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以来,陈忠实关注农村的物质精神文化现状,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这种反思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理性的一面。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九部中篇小说,是一个连接早期创作和《白鹿原》的过渡阶段,充满了理性的反思,形成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飞跃,陈忠实的中篇小说,是所有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鹿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陈忠实的重要的创作积累。《梆子老太》就是作者通过对黄老太的心理展示来挖掘那个时代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作者将这种理性的反思和着眼角度一直延续到《白鹿原》的写作中,《白鹿原》是一部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民族秘史,作者从理性和文化历史角度来关注民族的生存状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作者创作的又一次升华。
【关键词】:人物形象;文化反思;情节结构
种永斌在《植根于乡土世界的生存反思---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中心》中写道:“当新时期政治和文学解冻以来,这时再回首那段建国后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的失误时,陈忠实内心应该和经历那些事件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痛苦。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陈忠实在生活工作的同时,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关注农村的土地承包以及建国后党的农村政策和路线上,更关注和反思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失误,给农村中不同身份人带来程度不同的经济伤害和心理伤害。” 在创作中,不仅对人物自身的命运进行描写,更挖掘了人物生存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站在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
《梆子老太》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反思和着眼角度为创作《白鹿原》提供了写作经验,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创作主题为《白鹿原》做了铺垫,《白鹿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升华。本论文从中篇小说《梆子老太》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创作主题来探求与《白鹿原》小说创作的一致性和继承性,具体表现为:具有畸形性格的梆子老太形象、政治运动影响人的文化心理的故事情节以及对中国乡土世界中文化历史的反思的创作主题。
第一,人物形象:具有畸形性格的梆子老太
梆子老太的形象是复杂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出嫁前是家里的劳动能手,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和劳动经历使得她练出了男子一样的体魄,出嫁初期,得到婆婆、丈夫和乡里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勤快,孝顺,不抛撤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但是黄老太一直未能生育,因为农村落后的观念和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使得她无可厚非的遭受了来自外界的嘲笑,就连自己的丈夫也表现出了不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残留在农村的封建观念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不仅在梆子老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婚事上更是如此。如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在咽气之前说:“你守三年孝就是孝子了?你绝了后才是大逆不道。”所以在父亲去世过了七七之后,白赵氏就着急的为白嘉轩张罗起了婚事“家产花光了值得,也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了心甘”。
黄老太的畸形性格,由此开始,之后便进行了“盼人穷”的报复。四清运动中,当上了贫协主任,“积极进取”,报复心理疯狂蔓延,借着政治运动无休止的报复打击乡亲们,见不得别人好。如本村的胡振山夫妇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种、卖红苕盖起来新房子,梆子老太却暗地里给胡振山家计算着收入,最后运动中打倒了胡振山,被批斗劳改。这种畸形性格在《白鹿原》中田福贤身上也有体现,农协解散以后,田福贤回到原上,对之前镇压过他的农协分子进行了报复,如在戏楼上把贺老大生生的从高空中蹲成了肉酱,对自己的乡亲们实行这样的报复,可见田福贤在政治运动中已经形成了扭曲的人格。
第二、情节结构:政治运动影响人的文化心理
陈忠实的作品关注现实和历史,揭示出国家的政治运动给乡村中普通百姓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 。在《梆子老太》中,梆子老太披着革命的外衣进行着自己的疯狂报复,制造了许多的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以后,政治上不再需要她这个贫协主任了,政策和路线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制造的那些冤假错案也得到了平反,她完全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她的落魄和潦倒表明了她只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用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人家拿你当猴耍,你还当你能行哩。公社干部吃公粮、挣工资、耍嘴皮子,你跟上瞎哄哄,难道不怕众人指脊背吗?” 政治运动对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从一个耀武扬威的贫协主任回到了农村老太太的身份,这种变化给了她精神上很大的打击,这种落差和孤寂也使得她本来就不平衡的心理更加的扭曲。
