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完成这样的教育目的和任务,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便大家共同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审美 聆听 兴趣 表现 启发式 氛围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在有系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的。通过欣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发展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参加课内、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更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良好地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一、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音乐气氛 ,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去设计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氛围中做到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准备进人新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首选。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等形式,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主动地感知、思考和想象,积极地讨论和回答问题,进行双边教学活动,才是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
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无独有偶,我在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的身心健康。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时常送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审美 聆听 兴趣 表现 启发式 氛围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在有系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的。通过欣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发展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参加课内、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更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良好地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一、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音乐气氛 ,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去设计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氛围中做到心平气和、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准备进人新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首选。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等形式,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主动地感知、思考和想象,积极地讨论和回答问题,进行双边教学活动,才是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
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无独有偶,我在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的身心健康。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时常送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