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sini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小学是在乡村的庙里度过的。这座庙分两部分,一部分供奉菩萨的叫耕读小学,另一部分供奉家神的叫东柯小学。东柯小学是一所正规的五年制小学,耕读小学只有一位老师,姓李。在我刚上小学时李老师成了现行反革命,被抓走了,判了三年的徒刑,耕读小学也就黄了,房间空了,除了菩萨没有活人了。一天,有位姓吴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在菩萨面前捡了一个苹果吃了,是有人献给菩萨的。从那以后,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去菩萨的屋子,看能不能捡点什么吃的,我的运气不好,每次都看到慈祥的菩萨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小学采用的语言是当地的土话,与天水市里讲的话差距很大,乡下的人很看不起天水市城里人讲的话,总觉得他们讲话不诚实。我也发现我们村里人讲话的速度比天水市人讲得慢,也没有他们讲话那样轻。与普通话的差距就更大了,当地把普通话称为“偏言”,只有来我们生产队的住队干部才讲“偏言”,大部分人也听不懂。我记得有一次开批斗大会,住队干部用普通话讲了一大堆,最后让被批判的老太太做检查,谈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老太太讲,你的“偏言子”我没有听懂,气坏了住队干部。大队书记忙着解释,我们队上的群众水平不高,没有听懂领导的讲话,不要生气。有些像抗日电影中对付皇军的情景。
   小学毕业后,因为公社中学给我们学校的名额很少,照顾贫下中农的孩子还不够,我的家庭是“四类”家庭,更是排不上号。我哭着去找叔叔,他在公社的中学当老师。走后门成功了,我上了中学。
  我上的是社办中学,我想是为了区别村办的学校,正式的名称叫“东泉中学”(我们的公社叫东泉公社,现在已经改名叫马跑泉乡了)。上中学后,许多老师讲普通话,我听起来比较费劲。化学老师就是讲普通话。他说,物质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原子结构的图。世界是这样的?我带着疑惑去问叔叔,叔叔告诉我:“你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世界是怎么构成的,重要的是你身体不好,得过肾炎,中学毕业回生产队已经参加不了重体力的劳动,要抓紧中学的时间学习一两门吃轻闲饭的手艺。现在我们村里没有电,但是过几年一定会有电,所以,你要学电工,会接电灯,会装开关。还有,现在的社会政治运动多,墙上写的标语口号多,你要学习写仿宋体字和黑体字。”我后来苦练了一阵写标语口号,到现在仿宋字写得还不错,但是有了电脑,我的这点优势也显不出来了。
  命运比我设想的好得太多。改革开放了,爸爸平反了,来了一辆解放牌的卡车,把我们全家人的东西拉进了城,瘫痪的妈妈没有担架,我和爸爸用床单临时做了一个担架。到了城里,我们借住在一位爸爸的老同事家,汽车开不进胡同,我和爸爸用担架抬着妈妈,一只手还拖着丢了鞋的弟弟。城里人都探出头来看我们这跟难民似的一家人,却没有人来帮我们,我感到城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从此我们全家开始了城市生活。那年,我14岁。
   《易经》中有“否极泰来”一句话,我想对应我们家的情形正好。
   20年过去了,命运没有让我去当农村的电工。我已经开始给城里人盖房子,城里人叫“房地产开发商”。这种叫法绝不是抬举人,房地产开发商一般名声都不大好,如果有人叫你“房地产开发商”,尤其在电视剧里,十有八九是在骂你,远没有“盖房子的”中性一些。
  小时候吃的苦,让我养成了一切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要讲永远正确的套话。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建房子也少一些没有用的装饰和建筑符号。现代建筑中假惺惺地去模仿古代的建筑符号,中国的建筑去学习欧陆风情等等这些形式主义的建筑,我都认为是在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现代建筑中有一种思想叫“极少主义”“少就是多”,我能够理解并接受。近些年我们盖的房子最重要的思想是“极少主义”,尽可能少的线条,尽可能少的色彩。世界本来不复杂,是人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流水,没有多余的东西和动作。当有多余的东西出现时一定是发生了问题,比如癌症。
  又过了几年,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了电脑、互联网。我想随时随地地打电话,于是有了手机;我想随时随地地办公,于是有了笔记本电脑;我想照相不浪费胶卷,于是有了数码照相机;我想不整天趴在桌子上画图,于是有了AUTOCAD……
  2004年的春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我运到了我的老家。我始终没有在这里用我已经练好的仿宋字写一条标语口号。沿路还是有许多的标语口号,但是内容不再是“批林要批孔,斩草要除根”之类的口号,而是计划生育、退耕还林、三个代表的内容。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了,从山头一直到山脚下,铺天盖地的黄,一直深入到我的心里。我从来没有发现我的家乡是如此的美丽。我想拿出高级的数码照相机,但是又想,再高级的照相机,也不如人的眼睛,我要用父母给我的眼睛和心,感受家乡这醉人的油菜花的美。
  我去了我的小学校——那座供奉着菩萨和家神的庙。在我曾经上过课的教室,看到了我当年用过的土坯做的“桌子和凳子”,几十年过去了还在那里,老师告诉我,从我们年级用过后就再没有学生用了,改用木头的桌子了。一切都变化了,但是村里的人们把普通话叫“偏言”的叫法还没有变。一位老尼姑走过来对我说,菩萨请你上去一趟。我说,我时间紧,要赶飞机,今天就不去了。车子经过村口的小河时,发现小河的两旁有了绿色,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我想一定有荠荠菜和斜蒿。小时候,放学了,我常采这两种菜让妈妈炝浆水吃。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想了许多,眼睛有点潮,鼻子有点酸。
  我又匆匆地上路了,赶向一个我已经熟悉的世界,一个现代化的、财富的世界。但是我在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正确吗?
