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较差,运算的合理性、简捷性不尽人意等.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阻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多么重要.所谓运算能力,是指学生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性质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要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有理数及其运算是运算能力的基础,如何开展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教学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个突破.
一、在读法上有突破,建立符号意识,渗透代数和思想
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正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容易掌握,如,-5 3=-2 , -5 (-3)=-8.但对于有理数的减法,学生较难掌握.如出现-5-3=-2,-5-(-3)=-8的现象.如何减少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呢?在讲授有理数减法法则后,我认为可以在读法上做文章,-5-3读作负5减3这是无可厚议的,但也可以读作负5加上负3,则-5-3=-5 (-3),同样-5-(-3)=-5 3,这样读法就转化成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做题就容易多了.这种读法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学生懒得去读,只算答案罢了.这也和后来学习合并同类项接轨,向学生渗透了代数和的思想和运用符号表示数及进行运算的思想,符合课标意图.其实,数学多读有助理解.这样,9-(-5)也可以读作9加上正5;-3-1也可以读作负3加上负1;0-8也可以读作0加上负8;(-5)-0也可以读作负5加上0.显然做题就容易了.当然,教学合并同类项也可以这样读法.如3a 2b-5a-b,也可以读作3a加上2b加上负5a加上负b.通过这一读,学生就容易得出(3a-5a) (2b-b).所以,在教学有理数减法时,让学生在读法上下工夫.
二、在想法上有突破,联想生活实际,合理解释式子意
义
心里学研究表明,学习上多让学生联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面对的数学问题往往就是生活的实际.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今天白天的温度是15摄氏度,晚上是3摄氏度,昼夜温差相差多少,学生很容易列出15-3=12.如果改成今天白天是15摄氏度,晚上是-3摄氏度,学生就很容易列出15-(-3)=18.通过类比,学生很快知道答案是18摄氏度,但单纯出现15-(-3)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会出现12的结果.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对式子的表示意义不够理解造成的.如果借助温度计,让学生体会15与-3相差多少度就明白了相差18摄氏度.同样,式子-3-5可以想像为:向同学借了3元又借了5元或用了3元又用了5元.这样想,计算就容易多了.所以,在计算时,学生要多想式子的背景和意义,有助提高运算能力.
三、在学法上有突破,注重学生旳学习体验,重视知识的
生成,夯实算理
目前,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课堂结果目标,即教学效果,不注重课堂的过程目标.课堂教学往往直奔“主题”,在练习上多下工夫,其实是事倍功半的.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能生搬硬套,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授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重视知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让学生实践,获得体验和快乐.如,“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符号规律,可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讨论有理数乘法有四种情况: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并附上对应式子.再让学生根据式子结果归为两类:正数和负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结果为正数的两个式子中的因数发现:两个因数的符号都是同号的;根据结果为负数的两个式子中的因数发现:两个因数的符号都是异号的.从而推出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律.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合作探究,学生感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符号规律,以后很难忘记,运用就容易上手.经历这样的学法,学生已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切切实实感受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生成也就自然而然了,学生对法则算理明白了,做对应练习就会得心应手.
四、让学生在做法上有突破,加强变式训练,建立错题库
熟能生巧,这句话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非常恰当,但是,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是行不通的.一堂课只有40来分钟,学生能做几道题?何况现在提倡的是有效教学.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好变式训练,教师讲评要举一反三.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再出现错误,可以建立错题库.适当提示,使学生减少错误.在学习概念或例题后,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要形成技能,还要通过练习来实现.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是最有效的,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实践证明,开展“四破教学”,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运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期末统计,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从原来的61分提高到65分,学困生转化较好.甚至有的学生说,现在总算明白“计算”了.
一、在读法上有突破,建立符号意识,渗透代数和思想
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正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容易掌握,如,-5 3=-2 , -5 (-3)=-8.但对于有理数的减法,学生较难掌握.如出现-5-3=-2,-5-(-3)=-8的现象.如何减少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呢?在讲授有理数减法法则后,我认为可以在读法上做文章,-5-3读作负5减3这是无可厚议的,但也可以读作负5加上负3,则-5-3=-5 (-3),同样-5-(-3)=-5 3,这样读法就转化成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做题就容易多了.这种读法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学生懒得去读,只算答案罢了.这也和后来学习合并同类项接轨,向学生渗透了代数和的思想和运用符号表示数及进行运算的思想,符合课标意图.其实,数学多读有助理解.这样,9-(-5)也可以读作9加上正5;-3-1也可以读作负3加上负1;0-8也可以读作0加上负8;(-5)-0也可以读作负5加上0.显然做题就容易了.当然,教学合并同类项也可以这样读法.如3a 2b-5a-b,也可以读作3a加上2b加上负5a加上负b.通过这一读,学生就容易得出(3a-5a) (2b-b).所以,在教学有理数减法时,让学生在读法上下工夫.
二、在想法上有突破,联想生活实际,合理解释式子意
义
心里学研究表明,学习上多让学生联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面对的数学问题往往就是生活的实际.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今天白天的温度是15摄氏度,晚上是3摄氏度,昼夜温差相差多少,学生很容易列出15-3=12.如果改成今天白天是15摄氏度,晚上是-3摄氏度,学生就很容易列出15-(-3)=18.通过类比,学生很快知道答案是18摄氏度,但单纯出现15-(-3)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会出现12的结果.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对式子的表示意义不够理解造成的.如果借助温度计,让学生体会15与-3相差多少度就明白了相差18摄氏度.同样,式子-3-5可以想像为:向同学借了3元又借了5元或用了3元又用了5元.这样想,计算就容易多了.所以,在计算时,学生要多想式子的背景和意义,有助提高运算能力.
三、在学法上有突破,注重学生旳学习体验,重视知识的
生成,夯实算理
目前,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课堂结果目标,即教学效果,不注重课堂的过程目标.课堂教学往往直奔“主题”,在练习上多下工夫,其实是事倍功半的.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能生搬硬套,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授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重视知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让学生实践,获得体验和快乐.如,“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符号规律,可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讨论有理数乘法有四种情况: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并附上对应式子.再让学生根据式子结果归为两类:正数和负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结果为正数的两个式子中的因数发现:两个因数的符号都是同号的;根据结果为负数的两个式子中的因数发现:两个因数的符号都是异号的.从而推出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律.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合作探究,学生感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符号规律,以后很难忘记,运用就容易上手.经历这样的学法,学生已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切切实实感受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生成也就自然而然了,学生对法则算理明白了,做对应练习就会得心应手.
四、让学生在做法上有突破,加强变式训练,建立错题库
熟能生巧,这句话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非常恰当,但是,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是行不通的.一堂课只有40来分钟,学生能做几道题?何况现在提倡的是有效教学.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好变式训练,教师讲评要举一反三.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再出现错误,可以建立错题库.适当提示,使学生减少错误.在学习概念或例题后,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要形成技能,还要通过练习来实现.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是最有效的,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实践证明,开展“四破教学”,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运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期末统计,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从原来的61分提高到65分,学困生转化较好.甚至有的学生说,现在总算明白“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