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城市实行垃圾分类了吗?随着上海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一场席卷中国的垃圾分类热潮正紧锣密鼓。北京也借助智能硬件和大数据技术,上门回收、积分奖励、智能垃圾桶等新方法层出不穷。中国各城市相继跟进,垃圾分类俨然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它改变的不仅是居民的生活,也让一些嗅觉灵敏的人觅到了商机,他们在精准扔掉垃圾的同时,正确打开了赚钱的“姿势”。
分类垃圾桶直接受益
垃圾分类带来的最直接商机就是垃圾桶的热销。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售卖的塑料垃圾桶的主流价位是5—30元,而分类垃圾桶的主流价位是50—200元。在这场变局之中,垃圾桶卖家和生产商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关键字“分类垃圾桶”,搜索结果显示,销量前十的全部都是塑料垃圾桶,月销量从2.5万到10多万不等。相关数据显示,5月份,淘宝上“分类垃圾桶”的搜索量猛增3倍多,成交同比大增超七成。6月份,“分类垃圾桶”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000%以上,分类垃圾桶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00%以上,价格在150元到300元之间,手机淘宝“分类垃圾桶”搜索量,6月份环比增长40%。
随机点开一款商品,就能在其介绍页面上看到这样的提示:由于最近订单量比较大,为保障普通客户的购买利益,同地址和同ID限购一个,批量采购与客服联系协商发货时间……客服人员表示,该款分类垃圾桶如果要两件以上,要等到半个月以后才发货。
拼多多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以来,其垃圾桶类目相关商品销量暴涨超过500%,多款垃圾桶销量超过10万单。苏宁易购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分类垃圾桶今年6月的销量环比增长157.4%,上海地区更是翻了12番。
这样的销量,使得塑料制品生产行业也迎来了销售旺季。6月至8月原本是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淡季,现在却是“供需两旺”的热闹景象,分类垃圾桶始终供不应求。
浙江台州被誉为“塑料制品王国”,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的70%。近一个月来,约3000家台州日化企业受益垃圾分类,线上买家增长近一倍,企业销量同比增长超45%。在台州的塑料模具厂外,一辆辆卡车排队等待,工人们在三班倒,赶工生产。
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在垃圾分类成为市场“新风口”的当下,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巨大商机,它不仅仅是从一个桶变成四个桶那么简单。垃圾分类的整个产业链是非常庞大的,商机无处不在,比如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装备的研发生产,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开发生产,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利用等。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种永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将为市场带来1万亿元左右的增量,其相关板块的利润增速或空间弹性将至少在30%。三个细分领域是关注重点,一是有害垃圾处理;二是餐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约有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三是环卫设备的产业链。
当然,在信息化时代肯定少不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垃圾分类产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垃圾分类收集服务和运营体系;垃圾分类形成的大数据还可以帮助相关企业掌握不同人群的日常消费特点,从而实现精准生产、精准销售,涌现更多的垃圾分类“互联网 ”企业。
广东垃圾分类起步较早,借助广东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效率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发优势明显。在中山,带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让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目前,中山正探索“互联网 垃圾智能分类”方式,在前端环节推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垃圾分类收集设备等部分组成,凭居民卡或手机APP在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扫码后领取可降解垃圾袋。在深圳,“互联网 垃圾分类”的智慧社区也正形成。垃圾分类领域企业德立信与小区物业结合打造绿色物业智慧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装好后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数据,并对社区居民个人投放行为监控。