  三十三年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菩萨还在原点。“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理论也没有改变。但是在我的心里,原点是这样的美,这样的浪漫,这样的自然……
其他文献
民政部日前通过媒体送了一个利好消息:《慈善法》“已列入了人大的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然而,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媒体在不断地披露各种各样与慈善相关的丑闻。人们期待,立了法就好了,但实际上问题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在现代社会中,慈善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慈善,可能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互助互济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
期刊
第一次我被这样的电视画面所深深震撼,第一次我和主持人王雪纯一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中央电视台《我们的地球》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喜马拉雅山被称为世界的屋脊,据说是“鸟儿都飞不过的高山”。每10个攀登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的人中就有1个丧命,即使成功登上了顶峰,呆的时间也不能长。但是,每年却有5万只蓑羽鹤飞越了喜马拉雅山,因为它们要到达在印度的越冬地。  这是地球上最艰难的迁徙。上午来临的
期刊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成了德国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却遇刺身亡。他在弥留之际,无数的德国母亲假扮德比的母亲来陪伴他。爱如潮水,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房
期刊
车子开上离不丹首都廷布不远处的山岗,放眼远去,只见山顶奉玛旗招展着指向蓝天白云,悬浮的雾霭在峰峦间游走,对面山腰经幡摇曳处是香火不歇的寺院,其下田野油绿,犹如翡翠镶嵌在墨绿的林地空隙,村民或扶犁耕作,或在阡陌红花暗柳下稍聚稍歇,田头林间散落座座屋宇,间或有炊烟袅绕而上……这是老子描述的“小国寡民”,还是现实中的香格里拉?    小国寡民的幸福追求    说起来,不丹的确与“小国寡民”状态十分合拍。
期刊
因为有了电话、手机、短信、视频、QQ、MSN等,我们的世界变小了,仿佛没有了距离,爱就在左右,因此懒得行动,疏于保鲜,还产生一种虚假的“情感暴富”心理,这样就无形里弱化内心的激情,不再有寻觅、期待、相思等传统情感释放与满足的快乐与美感。   没有了心理上的天涯海角,所以就失去了海枯石烂山盟海誓的精神需要,仿佛呼之即来,点之即去,感情饱和,审美也疲劳,一夜间,我们的爱情好像都盈盈在胸,举手是抱,张口
期刊
在美国,有一座为美国第18届已故总统格兰特修建的墓地,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离格兰特陵墓不到一百米处的哈德逊河流,还有一座小男孩墓地与总统毗邻而居,墓地虽小但整齐别致:这一奇特景观,引来了世界各地的人驻足观瞻,凝神深思。  事情还要追溯到1797年的7月15日。那天,一个名叫StClaire pollock的5岁小男孩,跟父亲去山上放牧,途中,孩子一不小心失足坠崖,导致身亡。父亲在悲痛之余,决定在自己
期刊
看了一个电影,是安吉丽亚·朱莉演的。一个电视女主持人碰到一个预言家,预言家对她说,她将在下星期四死去。她的生活一下被打乱了。她希望这是一个胡言乱语的人,可是他对其他事(球赛结果、天气、地震)的预言一一应验,于是她开始认真考虑下星期四就死这件事。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烦恼,小计划,但是如果生命还剩最后几天,事情就会变得很不同。影片最后有一个点题之语:我们应当把生命中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问题是:如果人
期刊
海边风景    从海上穿过  在一栋小房子里住下来  窗外没有学舌的鹦鹉  一条小路  与森林中的某棵树  相爱    小房子想到海上漂流  不知从哪天开始  又到哪天结束    我从小房子里醒来  发现支撑我的庄稼  去向不明  我推开窗户问海  海说小房子就是  它的庄稼    勃纳尔(1867-1947)法国画家。出色的装饰画家、版画家,同时对于艺术设计也很有才能。  视觉神经的冒险,这是纳
期刊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麦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
期刊
有个农民引起媒体和学者的注意,不仅仅因为他是种粮大户,更因为他10多年来记下许多账目——一年一本,种子、人工、农药、化肥……事无巨细地入账,成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他是政府选定的农业成本调查户之一,其实这样的“农本户”并不少,但别人都当年结算完就一扔了之,惟有他保存了下来。    我在采访他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陈年账本的中间某一页上,有他儿子的一篇作文草稿。不知是儿子一时找不到纸在父
期刊