《白鹿原》中黑娃的生活和梆子老太有着相似的经历,黑娃,一个普通的长工的孩子,没有文化,不懂政治上的事,在兆鹏的带动下烧了反革命军队的粮台,加入了农协,国共破裂以后,他投奔习旅,失败后做了土匪,归顺保安堂,后来为了兆鹏起义,最终被白孝文出卖处决。在这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小娥去世,兄弟们牺牲,他经历了太多,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最后的被出卖致死可以看出,他和梆子老太一样,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白鹿原》记叙了黑娃政治运动的一生,也为我们展示了政治运动给黑娃带了的巨大影响。
另外,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族长,在小说的第六章,他的这种权力就收到了侵犯,出现了官方任命的“总乡约”、“乡约”等行政官员,族长感到很困惑而有无能为力,当白鹿原这个小村落成为政治斗争最激烈时,当戏楼和祠堂成为各党各派翻烧煎饼的鏊子时,他逐渐隐退,一方面做一些修族谱的闲活,一方面坚守着自己的仁义道德。从他的一生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对一个族长的影响,更对整个家族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创作主题:对中国乡土世界中文化历史的反思
陈忠实在关注农民生存和命运的同时,也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造成农民这种生存困境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挖掘。《梆子老太》通过捕捉黄老太心理意识的变化来挖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对社会文化进行反思,反思中国乡土社会的民族文化心理。如封建的生育观念使得黄老太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反思乡村中受封建残余观念的影响之大;政治运动的疯狂催生了黄老太的报复念头,使她成为一个畸形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乡土世界中那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反思国家的政治运动对于农民的伤害。
作者站在大文化大背景下来审视个体生命的命运、人生经历和心理发展历程, 这种反思的创作主题和写作角度一直延续到《白鹿原》的创作中。《白鹿原》描写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反思这一段历史和社会文化对于白鹿原上人们的影响。朱先生,儒雅、仁义、正直、豁达、朴实的儒家圣贤形象,他经历了这段历史,开始的时候在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甚至是一些高官乡绅都敬他三分,后来自己申请去修县志,远离尘世,最后去世以后还被红卫兵挖了坟,这是作者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的打击进行反思,旧的文化被毁灭,新的文化并未建立,白鹿原上的人们遭受着文化的荒芜。
综上所述,陈忠实的中篇小说《梆子老太》在作品的创作角度和理性反思方面为《白鹿原》提供了创作方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组织以及创作主题方面也为《白鹿原》的创作做了铺垫,是《白鹿原》得以升华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安元 《论陈忠实中短篇小说创作》 延边大学 2011年
[2]李建军 《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3]公炎冰 《踏过泥泞五十秋》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7月
[4]裴雅林《陈忠实中篇小说的审美价值》 陕西师大学报2011年
【关键词】:人物形象;文化反思;情节结构
种永斌在《植根于乡土世界的生存反思---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中心》中写道:“当新时期政治和文学解冻以来,这时再回首那段建国后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的失误时,陈忠实内心应该和经历那些事件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痛苦。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陈忠实在生活工作的同时,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关注农村的土地承包以及建国后党的农村政策和路线上,更关注和反思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失误,给农村中不同身份人带来程度不同的经济伤害和心理伤害。” 在创作中,不仅对人物自身的命运进行描写,更挖掘了人物生存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站在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
《梆子老太》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反思和着眼角度为创作《白鹿原》提供了写作经验,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创作主题为《白鹿原》做了铺垫,《白鹿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升华。本论文从中篇小说《梆子老太》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创作主题来探求与《白鹿原》小说创作的一致性和继承性,具体表现为:具有畸形性格的梆子老太形象、政治运动影响人的文化心理的故事情节以及对中国乡土世界中文化历史的反思的创作主题。
第一,人物形象:具有畸形性格的梆子老太
