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核心素养问题的提出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要指向学生的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呢?合理设置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途径。针对语文趣味性教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献归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趣味性教法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法将语文的人文性,也就是语言文字教育对立德树人、情感熏陶的作用有了更好的优化。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趣味性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1 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我国教育部自2014年以来倡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教改。李世红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课程整合》中提到,要融合学科、课堂内外、单元教学于一体,凝练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个方面,使学生养成在教学实践中终身学习的习惯,尊重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最终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概念的出世,也一直存在着百家争鸣,少有统一共识的地方。郑新丽等诸多学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最本质和重要的东西。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指生字词句的积累,朗读的训练,课外阅读的延伸拓展、写作、交际、审美情趣、价值态度等的综合体现。通过教师专业的引领,由语言知识体系的教学向人文教育转变。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2.1 从社会生活中撷取
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连。为了培育这一素养,学生要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足够了解与熟悉,并参与其中,方可在特定的情境下习得言语知识运用的能力,建立语感。
上海部编版六下教材中与社会相关的单元有:民俗文化、珍惜光阴、环境保护、緬怀革命先烈,这几个单元分别展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远流长,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在记叙、抒情、说明中描绘了社会变迁中平凡人物身上淳朴、天真、英勇、崇高的形象,也能看出编者对学生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熏陶培育的重视。《开国大典》、香港作家何紫文字中的《别了,语文课》,教师在讲授过去的历史变迁时,要与爱国情怀的培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针对性设立,能帮助学生提高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认清历史,珍惜现在强有力的祖国,激发学生以建设中华为己任的使命感。
2.2 从自然中窥探、采撷
对学生而言,自然这一名词太过宽泛,抽象,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山川湖海,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的情怀。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地球、青山、土地,从今昔的对比中,得出作者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呼诰、呐喊。在教学时,把单元教学和学生现处的自然环境结合对比着看,让学生知悉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规律,事物进化发展改变的原因。自然界正因人们的滥砍乱伐而面临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进程,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更深入践行环境的保护,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趣味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学原则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教学等方式,教师熟练的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灵活多样的指导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互动更加收放自如,教师因文而异的教学途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维度也多了起来,最终达到培育学生思维开放的目的。
中学语文的学习,既是让学生继续接受中外文化的熏陶,又是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语文能力,也就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是要有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的学生长期面对的是一言堂的老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受到抑制和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是大势所趋。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出发点,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人试从以下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1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真正的学习”要得以发生,教师要先理解学习发声的原理,要理解学生,理解学习。当讲到《桥》一课中的“感受父爱缱绻”这一片段时,我悲从中来,情不自禁红了眼眶。一个学生从课后安慰我说,老师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这样的寒暄让我陷入沉思: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随即去翻阅《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句话点醒了我:什么是教学?作为教师,我竟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经过几次修改教案,磨课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了实践,同一个课堂情景还原如下:
师: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汉在全村命悬一线之际,他忠于职守,可谓仰不愧天。在紧急关头,老汉作出的生死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儿子的态度,我觉得有一点不近亲情。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父亲的绝情吗?
生:我觉得他还是爱他的儿子的,大概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老汉作为老支书,儿子又是个党员,他只能这样做。
生:我从“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快走。”和“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这两句话读出了他们面临生死时,都先想着对方,看出父子情深。 师:这时再读这一个“吼”字,他为什么要吼?从吼声了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对儿子的爱。
生:还吼出了对儿子的担心,因为老汉想让自己的儿子赶快逃生,不要再管自己。
师:你能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读。
师:你读得很不错,我读到了老汉的愤怒、焦急。
师:同样是一个凶巴巴的“吼”字,第一次吼是对群众的大爱,对儿子的气愤;第二次吼,吼出了父爱的深沉。原来作者将对比的手法隐藏在了此处,藏得真深啊,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写作手法吗?谁能把大作家的秘密都挖掘出来。
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师:桥轰的一声,塌了,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时候,“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大家想象一下,老汉可能会喊什么?
