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喜福会》中母性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来源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分析是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喜福会》中母性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母性意识与美国文化的主动融合、母亲的前意识中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排斥、母亲的前意识里不可磨灭的故国文化情结.小说中四位母亲重重的心理矛盾,体现了个体意识与集体文化相遇时的冲突,也呈现了亚裔人群在美国强势文化下挣扎求生的艰难处境.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探求“不变”的规律,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升华,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蕴藏于数学教材的每一个内容,也蕴含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中,笔者结合“求圆的切线方程”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求过一点P0(2,)且与圆(x-1)2 y2=4相切的直线方程.  1. 数形结合  “过一点P0(2,)且与圆(x-1)2 y2=4相切的直线”是一种抽象的语言,若赋予几何意义,就变
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引入民考民预科生数学课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减少了民考民学生用汉语学习数学所遇到的困难,又加深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