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特殊的存在,学习的学生全部为残疾儿童,学校教育中需要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保证课堂教育效果的同时提升残疾儿童各项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残疾儿童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同样与其他学校相同,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微课具有的优势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其他学校机构相同,将信息技术课程引入教育教学中来,让残疾儿童的学习内容与正常儿童相同,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促进残疾儿童快速的成长与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先進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是教育研究学者深入研究,并落实于实际教学中验证出具有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促进残疾儿童快速掌握知识内容,并节省出大量课堂时间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残疾儿童信息素养不断提升的教育目标[1]。
一、微课的含义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编制成教学视频,通过学生观看掌握知识内容。微课教学具有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教师在编制教学视频时将重点教学内容融入视频中,视频时长较短,只在几分钟左右。二是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核心,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而微课中融入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拓展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2]。
二、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挖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教材内容未达到统一的要求。对经各特殊教育学校应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可知,教材内容并未达到统一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会因为教材内容差异性而影响了学校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占比较小,导致学生只能掌握理论性知识而未具备实践能力,并且理论知识也很难应用于实践中,降低了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最后,实施强制管理措施降低残疾儿童学习积极性。要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需要配备计算机设备,而计算机设备投入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由于残疾儿童缺乏操作能力,在应用计算机设备时会因为操作不当而易损坏设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采取强制管理的方式,禁止学生操作中脱离教学实践内容,学生会因强制性管理而引发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措施的措施
(一)提升制作质量
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第一步先要制作出微课视频内容。教师在制作时应站在残疾儿童的角度进行设计,进而保证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首先,利用图片与文字阐述教学内容、操作步骤。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为聋哑儿童,聋哑儿童无法通过声音去学习知识。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利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将知识内容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操作步骤方面,要运用文字和图片组合的方式逐步将操作顺序展示出来。其次,控制好时间。微课视频的特点在于时间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原因除了满足微课特点外,还与残疾儿童中存在智障儿童密切相关,智障儿童在学习中很难过多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内容,若时间较长、内容较多很难达到教学效果。通过较短的时间、知识内容只针对一类内容,智障儿童在理解与记忆知识点时较为快速并保证了教学效果。最后,运用的语言应直白简单化。智障儿童在理解文字时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在应用教学语言时要采用直白简单的话语帮助智障儿童理解。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注重语言的应用。
(二)实施微课预习模式
预习是各学校及各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预习方法,并将课堂节省出的时间应用于引导残疾儿童进行信息技术实践,在实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同时提升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
例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画几何图形》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几何图形”的绘画方式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且采用图片与文字的方式将绘画的过程展示出来。在课堂开端播放给残疾儿童观看,教师则要观察每位残疾儿童的学习状态,分析残疾儿童学习效果。残疾儿童观看完毕后,教师则让残疾儿童上机操作,操作的内容是模仿微课内容进行绘画几何图形,目的是教师可通过学生绘画的过程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教师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指导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可让残疾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绘画几何图形,进而培养残疾儿童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将微课应用于针对性教学中
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同存在着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化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实施针对性教学过程,帮助每位残疾儿童解决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进而促进每位残疾儿童都能够快速成长。教师在实施针对性教学时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先挖掘出残疾儿童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并针对个性问题制作出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在课室中下发给残疾儿童,残疾儿童可以通过反复性的观看,解决自己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
例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编辑图形》进行教学时,残疾儿童会在透明化处理方面存在个性化学习问题。教师可针对图形透明化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将各种透明化措施及效果展示给学生,可让学生反复性观看掌握透明化技术的应用。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站在残疾儿童的特点进行设计,利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残疾儿童理解与掌握,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并提升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微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2):255-256.
[2]宋雪岩.巧用微课,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1,(21):81-82.
关键词:微课;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其他学校机构相同,将信息技术课程引入教育教学中来,让残疾儿童的学习内容与正常儿童相同,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促进残疾儿童快速的成长与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先進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是教育研究学者深入研究,并落实于实际教学中验证出具有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促进残疾儿童快速掌握知识内容,并节省出大量课堂时间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残疾儿童信息素养不断提升的教育目标[1]。
一、微课的含义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编制成教学视频,通过学生观看掌握知识内容。微课教学具有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教师在编制教学视频时将重点教学内容融入视频中,视频时长较短,只在几分钟左右。二是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核心,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而微课中融入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拓展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2]。
二、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挖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教材内容未达到统一的要求。对经各特殊教育学校应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可知,教材内容并未达到统一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会因为教材内容差异性而影响了学校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占比较小,导致学生只能掌握理论性知识而未具备实践能力,并且理论知识也很难应用于实践中,降低了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最后,实施强制管理措施降低残疾儿童学习积极性。要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需要配备计算机设备,而计算机设备投入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由于残疾儿童缺乏操作能力,在应用计算机设备时会因为操作不当而易损坏设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采取强制管理的方式,禁止学生操作中脱离教学实践内容,学生会因强制性管理而引发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措施的措施
(一)提升制作质量
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第一步先要制作出微课视频内容。教师在制作时应站在残疾儿童的角度进行设计,进而保证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首先,利用图片与文字阐述教学内容、操作步骤。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为聋哑儿童,聋哑儿童无法通过声音去学习知识。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利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将知识内容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操作步骤方面,要运用文字和图片组合的方式逐步将操作顺序展示出来。其次,控制好时间。微课视频的特点在于时间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原因除了满足微课特点外,还与残疾儿童中存在智障儿童密切相关,智障儿童在学习中很难过多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内容,若时间较长、内容较多很难达到教学效果。通过较短的时间、知识内容只针对一类内容,智障儿童在理解与记忆知识点时较为快速并保证了教学效果。最后,运用的语言应直白简单化。智障儿童在理解文字时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在应用教学语言时要采用直白简单的话语帮助智障儿童理解。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注重语言的应用。
(二)实施微课预习模式
预习是各学校及各学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预习方法,并将课堂节省出的时间应用于引导残疾儿童进行信息技术实践,在实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同时提升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
例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画几何图形》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几何图形”的绘画方式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且采用图片与文字的方式将绘画的过程展示出来。在课堂开端播放给残疾儿童观看,教师则要观察每位残疾儿童的学习状态,分析残疾儿童学习效果。残疾儿童观看完毕后,教师则让残疾儿童上机操作,操作的内容是模仿微课内容进行绘画几何图形,目的是教师可通过学生绘画的过程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教师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指导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可让残疾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绘画几何图形,进而培养残疾儿童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将微课应用于针对性教学中
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同存在着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化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实施针对性教学过程,帮助每位残疾儿童解决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进而促进每位残疾儿童都能够快速成长。教师在实施针对性教学时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先挖掘出残疾儿童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并针对个性问题制作出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在课室中下发给残疾儿童,残疾儿童可以通过反复性的观看,解决自己存在的个性化学习问题。
例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编辑图形》进行教学时,残疾儿童会在透明化处理方面存在个性化学习问题。教师可针对图形透明化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将各种透明化措施及效果展示给学生,可让学生反复性观看掌握透明化技术的应用。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站在残疾儿童的特点进行设计,利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残疾儿童理解与掌握,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并提升残疾儿童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微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2):255-256.
[2]宋雪岩.巧用微课,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1,(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