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 艺 规 程
前言
本规程根据我中心目前开展的钢结构桥梁射线探伤工作而编写,可作为钢结构桥梁射线探伤技术性文件参考。
2.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照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标准要求,规定了射线探伤使用的设备和器材、采用的探伤方法、探伤步骤、评片依据、结果判定等项。
3.文件控制
3.1《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3.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3.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
3.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人员资格
4.1检测人员应取得无损检测人员鉴定考核机构颁发的射线Ⅱ级或Ⅱ级以上级别的资格证书。
4.2检测人员对探伤焊缝特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应了解工件的材质、结构、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等实际情况。
5.设备与器材
5.1射线设备:X射线探伤仪 可用2505便携式X射线仪
5.2辅助设备与器材
5.2.1采用金属铅增感屏,前屏厚度0.03~0.5mm,后屏0.1mm。
5.2.2选用工业射线胶片型号:AGFA-G7。
5.2.3像质计采用符合GB5618的线型像质计,按透照厚度确定像质计指数,选用合适的像质计类型。
6.检测前准备
6.1X射线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进行射线照相时,应具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或间接照射。
6.2工件表面:表面毛刺、飞溅及影响像显示的污垢必须清除。
6.3检测区域:被检测件焊缝按相关文件要求作一定比例进行探伤,检测区域包括焊缝两侧热影响区。
6.4检测时机: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探伤应在焊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后24小时后进行射线探伤。
6.5必须检出的缺陷:裂纹、未融合、未焊透、气孔、夹杂(含钨夹杂)。
7.检测实施
7.1根据被检测件的厚度、形状、设计和标准要求选择射线检测方法和技术。7.1.1焦距的选择:考虑到射线的强度和几何不清晰度,习惯上选择的焦距在600~900mm的范围。
7.1.2根据被检测工件的厚度和不同X射线探伤仪制作的曝光曲线,正确选择管电压和曝光时间;在选择曝光量时,为防止短焦距和高电压,同时确保底片的黑度,X射线曝光量不得低于15 mA.min。
7.2根据钢结构桥梁要求检测的部位特性(一般为横向、纵向对接焊缝和顶板、底板十字交叉焊缝),采用单壁外透法(即射线源位于被检工件外侧,胶片位于内侧),见图1。
图1
7.3搭接标记、中心标记、识别标记应放在射源侧。而且放置在焊缝两侧,距离焊缝边缘至少5㎜,见图1。
7.4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有效区段的1/4部位)。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长度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每个像质计只能代表一个有效检验范围,因此每张底片至少有一个像质计。
7.5為防止背散射的有害影响,暗盒背面应衬以适当厚度的铅板。
8.暗室处理
8.1暗室的照明:为了避免胶片感光造成灰雾,暗室不得使用荧光灯。一般使用20~25W的红色白炽灯。
8.2显影和定影:选用胶片厂家推荐的药剂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显影温度200C±20C、显影时间一般5~7 min;定影温度200C±20C、定影时间10~15 min;在显影完成后定影开始之前,显影后的胶片必须经过停影处理。
8.3水洗与干燥:水洗温度250C以内,水洗时间20~30 min;经水洗后的底片一般挂在通风较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
9 评片要求
9.1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该整洁、安静,光线较暗淡且柔和。
9.2观片灯的亮度应能保证透过光的亮度不低于30cd/m2 。
9.3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宽的区域。
10.工件质量的评定
10.1根据底片影像特征对存在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并根据缺陷的性质、数量,按照标准规定的条款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
10.2对工件技术合同要求的检测对象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前言
本规程根据我中心目前开展的钢结构桥梁射线探伤工作而编写,可作为钢结构桥梁射线探伤技术性文件参考。
2.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照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标准要求,规定了射线探伤使用的设备和器材、采用的探伤方法、探伤步骤、评片依据、结果判定等项。
3.文件控制
3.1《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3.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3.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
3.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人员资格
4.1检测人员应取得无损检测人员鉴定考核机构颁发的射线Ⅱ级或Ⅱ级以上级别的资格证书。
4.2检测人员对探伤焊缝特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应了解工件的材质、结构、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等实际情况。
5.设备与器材
5.1射线设备:X射线探伤仪 可用2505便携式X射线仪
5.2辅助设备与器材
5.2.1采用金属铅增感屏,前屏厚度0.03~0.5mm,后屏0.1mm。
5.2.2选用工业射线胶片型号:AGFA-G7。
5.2.3像质计采用符合GB5618的线型像质计,按透照厚度确定像质计指数,选用合适的像质计类型。
6.检测前准备
6.1X射线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进行射线照相时,应具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或间接照射。
6.2工件表面:表面毛刺、飞溅及影响像显示的污垢必须清除。
6.3检测区域:被检测件焊缝按相关文件要求作一定比例进行探伤,检测区域包括焊缝两侧热影响区。
6.4检测时机: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探伤应在焊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后24小时后进行射线探伤。
6.5必须检出的缺陷:裂纹、未融合、未焊透、气孔、夹杂(含钨夹杂)。
7.检测实施
7.1根据被检测件的厚度、形状、设计和标准要求选择射线检测方法和技术。7.1.1焦距的选择:考虑到射线的强度和几何不清晰度,习惯上选择的焦距在600~900mm的范围。
7.1.2根据被检测工件的厚度和不同X射线探伤仪制作的曝光曲线,正确选择管电压和曝光时间;在选择曝光量时,为防止短焦距和高电压,同时确保底片的黑度,X射线曝光量不得低于15 mA.min。
7.2根据钢结构桥梁要求检测的部位特性(一般为横向、纵向对接焊缝和顶板、底板十字交叉焊缝),采用单壁外透法(即射线源位于被检工件外侧,胶片位于内侧),见图1。
图1
7.3搭接标记、中心标记、识别标记应放在射源侧。而且放置在焊缝两侧,距离焊缝边缘至少5㎜,见图1。
7.4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有效区段的1/4部位)。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长度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每个像质计只能代表一个有效检验范围,因此每张底片至少有一个像质计。
7.5為防止背散射的有害影响,暗盒背面应衬以适当厚度的铅板。
8.暗室处理
8.1暗室的照明:为了避免胶片感光造成灰雾,暗室不得使用荧光灯。一般使用20~25W的红色白炽灯。
8.2显影和定影:选用胶片厂家推荐的药剂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显影温度200C±20C、显影时间一般5~7 min;定影温度200C±20C、定影时间10~15 min;在显影完成后定影开始之前,显影后的胶片必须经过停影处理。
8.3水洗与干燥:水洗温度250C以内,水洗时间20~30 min;经水洗后的底片一般挂在通风较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
9 评片要求
9.1评片一般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该整洁、安静,光线较暗淡且柔和。
9.2观片灯的亮度应能保证透过光的亮度不低于30cd/m2 。
9.3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宽的区域。
10.工件质量的评定
10.1根据底片影像特征对存在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并根据缺陷的性质、数量,按照标准规定的条款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
10.2对工件技术合同要求的检测对象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