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行吧?”
“讲价也不能这样,一千二!”
男人看着女人的红指甲,沉默了良久:“好!”
“可和你说好了,过年可不能待在这。”女人停了停,好像在想还有什么好嘱咐的:“这里的东西一点也不能乱,坏了都要赔的。”
男人连连点头,好声好气地送走了女人。看着女人消失在旁边住宅的门缝里,啐了一口:“一个人买那么多房子,还能分几个身子!”男人转身,关上了门,看着眼前别人的家,拿出自己的衣物,收拾起来。
男人叫张光,二十五,光棍一个,十六岁离家,九年后一事无成返乡,颇有些落叶归根的意味。
晚上,张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适应不了故乡的水土。
张光寻思着对面有个初中,晚上去那里摆摊,白天在服装厂上班,可以多赚一点,就是累。但转念一想,自己还年轻,可以吃吃苦。想着想着,张光好像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父母,老人在说笑,旁边放着婴儿车,女人在哄孩子。没有看清女人和孩子,张光就睡着了。
第二天,张光起了个大早租了辆三轮车。晚上的时候,准备好了所有食材。
张光把煤气罐放到三轮车上,刚把三轮车推出小弄堂,就看到了房东站在弄堂出口,一脸不高兴。
“哎呦,李阿姨。”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光朝着房东问好。
房东像草墩一样矗在弄堂口:“小张啊,你以后可不能这么早就吵起来。我孙女今年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怪谁?”房东满是责怪,还一副要是自己孙女中考考不好就全赖张光的模样。
张光心里委屈,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他朝着房东歉疚地笑了笑:“听说李阿姨的孙女年年考第一,肯定是重点高中。我今天第一天,起得早,明天就不会了。”张光见房东笑了,才放下心来,“李阿姨,时候不早了,别让孩子等着。”
听到张光说“时候不早了”,房东才放路。
张光到学校附近的时候已有几个“同僚”在谋生了。
距离学校五十米外有一座桥,那些“同僚”都在桥外,张光推着三轮车往后去,转念一想,那地方,都没人了。望了望学校,张光嘴里咕哝:“见鬼。”
张光推着三轮车往学校大门口走去,刚刚停下来摆好东西。
“不能摆摊。”两个穿保安服的男人从天而降,“我们是校管会的,这里不能摆摊。”
张光愣住了,指了指桥对面:“他们?”
“桥那边就不归我们学校管了。”
“他?”靠近学校还有一个小摊,摊主瞧见张光指着他,赶忙一脸赔笑。
“特许。”
张光到底也没搞清楚特许的意思,也只好把摊子搬到了桥那边。
…………
年底的时候,房东又来催张光收拾东西。
四年,张光早有了经验。这房东不是真房东,只是屋子主人的邻居。
屋子的主人有个儿子,十六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说是和女主人吵了一架后被拐子拐走的,后来,女主人担心加上自责,不久就生病去世了,留下男主人生活在乡下。这间屋子是老两口为儿子买的,算作学区房,等着升值,还没告诉儿子,儿子就丢了。屋子的主人不舍得出租,怕万一儿子回来了,不愿意和自己住,也可以有个落脚地。男主人每年春节里都要来望望。
“都十六了,还能被拐走?大抵是个没脑子的!”张光也曾在心里暗想。
可这么一来,邻居就觉得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段,出租赚点钱多好。就自己找锁匠配了钥匙,做起了房东,租屋子的钱自然落到了自己的口袋。要说为什么不租给学生,偏要租给打工的,张光也是想过的,大概是因为主人每年年底都会来看房子,学生年底还没放假,走不了,要是被看见了,一毛钱也赚不到,比起少赚点,女人只好找个能随时搬走的。
张光两年前就了解了情况,硬是将房租降到九百,女人怕张光张扬出去就不情不愿地同意了,可自此以后每年催得越来越早,也再没一个好脸色。张光觉得不亏,一个月省三百,一年下来也要三千六,平日里只是多看女人两个白眼。况且,这两年屋子主人一直没来,估计有可能也走了。
张光应付着女人,心里盘算着,出去住一晚要七十,一年里前前后后也要一千,这两年也不见有人来,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自己晚上晚点回,早上早点走,动作轻点,什么事也没有。想定主意,张光下了班早早收工,当着女人的面,收拾了几件衣服,把锅碗瓢盆用三轮车载走,收拾干净屋子,朝房东赔了个笑脸,转身走了。
元旦那几天,张光的服装厂放假。张光早上把摊摆在菜市场门口,晚上又把摊移到学校门口,六点收摊,把三轮车推到服装厂,陪门卫聊了会儿天,看了会儿电视,张光看到门卫的头一下一下往下点,拉开椅子,走出去:“叔,我走了。”
门卫应声,关掉电视,拉下大门。
张光走在路上,来来往往没有什么人。走到菜市場路口,看见对面有个夜宵摊子,有几个人。张光走上去,要了十串烤串,两个炸鸡腿,一盆螺蛳,两瓶啤酒:“几点收摊?”