生:儿子!(嘶哑声)
生:我对不起你,儿子!(哽咽)
生:儿子,你是好样的!!(自豪、悲壮感)
师:我听出来了。只是那一瞬间,老汉什么都来不及喊了,就只剩下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那是一个父亲痛失爱子的绝望而伤心的喊,那是一种心存愧意而又无悔的喊。
师:出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送回到文章中去,你会看到一座闪烁着人性至美的高山!
激情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加速课堂生成、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如果没有情感的激发,学生就很难有学习的热情和展示的欲望,也就很难提升核心素养。
3.2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角色特色
诗歌可通过演唱等形式,话剧可通过念白,人物传记可通过设计采访稿,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虚拟出一个当世环境氛围,使同学们能身临其境,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兴趣。如教《陈毅市长》时,教师应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欣赏并感受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
3.3 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
部编版教材中选编的文言简短、易懂,适合学生诵读。古语云:读能通神。文言文阅读更应该以读为经,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围绕语言的建构,让学生续写文言故事。例如《書戴嵩画牛》中,杜处士展示自己的画作,面对来往的过客他会这样称赞他的画。再如《学弈》的故事结尾,要求学生续写,“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在续写的活动中,学生对文言的学习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升华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能品出文言的“味”,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4 拓展知识层面熏陶法
语文具备人文性,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诗歌的意蕴、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部编版教材中,六下一单元的诗歌提到了七夕、寒食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通过讲解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节日的起源,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清晰的认识,最终以视频、课件、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形式做一汇报。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能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语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科承担起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法教学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每一位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调节教学设计的过程,创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课堂氛围趣味横生。
参考文献:
[1] 李节,王宁.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J].2016,(5):19.
[2] 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4.
[3] 魏书生.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J].语文教学通讯,2015,(4):35.
[4] 刘永康.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体系[J].名作欣赏,2016,(13):100.
[5] 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0.
[6]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9
[7] 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2013(5).
[8] 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2014(6).
[9] 曹兆霞.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4(24).
[10]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1] 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2]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9).
[13]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14] 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三[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15]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16]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17] 郑毓信.从“整合数学”到“整合课程”———“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二[J].小学数学教师,2016(2).
[18] 梁忠球. 试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2011(6).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趣味性教法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法将语文的人文性,也就是语言文字教育对立德树人、情感熏陶的作用有了更好的优化。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趣味性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1 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我国教育部自2014年以来倡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教改。李世红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课程整合》中提到,要融合学科、课堂内外、单元教学于一体,凝练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个方面,使学生养成在教学实践中终身学习的习惯,尊重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最终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概念的出世,也一直存在着百家争鸣,少有统一共识的地方。郑新丽等诸多学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最本质和重要的东西。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指生字词句的积累,朗读的训练,课外阅读的延伸拓展、写作、交际、审美情趣、价值态度等的综合体现。通过教师专业的引领,由语言知识体系的教学向人文教育转变。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2.1 从社会生活中撷取
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连。为了培育这一素养,学生要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足够了解与熟悉,并参与其中,方可在特定的情境下习得言语知识运用的能力,建立语感。
上海部编版六下教材中与社会相关的单元有:民俗文化、珍惜光阴、环境保护、緬怀革命先烈,这几个单元分别展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远流长,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在记叙、抒情、说明中描绘了社会变迁中平凡人物身上淳朴、天真、英勇、崇高的形象,也能看出编者对学生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熏陶培育的重视。《开国大典》、香港作家何紫文字中的《别了,语文课》,教师在讲授过去的历史变迁时,要与爱国情怀的培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针对性设立,能帮助学生提高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认清历史,珍惜现在强有力的祖国,激发学生以建设中华为己任的使命感。
2.2 从自然中窥探、采撷
对学生而言,自然这一名词太过宽泛,抽象,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山川湖海,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的情怀。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地球、青山、土地,从今昔的对比中,得出作者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呼诰、呐喊。在教学时,把单元教学和学生现处的自然环境结合对比着看,让学生知悉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规律,事物进化发展改变的原因。自然界正因人们的滥砍乱伐而面临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进程,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更深入践行环境的保护,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趣味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学原则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教学等方式,教师熟练的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灵活多样的指导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互动更加收放自如,教师因文而异的教学途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维度也多了起来,最终达到培育学生思维开放的目的。
中学语文的学习,既是让学生继续接受中外文化的熏陶,又是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语文能力,也就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是要有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的学生长期面对的是一言堂的老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受到抑制和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是大势所趋。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出发点,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人试从以下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1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真正的学习”要得以发生,教师要先理解学习发声的原理,要理解学生,理解学习。当讲到《桥》一课中的“感受父爱缱绻”这一片段时,我悲从中来,情不自禁红了眼眶。一个学生从课后安慰我说,老师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这样的寒暄让我陷入沉思: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随即去翻阅《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句话点醒了我:什么是教学?作为教师,我竟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经过几次修改教案,磨课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了实践,同一个课堂情景还原如下:
师: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汉在全村命悬一线之际,他忠于职守,可谓仰不愧天。在紧急关头,老汉作出的生死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儿子的态度,我觉得有一点不近亲情。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父亲的绝情吗?