企查查数据显示,6月至今,全国新注册涉及垃圾分类业务的公司多达165家,涉及再生资源业务的公司更多达4000余家。甚至不能回收的湿垃圾,也有企业盯上了。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垃圾粉碎处理器品类中,除了传统的爱迪生和厨邦德之外,海尔、惠而浦、美的、荣事达等家电企业,潜水艇、摩恩、科勒、欧琳等相关建材品牌的产品也在陆续上市。
外卖行业受到冲击
除了下游产业的辐射,“垃圾分类”的上游产业——外卖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处罚措施和环保教育并行的大环境下,便捷的外卖变成一件处理起来有些麻烦的事。因为“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仅是平时对垃圾“不分”的人们,还有外卖爱好者们。原来吃完直接一包扔掉已经成为历史,如今餐具必须单独处理。饿了么订餐平台的数据显示,7月1到4号,“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6月同期,增长了149%。美团外卖本月起在上海地区,餐具数量成为必选项,选“无需餐具”的订单量比之前大幅增长。
外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星火燎原般大范围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外卖垃圾的环境成本转嫁了出去。无论外卖商家、外卖平台还是外卖消费者都无须承担垃圾处理成本。随着垃圾分类开始在全国的推广,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是外卖垃圾的分类、处理成本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由于外卖餐盒和剩菜剩饭分别属于干垃圾和湿垃圾,而且餐盒在扔之前还需清洗擦拭干净,不少上海市民表示垃圾分类和扔垃圾的时间比吃外卖的时间还要长。这让外卖的一大优势:不用洗碗丧失殆尽。何况塑料餐具比家用餐具的清洗难度更高,在办公室等场合并不具备清洗的条件,这会让不少人在点外卖之前会踌躇一番。不仅如此,由于剩菜剩饭都需要当作湿垃圾来单独处理,这会让更多的人在点外卖时量力而为,尽可能减少外卖的频次和单次的种类数量。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餐具可回收还是改进包装设计,外卖平台和商户承担起的环境成本最终也会转移到用户身上。不过,也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对于外卖平台也意味着新业务的机遇。毕竟,垃圾分类催生出“代扔垃圾”需求,数百万外卖骑手在上门送外卖的同时可以顺手帮用户扔垃圾。然而,这样的想象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
不久之前,饿了么上线了一项“代扔垃圾服务”。然而媒体试用之后却发现该服务需要用户提前将垃圾分好,外卖小哥只负责扔到指定垃圾桶。这项“新业务”不仅没能受到用户好评,反而饱受质疑。因为,用户的最大痛点并非“扔垃圾”,而是垃圾分类。然而,垃圾分类却是一件费时劳心的专业工作,不仅耗时良久且需专业培训,让分秒必争的骑手兼任这样的服务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外卖骑手一旦与垃圾处理沾上边,清洁无尘将难以保证,也会让用户怀疑对外卖的卫生状况产生怀疑。
分类垃圾桶直接受益
垃圾分类带来的最直接商机就是垃圾桶的热销。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售卖的塑料垃圾桶的主流价位是5—30元,而分类垃圾桶的主流价位是50—200元。在这场变局之中,垃圾桶卖家和生产商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关键字“分类垃圾桶”,搜索结果显示,销量前十的全部都是塑料垃圾桶,月销量从2.5万到10多万不等。相关数据显示,5月份,淘宝上“分类垃圾桶”的搜索量猛增3倍多,成交同比大增超七成。6月份,“分类垃圾桶”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000%以上,分类垃圾桶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00%以上,价格在150元到300元之间,手机淘宝“分类垃圾桶”搜索量,6月份环比增长40%。
随机点开一款商品,就能在其介绍页面上看到这样的提示:由于最近订单量比较大,为保障普通客户的购买利益,同地址和同ID限购一个,批量采购与客服联系协商发货时间……客服人员表示,该款分类垃圾桶如果要两件以上,要等到半个月以后才发货。
拼多多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以来,其垃圾桶类目相关商品销量暴涨超过500%,多款垃圾桶销量超过10万单。苏宁易购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分类垃圾桶今年6月的销量环比增长157.4%,上海地区更是翻了12番。
这样的销量,使得塑料制品生产行业也迎来了销售旺季。6月至8月原本是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淡季,现在却是“供需两旺”的热闹景象,分类垃圾桶始终供不应求。
浙江台州被誉为“塑料制品王国”,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的70%。近一个月来,约3000家台州日化企业受益垃圾分类,线上买家增长近一倍,企业销量同比增长超45%。在台州的塑料模具厂外,一辆辆卡车排队等待,工人们在三班倒,赶工生产。