“最近没什么人,收得早。”手上不停翻动,油滴在下面的炭上,蹿出火来,夜宵摊子的老板就像另一个张光。
张光很久没有吃夜宵了,上一次还是父亲带他吃的。
张光想这个春节就回家,最好趁这几天找个对象,到时候一起回家,也好让父母了一桩心事。张光觉得服装厂里的女工阿华就很好,本地人,虽说家里困难点,但肯吃苦,平日里对自己也好。
张光想着阿华的好,连将来儿子的名字也想好了。
时间过得不知不觉。
吃完夜宵,张光趁着夜色摸到出租屋。
门打开了。
“谁?”张光在黑暗中听到一个老人的声音,屋内的灯也瞬间亮了起来。
“爸,你怎么在这里?”张光认出了坐在桌子边的老人。
他的父亲,满头白发,在认出他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老人用手撑着桌面,猛地往上一弹,好像岸上的鱼,立起来的老人有些驼背,佝偻身子,影子像蜷起的虾:“小兔崽子……”老人突然顿住,像是回忆起了什么,眼里没了光,像没了力气,一屁股坐了下去,“小光,你回来了啊。”
张光低着头看父亲的身影,猛地想起自己道听途说的故事“十六岁”“被人贩子拐走”“女主人去世”……
他盯着父亲,内心五味杂陈,憋不出一句话。
“妈呢?”像突然会说话的孩子,着急地寻找母亲,他的头往四周转了转。
老人没有回答。
张光踉跄一下,把椅子往外一挪,发出尖锐的声响,眼睛一不小心瞄到父亲面前的相片,熟悉的、黑白的母亲。
张光第二天一早陪父亲回乡看母亲,跪在母亲的墓碑前号啕大哭。父亲看着儿子内疚自责的泪水,再看看妻子的“笑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一晚,张光在乡下老家的房子里睡得无比安稳。第二天一早上去喊父亲的时候没人回应,打开门,阳光透过窗户把张光迷得睁不开眼,想帮父亲掖一掖被角,冷得可怕,但是脸上却带着微笑,旁边放着一本房产证。
两个月后,张光再次回到曾经的出租屋,这次再也不用交房租了。他打开门,朝着里面喊道:“爸妈,我回来了。”
(作者系扬州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 葛星星)
“讲价也不能这样,一千二!”
男人看着女人的红指甲,沉默了良久:“好!”
“可和你说好了,过年可不能待在这。”女人停了停,好像在想还有什么好嘱咐的:“这里的东西一点也不能乱,坏了都要赔的。”
男人连连点头,好声好气地送走了女人。看着女人消失在旁边住宅的门缝里,啐了一口:“一个人买那么多房子,还能分几个身子!”男人转身,关上了门,看着眼前别人的家,拿出自己的衣物,收拾起来。
男人叫张光,二十五,光棍一个,十六岁离家,九年后一事无成返乡,颇有些落叶归根的意味。
晚上,张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适应不了故乡的水土。
张光寻思着对面有个初中,晚上去那里摆摊,白天在服装厂上班,可以多赚一点,就是累。但转念一想,自己还年轻,可以吃吃苦。想着想着,张光好像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父母,老人在说笑,旁边放着婴儿车,女人在哄孩子。没有看清女人和孩子,张光就睡着了。
第二天,张光起了个大早租了辆三轮车。晚上的时候,准备好了所有食材。
张光把煤气罐放到三轮车上,刚把三轮车推出小弄堂,就看到了房东站在弄堂出口,一脸不高兴。
“哎呦,李阿姨。”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光朝着房东问好。
房东像草墩一样矗在弄堂口:“小张啊,你以后可不能这么早就吵起来。我孙女今年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怪谁?”房东满是责怪,还一副要是自己孙女中考考不好就全赖张光的模样。
张光心里委屈,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他朝着房东歉疚地笑了笑:“听说李阿姨的孙女年年考第一,肯定是重点高中。我今天第一天,起得早,明天就不会了。”张光见房东笑了,才放下心来,“李阿姨,时候不早了,别让孩子等着。”
听到张光说“时候不早了”,房东才放路。
张光到学校附近的时候已有几个“同僚”在谋生了。
距离学校五十米外有一座桥,那些“同僚”都在桥外,张光推着三轮车往后去,转念一想,那地方,都没人了。望了望学校,张光嘴里咕哝:“见鬼。”
张光推着三轮车往学校大门口走去,刚刚停下来摆好东西。
“不能摆摊。”两个穿保安服的男人从天而降,“我们是校管会的,这里不能摆摊。”
张光愣住了,指了指桥对面:“他们?”