生:我觉得他还是爱他的儿子的,大概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老汉作为老支书,儿子又是个党员,他只能这样做。
生:我从“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快走。”和“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这两句话读出了他们面临生死时,都先想着对方,看出父子情深。 师:这时再读这一个“吼”字,他为什么要吼?从吼声了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对儿子的爱。
生:还吼出了对儿子的担心,因为老汉想让自己的儿子赶快逃生,不要再管自己。
师:你能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读。
师:你读得很不错,我读到了老汉的愤怒、焦急。
师:同样是一个凶巴巴的“吼”字,第一次吼是对群众的大爱,对儿子的气愤;第二次吼,吼出了父爱的深沉。原来作者将对比的手法隐藏在了此处,藏得真深啊,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写作手法吗?谁能把大作家的秘密都挖掘出来。
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师:桥轰的一声,塌了,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时候,“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大家想象一下,老汉可能会喊什么?
生:儿子!(嘶哑声)
生:我对不起你,儿子!(哽咽)
生:儿子,你是好样的!!(自豪、悲壮感)
师:我听出来了。只是那一瞬间,老汉什么都来不及喊了,就只剩下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那是一个父亲痛失爱子的绝望而伤心的喊,那是一种心存愧意而又无悔的喊。
师:出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送回到文章中去,你会看到一座闪烁着人性至美的高山!
激情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加速课堂生成、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如果没有情感的激发,学生就很难有学习的热情和展示的欲望,也就很难提升核心素养。
3.2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角色特色
诗歌可通过演唱等形式,话剧可通过念白,人物传记可通过设计采访稿,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虚拟出一个当世环境氛围,使同学们能身临其境,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兴趣。如教《陈毅市长》时,教师应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欣赏并感受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
3.3 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
部编版教材中选编的文言简短、易懂,适合学生诵读。古语云:读能通神。文言文阅读更应该以读为经,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围绕语言的建构,让学生续写文言故事。例如《書戴嵩画牛》中,杜处士展示自己的画作,面对来往的过客他会这样称赞他的画。再如《学弈》的故事结尾,要求学生续写,“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在续写的活动中,学生对文言的学习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升华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能品出文言的“味”,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4 拓展知识层面熏陶法
语文具备人文性,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诗歌的意蕴、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部编版教材中,六下一单元的诗歌提到了七夕、寒食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通过讲解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节日的起源,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清晰的认识,最终以视频、课件、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形式做一汇报。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能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语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科承担起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法教学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每一位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调节教学设计的过程,创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课堂氛围趣味横生。
参考文献:
[1] 李节,王宁.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J].2016,(5):19.
[2] 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4.
[3] 魏书生.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J].语文教学通讯,2015,(4):35.
[4] 刘永康.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体系[J].名作欣赏,2016,(13):100.
[5] 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0.
[6]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9
[7] 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2013(5).
[8] 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2014(6).
[9] 曹兆霞.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4(24).
[10]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1] 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2]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9).
[13]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14] 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三[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15]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16]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17] 郑毓信.从“整合数学”到“整合课程”———“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二[J].小学数学教师,2016(2).
[18] 梁忠球. 试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