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我国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运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中职教育应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开发教材,寻找最合适的教法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 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发展迅速,举世瞩目。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察到,在对技术人员需求中,用人单位对这些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可毕业生离用人单位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出现了用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却聘请不到的怪现象;那么,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员的主力部队,对如何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担负的重大的使命!
一、我国中职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现状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谋取中职的能力,也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是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下表是笔者调查的情况(见表一):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职教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比较差的,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只有18.7%的企业认为职教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错,有28.7%的企业认为职教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比较差的;由此产生的对职教毕业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评价也不乐观,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对职教毕业生的评价不理想。
二、提升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措施及对策
1、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中要考虑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专业或工种设置]是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或工种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或工种范围的变化和专业工种方向的选择。
第二层面[教学计划]是指全部教学科目中不同性质(传统常以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方式、比例、关联)结构。
第三层面[教学大纲]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科目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职教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性。
笔者以财会专业为例,根据课程设置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中职学校三年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高二下:全部在企业中进行见实,每个学生可以各会计岗位中进行轮流的锻炼。
高三上: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对见习后资料的整理,进行见习总结;第二个阶段是专业辅课的学习以及有关证书考试的辅导。
高三下:主要以实习为主。其中对一小部分学习上特别突出的同学进行升学考试的辅导。
在这个课程设置中,将文化课教学时间缩短为一年,在其中增加了模拟实习过程以及见实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中职教育的教材开发
教材应该由行业、企业、学校三者之间来确定。内容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企业和学校有权选择自己所适用的教材,而且教材的更新要紧跟行业政策的变化,这使学生能接受新的方法,使自己知识与现行行业规定相一致。因此我们应从教材的编写等方面来改进,克服因教材滞后导致学生对现行行业规定不知晓产生脱节,影响用人单位对职教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教材开发应有以下特点:(1)专业针对性强。(2)以培养能力为主。(3)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4)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变动。
3、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究
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由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生产过程,改用现代化的仿真设备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
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应培养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5、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现有的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其一,校办产业(企业)模式,即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其二,行业(企业)办学模式,即行业(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业(企业)来管理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其三,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要达到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可以采取高校与企业共同组建集团的新模式,实现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共享。聘请职校教师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企业设立基金支持集团技术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企业的老技术工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6、考核方法的变通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中职教育的考试应分为两次考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际能力的考试。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对理论知识采用口答、笔试、答辩等考核形式。在考题类型上,要以案例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题型为主,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则采用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也可以由实习企业按照学生的表现情况及业务水平来评定。而对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报告、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
7、建立社会监督、评价机制
有监督、有评价才会促进我们中职学校有压力更有动力使其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应建立社会监督、评价机制。那么由谁来担当这份工作呢?中职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由用人单位评价来决定的,所以我认为这项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由企业来完成;可以以一段时间为限,定期对相应的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根据技术人员毕业学校由此来得出中职学校的排名情况,并通过媒体进行相应的报导;可以以每个行业协会来组织这项评价活动并得出本行业中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发展迅速,举世瞩目。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察到,在对技术人员需求中,用人单位对这些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可毕业生离用人单位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出现了用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却聘请不到的怪现象;那么,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员的主力部队,对如何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担负的重大的使命!
一、我国中职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现状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谋取中职的能力,也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是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下表是笔者调查的情况(见表一):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职教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比较差的,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只有18.7%的企业认为职教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错,有28.7%的企业认为职教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比较差的;由此产生的对职教毕业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评价也不乐观,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对职教毕业生的评价不理想。
二、提升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措施及对策
1、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中要考虑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专业或工种设置]是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或工种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或工种范围的变化和专业工种方向的选择。
第二层面[教学计划]是指全部教学科目中不同性质(传统常以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方式、比例、关联)结构。
第三层面[教学大纲]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科目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职教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性。
笔者以财会专业为例,根据课程设置的三个层次的要求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中职学校三年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高二下:全部在企业中进行见实,每个学生可以各会计岗位中进行轮流的锻炼。
高三上: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对见习后资料的整理,进行见习总结;第二个阶段是专业辅课的学习以及有关证书考试的辅导。
高三下:主要以实习为主。其中对一小部分学习上特别突出的同学进行升学考试的辅导。
在这个课程设置中,将文化课教学时间缩短为一年,在其中增加了模拟实习过程以及见实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中职教育的教材开发
教材应该由行业、企业、学校三者之间来确定。内容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企业和学校有权选择自己所适用的教材,而且教材的更新要紧跟行业政策的变化,这使学生能接受新的方法,使自己知识与现行行业规定相一致。因此我们应从教材的编写等方面来改进,克服因教材滞后导致学生对现行行业规定不知晓产生脱节,影响用人单位对职教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教材开发应有以下特点:(1)专业针对性强。(2)以培养能力为主。(3)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4)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变动。
3、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究
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由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生产过程,改用现代化的仿真设备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
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应培养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5、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现有的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其一,校办产业(企业)模式,即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其二,行业(企业)办学模式,即行业(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业(企业)来管理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其三,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要达到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可以采取高校与企业共同组建集团的新模式,实现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共享。聘请职校教师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企业设立基金支持集团技术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企业的老技术工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6、考核方法的变通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中职教育的考试应分为两次考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际能力的考试。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对理论知识采用口答、笔试、答辩等考核形式。在考题类型上,要以案例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题型为主,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则采用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也可以由实习企业按照学生的表现情况及业务水平来评定。而对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报告、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
7、建立社会监督、评价机制
有监督、有评价才会促进我们中职学校有压力更有动力使其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应建立社会监督、评价机制。那么由谁来担当这份工作呢?中职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由用人单位评价来决定的,所以我认为这项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由企业来完成;可以以一段时间为限,定期对相应的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根据技术人员毕业学校由此来得出中职学校的排名情况,并通过媒体进行相应的报导;可以以每个行业协会来组织这项评价活动并得出本行业中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