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在垃圾分类成为市场“新风口”的当下,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巨大商机,它不仅仅是从一个桶变成四个桶那么简单。垃圾分类的整个产业链是非常庞大的,商机无处不在,比如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装备的研发生产,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开发生产,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利用等。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种永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将为市场带来1万亿元左右的增量,其相关板块的利润增速或空间弹性将至少在30%。三个细分领域是关注重点,一是有害垃圾处理;二是餐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约有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三是环卫设备的产业链。
当然,在信息化时代肯定少不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垃圾分类产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垃圾分类收集服务和运营体系;垃圾分类形成的大数据还可以帮助相关企业掌握不同人群的日常消费特点,从而实现精准生产、精准销售,涌现更多的垃圾分类“互联网 ”企业。
广东垃圾分类起步较早,借助广东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效率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发优势明显。在中山,带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让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目前,中山正探索“互联网 垃圾智能分类”方式,在前端环节推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垃圾分类收集设备等部分组成,凭居民卡或手机APP在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扫码后领取可降解垃圾袋。在深圳,“互联网 垃圾分类”的智慧社区也正形成。垃圾分类领域企业德立信与小区物业结合打造绿色物业智慧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装好后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数据,并对社区居民个人投放行为监控。
企查查数据显示,6月至今,全国新注册涉及垃圾分类业务的公司多达165家,涉及再生资源业务的公司更多达4000余家。甚至不能回收的湿垃圾,也有企业盯上了。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垃圾粉碎处理器品类中,除了传统的爱迪生和厨邦德之外,海尔、惠而浦、美的、荣事达等家电企业,潜水艇、摩恩、科勒、欧琳等相关建材品牌的产品也在陆续上市。
外卖行业受到冲击
除了下游产业的辐射,“垃圾分类”的上游产业——外卖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处罚措施和环保教育并行的大环境下,便捷的外卖变成一件处理起来有些麻烦的事。因为“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仅是平时对垃圾“不分”的人们,还有外卖爱好者们。原来吃完直接一包扔掉已经成为历史,如今餐具必须单独处理。饿了么订餐平台的数据显示,7月1到4号,“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6月同期,增长了149%。美团外卖本月起在上海地区,餐具数量成为必选项,选“无需餐具”的订单量比之前大幅增长。
外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星火燎原般大范围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外卖垃圾的环境成本转嫁了出去。无论外卖商家、外卖平台还是外卖消费者都无须承担垃圾处理成本。随着垃圾分类开始在全国的推广,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是外卖垃圾的分类、处理成本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由于外卖餐盒和剩菜剩饭分别属于干垃圾和湿垃圾,而且餐盒在扔之前还需清洗擦拭干净,不少上海市民表示垃圾分类和扔垃圾的时间比吃外卖的时间还要长。这让外卖的一大优势:不用洗碗丧失殆尽。何况塑料餐具比家用餐具的清洗难度更高,在办公室等场合并不具备清洗的条件,这会让不少人在点外卖之前会踌躇一番。不仅如此,由于剩菜剩饭都需要当作湿垃圾来单独处理,这会让更多的人在点外卖时量力而为,尽可能减少外卖的频次和单次的种类数量。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餐具可回收还是改进包装设计,外卖平台和商户承担起的环境成本最终也会转移到用户身上。不过,也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对于外卖平台也意味着新业务的机遇。毕竟,垃圾分类催生出“代扔垃圾”需求,数百万外卖骑手在上门送外卖的同时可以顺手帮用户扔垃圾。然而,这样的想象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
不久之前,饿了么上线了一项“代扔垃圾服务”。然而媒体试用之后却发现该服务需要用户提前将垃圾分好,外卖小哥只负责扔到指定垃圾桶。这项“新业务”不仅没能受到用户好评,反而饱受质疑。因为,用户的最大痛点并非“扔垃圾”,而是垃圾分类。然而,垃圾分类却是一件费时劳心的专业工作,不仅耗时良久且需专业培训,让分秒必争的骑手兼任这样的服务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外卖骑手一旦与垃圾处理沾上边,清洁无尘将难以保证,也会让用户怀疑对外卖的卫生状况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