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我们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认识观,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音乐传播的现实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音乐商品化运作进程与国际产业文化接轨、音乐的传播手段和现代表达方式日益深化的过程。在这30年中,有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不断地作用于我们的创作和表演实践;在这30年中,音乐的传播媒介也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与传媒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已经结下了历史的不解之缘。
两种流行音乐认识观并存
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即广义流行音乐观和狭义流行音乐观,是一种音乐文化上的历史观。
狭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因为这种范围很明确地勾画出了一个新时代音乐感觉的框架和轮廓。这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促进这种音乐文化形态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经验积累、总结得失并探索前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意义。
广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使广义而宏观的流行音乐包括的范围十分宽广,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大众音乐。
今天,当我们进行流行音乐的技术操作时,我们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一般性、普遍性特征。比如风格的类型、演唱的方法、伴奏的形式、传播的方式、商品属性等等。这样,我们的思维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狭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我们的作品就会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国际的共性、吻合着传媒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必须从广义的流行音乐的视角,从深度的文化、历史层面上,从完美的艺术角度来思考、认识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我们当代的流行音乐的艺术和技术操作。比如,在中国这个广阔的社会音乐文化大地上,我们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说唱)中最优秀的成分;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利用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今天的流行音乐,它的受众主体,仍然是中国的老百姓,正是因为是中国的老百姓,那么,几千年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优秀的艺术基因,仍然是我们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无论我们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认识观,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音乐传播。
音乐传播行形式改变人们音乐观
20世纪唱片工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年代,经历着从滚筒式唱片、圆盘式粗纹胶木唱片(78转/分)、密纹慢转唱片(33.3转/分或16转/分)、卡盒式录音带、激光唱片……。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未来会出现“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覆盖全球的电子新闻地毯”。这位传播学大师预感到了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通过光缆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因特网诞生了。麦克卢汉的预见得到应验:因特网复盖了全球。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乘上了网络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
今天的流行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充满于全球的因特网络“管道”之中。它已如同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一样,随需随流、即放即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来水效应”。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阀门处。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也就哗然流出。网络音乐传播中的“自来水效应”和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行为,已经形成了传统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新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自主性、复制的多重性、复制的廉价性。这些特点已构成了音乐在全球性的网络管道中的“弥漫型”势态。为此,我们用音乐的“自来水效应”来形容这种势态、比喻这种势态、理解这种势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势,已经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将给社会音乐生活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
■
改革开放30年来,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音乐商品化运作进程与国际产业文化接轨、音乐的传播手段和现代表达方式日益深化的过程。在这30年中,有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不断地作用于我们的创作和表演实践;在这30年中,音乐的传播媒介也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与传媒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已经结下了历史的不解之缘。
两种流行音乐认识观并存
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即广义流行音乐观和狭义流行音乐观,是一种音乐文化上的历史观。
狭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因为这种范围很明确地勾画出了一个新时代音乐感觉的框架和轮廓。这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促进这种音乐文化形态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经验积累、总结得失并探索前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意义。
广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使广义而宏观的流行音乐包括的范围十分宽广,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大众音乐。
今天,当我们进行流行音乐的技术操作时,我们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一般性、普遍性特征。比如风格的类型、演唱的方法、伴奏的形式、传播的方式、商品属性等等。这样,我们的思维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狭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我们的作品就会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国际的共性、吻合着传媒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必须从广义的流行音乐的视角,从深度的文化、历史层面上,从完美的艺术角度来思考、认识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我们当代的流行音乐的艺术和技术操作。比如,在中国这个广阔的社会音乐文化大地上,我们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说唱)中最优秀的成分;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利用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今天的流行音乐,它的受众主体,仍然是中国的老百姓,正是因为是中国的老百姓,那么,几千年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优秀的艺术基因,仍然是我们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无论我们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认识观,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音乐传播。
音乐传播行形式改变人们音乐观
20世纪唱片工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年代,经历着从滚筒式唱片、圆盘式粗纹胶木唱片(78转/分)、密纹慢转唱片(33.3转/分或16转/分)、卡盒式录音带、激光唱片……。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未来会出现“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覆盖全球的电子新闻地毯”。这位传播学大师预感到了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通过光缆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因特网诞生了。麦克卢汉的预见得到应验:因特网复盖了全球。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乘上了网络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
今天的流行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充满于全球的因特网络“管道”之中。它已如同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一样,随需随流、即放即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来水效应”。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阀门处。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也就哗然流出。网络音乐传播中的“自来水效应”和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行为,已经形成了传统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新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自主性、复制的多重性、复制的廉价性。这些特点已构成了音乐在全球性的网络管道中的“弥漫型”势态。为此,我们用音乐的“自来水效应”来形容这种势态、比喻这种势态、理解这种势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势,已经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将给社会音乐生活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