“桥那边就不归我们学校管了。”
“他?”靠近学校还有一个小摊,摊主瞧见张光指着他,赶忙一脸赔笑。
“特许。”
张光到底也没搞清楚特许的意思,也只好把摊子搬到了桥那边。
…………
年底的时候,房东又来催张光收拾东西。
四年,张光早有了经验。这房东不是真房东,只是屋子主人的邻居。
屋子的主人有个儿子,十六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说是和女主人吵了一架后被拐子拐走的,后来,女主人担心加上自责,不久就生病去世了,留下男主人生活在乡下。这间屋子是老两口为儿子买的,算作学区房,等着升值,还没告诉儿子,儿子就丢了。屋子的主人不舍得出租,怕万一儿子回来了,不愿意和自己住,也可以有个落脚地。男主人每年春节里都要来望望。
“都十六了,还能被拐走?大抵是个没脑子的!”张光也曾在心里暗想。
可这么一来,邻居就觉得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段,出租赚点钱多好。就自己找锁匠配了钥匙,做起了房东,租屋子的钱自然落到了自己的口袋。要说为什么不租给学生,偏要租给打工的,张光也是想过的,大概是因为主人每年年底都会来看房子,学生年底还没放假,走不了,要是被看见了,一毛钱也赚不到,比起少赚点,女人只好找个能随时搬走的。
张光两年前就了解了情况,硬是将房租降到九百,女人怕张光张扬出去就不情不愿地同意了,可自此以后每年催得越来越早,也再没一个好脸色。张光觉得不亏,一个月省三百,一年下来也要三千六,平日里只是多看女人两个白眼。况且,这两年屋子主人一直没来,估计有可能也走了。
张光应付着女人,心里盘算着,出去住一晚要七十,一年里前前后后也要一千,这两年也不见有人来,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自己晚上晚点回,早上早点走,动作轻点,什么事也没有。想定主意,张光下了班早早收工,当着女人的面,收拾了几件衣服,把锅碗瓢盆用三轮车载走,收拾干净屋子,朝房东赔了个笑脸,转身走了。
元旦那几天,张光的服装厂放假。张光早上把摊摆在菜市场门口,晚上又把摊移到学校门口,六点收摊,把三轮车推到服装厂,陪门卫聊了会儿天,看了会儿电视,张光看到门卫的头一下一下往下点,拉开椅子,走出去:“叔,我走了。”
门卫应声,关掉电视,拉下大门。
张光走在路上,来来往往没有什么人。走到菜市場路口,看见对面有个夜宵摊子,有几个人。张光走上去,要了十串烤串,两个炸鸡腿,一盆螺蛳,两瓶啤酒:“几点收摊?”
“最近没什么人,收得早。”手上不停翻动,油滴在下面的炭上,蹿出火来,夜宵摊子的老板就像另一个张光。
张光很久没有吃夜宵了,上一次还是父亲带他吃的。
张光想这个春节就回家,最好趁这几天找个对象,到时候一起回家,也好让父母了一桩心事。张光觉得服装厂里的女工阿华就很好,本地人,虽说家里困难点,但肯吃苦,平日里对自己也好。
张光想着阿华的好,连将来儿子的名字也想好了。
时间过得不知不觉。
吃完夜宵,张光趁着夜色摸到出租屋。
门打开了。
“谁?”张光在黑暗中听到一个老人的声音,屋内的灯也瞬间亮了起来。
“爸,你怎么在这里?”张光认出了坐在桌子边的老人。
他的父亲,满头白发,在认出他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老人用手撑着桌面,猛地往上一弹,好像岸上的鱼,立起来的老人有些驼背,佝偻身子,影子像蜷起的虾:“小兔崽子……”老人突然顿住,像是回忆起了什么,眼里没了光,像没了力气,一屁股坐了下去,“小光,你回来了啊。”
张光低着头看父亲的身影,猛地想起自己道听途说的故事“十六岁”“被人贩子拐走”“女主人去世”……
他盯着父亲,内心五味杂陈,憋不出一句话。
“妈呢?”像突然会说话的孩子,着急地寻找母亲,他的头往四周转了转。
老人没有回答。
张光踉跄一下,把椅子往外一挪,发出尖锐的声响,眼睛一不小心瞄到父亲面前的相片,熟悉的、黑白的母亲。
张光第二天一早陪父亲回乡看母亲,跪在母亲的墓碑前号啕大哭。父亲看着儿子内疚自责的泪水,再看看妻子的“笑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一晚,张光在乡下老家的房子里睡得无比安稳。第二天一早上去喊父亲的时候没人回应,打开门,阳光透过窗户把张光迷得睁不开眼,想帮父亲掖一掖被角,冷得可怕,但是脸上却带着微笑,旁边放着一本房产证。
两个月后,张光再次回到曾经的出租屋,这次再也不用交房租了。他打开门,朝着里面喊道:“爸妈,我回来了。”
(作者系扬州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