梆子老太的形象是复杂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出嫁前是家里的劳动能手,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和劳动经历使得她练出了男子一样的体魄,出嫁初期,得到婆婆、丈夫和乡里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勤快,孝顺,不抛撤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但是黄老太一直未能生育,因为农村落后的观念和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使得她无可厚非的遭受了来自外界的嘲笑,就连自己的丈夫也表现出了不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残留在农村的封建观念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不仅在梆子老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婚事上更是如此。如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在咽气之前说:“你守三年孝就是孝子了?你绝了后才是大逆不道。”所以在父亲去世过了七七之后,白赵氏就着急的为白嘉轩张罗起了婚事“家产花光了值得,也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了心甘”。
黄老太的畸形性格,由此开始,之后便进行了“盼人穷”的报复。四清运动中,当上了贫协主任,“积极进取”,报复心理疯狂蔓延,借着政治运动无休止的报复打击乡亲们,见不得别人好。如本村的胡振山夫妇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种、卖红苕盖起来新房子,梆子老太却暗地里给胡振山家计算着收入,最后运动中打倒了胡振山,被批斗劳改。这种畸形性格在《白鹿原》中田福贤身上也有体现,农协解散以后,田福贤回到原上,对之前镇压过他的农协分子进行了报复,如在戏楼上把贺老大生生的从高空中蹲成了肉酱,对自己的乡亲们实行这样的报复,可见田福贤在政治运动中已经形成了扭曲的人格。
第二、情节结构:政治运动影响人的文化心理
陈忠实的作品关注现实和历史,揭示出国家的政治运动给乡村中普通百姓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 。在《梆子老太》中,梆子老太披着革命的外衣进行着自己的疯狂报复,制造了许多的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以后,政治上不再需要她这个贫协主任了,政策和路线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制造的那些冤假错案也得到了平反,她完全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她的落魄和潦倒表明了她只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用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人家拿你当猴耍,你还当你能行哩。公社干部吃公粮、挣工资、耍嘴皮子,你跟上瞎哄哄,难道不怕众人指脊背吗?” 政治运动对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从一个耀武扬威的贫协主任回到了农村老太太的身份,这种变化给了她精神上很大的打击,这种落差和孤寂也使得她本来就不平衡的心理更加的扭曲。
《白鹿原》中黑娃的生活和梆子老太有着相似的经历,黑娃,一个普通的长工的孩子,没有文化,不懂政治上的事,在兆鹏的带动下烧了反革命军队的粮台,加入了农协,国共破裂以后,他投奔习旅,失败后做了土匪,归顺保安堂,后来为了兆鹏起义,最终被白孝文出卖处决。在这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小娥去世,兄弟们牺牲,他经历了太多,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最后的被出卖致死可以看出,他和梆子老太一样,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白鹿原》记叙了黑娃政治运动的一生,也为我们展示了政治运动给黑娃带了的巨大影响。
另外,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族长,在小说的第六章,他的这种权力就收到了侵犯,出现了官方任命的“总乡约”、“乡约”等行政官员,族长感到很困惑而有无能为力,当白鹿原这个小村落成为政治斗争最激烈时,当戏楼和祠堂成为各党各派翻烧煎饼的鏊子时,他逐渐隐退,一方面做一些修族谱的闲活,一方面坚守着自己的仁义道德。从他的一生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对一个族长的影响,更对整个家族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创作主题:对中国乡土世界中文化历史的反思
陈忠实在关注农民生存和命运的同时,也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造成农民这种生存困境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挖掘。《梆子老太》通过捕捉黄老太心理意识的变化来挖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对社会文化进行反思,反思中国乡土社会的民族文化心理。如封建的生育观念使得黄老太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反思乡村中受封建残余观念的影响之大;政治运动的疯狂催生了黄老太的报复念头,使她成为一个畸形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乡土世界中那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反思国家的政治运动对于农民的伤害。
作者站在大文化大背景下来审视个体生命的命运、人生经历和心理发展历程, 这种反思的创作主题和写作角度一直延续到《白鹿原》的创作中。《白鹿原》描写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反思这一段历史和社会文化对于白鹿原上人们的影响。朱先生,儒雅、仁义、正直、豁达、朴实的儒家圣贤形象,他经历了这段历史,开始的时候在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甚至是一些高官乡绅都敬他三分,后来自己申请去修县志,远离尘世,最后去世以后还被红卫兵挖了坟,这是作者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的打击进行反思,旧的文化被毁灭,新的文化并未建立,白鹿原上的人们遭受着文化的荒芜。
综上所述,陈忠实的中篇小说《梆子老太》在作品的创作角度和理性反思方面为《白鹿原》提供了创作方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组织以及创作主题方面也为《白鹿原》的创作做了铺垫,是《白鹿原》得以升华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安元 《论陈忠实中短篇小说创作》 延边大学 2011年
[2]李建军 《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3]公炎冰 《踏过泥泞五十秋》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7月
[4]裴雅林《陈忠实中篇小说的审美价值》 陕西师大学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