国际接轨。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依靠IT俱乐部、实训、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发展机制,在择业前能做好行业、岗位等分析。
(3)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S-T战略)。
虽然软件行业人员需求大,就业去向具有多向性、多面性,但是对所需知识技术层次要求较高,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型行业,竞争和威胁无处不在。根据S-T战略,学院应大力引导学生坚持对国内外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实时更新,无论在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中,都应紧跟技术潮流,不能成为企业技术换代的牺牲品。
(4)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W-T战略)。
中国软件行业日益发展壮大,企业为在业务上不断走向国际化,强调企业多元文化融合。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外语能力差、工程规范流程意识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团队合作能力不强等劣势得到放大。学院应采取措施,使学生在本科期间了解主要软件发包国家的人文文化和工程流程标准。
参考文献:
[1]陆凤晓.浅析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2]司伟森,郜攀峰.人职匹配与大学毕业生择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3]缪晨霞.第一份工作对你的影响究竟有多深[EB/OL].[2010-08-23].http://edu.sina.com.cn/j/2010-08-23/10121924
04.shtml.
[4]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5]俞涛.SWOT分析模型在战略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03).
[6]KoontzH.,Weihrich H..管理學[M].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1998(10).
[7]马鸿雁.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8]高健波.浅谈大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J].才智,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